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煜

作品数:2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艺术
  • 4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戏剧
  • 7篇话剧
  • 4篇戏曲
  • 3篇导演
  • 3篇实验话剧
  • 3篇人格
  • 3篇人格研究
  • 3篇立场
  • 3篇伶人
  • 3篇近现代
  • 3篇话剧导演
  • 2篇演出
  • 2篇演员
  • 2篇艺术
  • 2篇社会
  • 2篇身份
  • 2篇探索戏剧
  • 2篇文本
  • 2篇解构
  • 2篇经典剧目

机构

  • 24篇上海戏剧学院

作者

  • 24篇徐煜

传媒

  • 5篇戏剧艺术
  • 3篇戏剧文学
  • 3篇民族艺术研究
  • 2篇戏剧(中央戏...
  • 2篇艺海
  • 2篇戏曲研究
  • 1篇戏曲艺术
  • 1篇群言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长江文艺评论
  • 1篇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2
  • 1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剧场性戏剧的构建与呈现——从“德语戏剧节”看当代戏剧的形态
2015年
柏林"德语戏剧节"成为世界重要的戏剧活动,不仅在于其已成为观察国际戏剧动向和趋势的重要参照和坐标,而且还培养了众多的德国著名导演。本届德语戏剧节,依然涌现了为数不少的优秀剧目,这些作品,大多体现出独特的导演风格,演员的高超素质以及深刻的对社会的反思。德国本土戏剧的发展,与其"后戏剧"理念不无关系。"后戏剧"是一种旨在摆脱文学性思维方式的束缚,使剧场演出获得更大自由度和表现性的观念。戏剧和文学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具有各自的媒介手段,在艺术创作中,只有发挥各自的媒介优势,才能获得更大的美学价值。
徐煜
关键词:剧场性戏剧形态当代戏剧
花部崛起与伶人偶像化被引量:2
2008年
花部的兴盛在戏曲行业引起的诸多变化,改变了演员的社会身份,有力地推动了演员向公众人物转化。花部戏在演出市场形态、观众的关注角度以及演出经营手段等方面,都酿成了一系列有利于演员发展的因素,从而使得演员演变为公众偶像具有了现实可能性。此外,花部戏的繁荣,使得城市公共演出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徐煜
关键词:花部戏曲市场
现代舞台语汇与文本争议现象评析
2024年
在现代舞台条件下,各种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的发展迭代快速,使得舞台语汇对文本的表达有了更多可能性,这也加剧了演出与文本的对应度和一致性的分歧;但解决分歧不宜割裂二者关系,更不能排斥现代舞台语汇的表现手法。现代舞台语汇的发生和发展实际上与现当代戏剧创作的发展有着同步性,其本身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叙事的调节系统,在表现散点式的生活、人的内心世界、作者的介入和干预以及哲理象征方面有着一定作用。
徐煜
关键词:文本分歧
镌刻在天幕上的都市档案——原创话剧《暖·光》印象
2024年
用“暖”和“光”来命名一部上海工人新村题材的话剧,初听起来会让人觉得直白到有些素淡和普通,按当下的时髦惯例,似乎有必要取一个更加搏眼球的剧名。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愈发觉得还真没有什么字眼比一个“暖”字更加贴切与合适。《暖·光》作为首次将上海工人新村的生活搬上舞台的话剧作品,它的初衷确实也不完全是出于对题材先天自带的故事性的偏好,在编剧管燕草的创作阐述中还可以看到一种精神寄托般的追求和愿景:“我还是希望以‘小人物’的视角,以普通工人的生活,反映整个上海七十余年的时代变迁”。
徐煜
关键词:精神寄托工人新村小人物故事性
观念中的西方戏剧与现实中的西方戏剧——话剧市场国际化的反思价值被引量:1
2016年
近年来,国内话剧界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大量国外剧团的剧目直接上演于本土演出市场,让中国话剧界人士以及普通观众领略到国际剧坛的最新成果。国外戏剧演出的大量引进,为国内话剧界提供了再反思的空间和条件,对于提升本土戏剧的创造力和艺术水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徐煜
关键词:西方戏剧戏剧观念话剧市场
清末戏曲经营形态的演变
2010年
出于历史的原因,封建社会的戏曲经营,长期处于萎缩、落后、单一的状态。演出的市场化程度和公共化程度都比较低,甚至连专业性的演出场所都不普遍,戏曲演出常常要借靠酒楼、茶园充当助兴、消遣的附属品。
徐煜
关键词:戏园谭鑫培
论经典名著的舞台解构演绎
本论文的论述对象是在中国话剧舞台上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对于传统经典的话剧名著进行解构的舞台演出。这种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和观众的普遍关注,各执是非的评论时常可见,但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美学界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理论的...
徐煜
关键词:中国话剧艺术实践经典名著经典剧目解构主义后现代语境
后戏剧时代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适用性被引量:2
2018年
面对后戏剧时代各种纷至沓来的表演训练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曾经无需怀疑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受到了冲击。但是这些训练方式依然让人联想起斯氏体系的某些训练,例如"解放天性"练习、感觉练习等。事实上,1980年代开始的话剧变革运动中,斯氏体系已经开始动摇。人们习惯把布莱希特的戏剧流派与斯氏体系进行比较,然而斯氏体系是完整的表演训练体系,而布莱希特对表演的要求仅仅停留在概念中,缺乏完整的原理和实施方法,两者并不具备可比性。当代许多后戏剧训练方法,都声称受到斯氏体系的影响,原因是其发现斯氏体系不仅在追求逼真和生活感,而且还具有解放并唤起演员天性的思想和方法。
钱珏徐煜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演员训练天性布莱希特
技术语境的演变与戏剧美学属性的反思
2011年
对戏剧艺术的时空结构等美学特征的衡量,一直处在不够充分的境地中。尤其在同为时空叙事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门类——电影诞生以后,人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观赏经验,得出电影的表现力超过戏剧的结论。
徐煜
关键词:戏剧艺术语境美学特征
用聚光灯书写时代画卷——戏剧作品中的共和国风采
2024年
新中国的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诸多方面给予了强有力的引导和支持,各艺术门类都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生产的质量和面貌焕然一新。其中,戏剧艺术的前行也紧跟时代步伐,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作品和经典创作模式。在诸多题材各异的作品中,有一类视角和内容始终贯穿戏剧创作的洪流,那就是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祖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动态、时代风貌和人民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
徐煜
关键词:戏剧作品戏剧创作时代风貌社会动态聚光灯现实题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