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飚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味三骨汤预防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丢失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观察加味三骨汤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方剂在防治AIs治疗相关骨丢失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 连续选取西医院与中医院的绝经后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患者各65例,分别为对照组(N)及中药治疗组(CM),对照组为AIs+碳酸钙D3片0.6 qd po,中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三骨汤加减,每日一剂,共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的骨痛症状积分、骨密度T值、骨质疏松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骨痛积分均升高,对照组治疗后2~3级骨痛比例持续升高,治疗12个月比6个月升高8.7%(P=0.032);中药治疗组骨痛积分2~3级未见持续升高(P=0.259);组间比较对照组的2~3级骨痛积分占比较中药治疗组明显升高(P=0.023)。2.与基线相比,12个月后中药治疗组的T值平均值无明显变化(P=0.151),对照组T值平均值对比基线下降[(﹣1.646±0.760)比(﹣1.435±0.529),P=0.008]。3.两组均无骨折事件发生,但中药治疗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28.3%比40.4%,P=0.032)。结论 加味三骨汤对AIs治疗相关骨丢失引起的骨痛症状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有改善作用。
- 徐飚王蕾刘晓雁赖米林陈青青陈前军
- 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骨丢失
- 龟鹿二仙汤加味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汤访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后第5天起除辩证施药之外给予夜间加服龟鹿二仙汤加味汤剂,日一剂;对照组仅予常规辩证施治.观察2组的...
- 徐飚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龟鹿二仙汤
-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细菌学分析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情况,探讨细菌感染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组织块、脓液、分泌物等标本,经培养分离后再鉴定,并用K-B法进行相应的药敏试验。结果 190例患者中,66例患者标本提示细菌阳性,阳性率为34.8%。其中49例分离出棒状杆菌,占74.2%(49/66),以水生棒状杆菌、微小棒状杆菌为主。通过延长培养时间、改善培养条件、留取脓肿周围组织等方式,棒状杆菌阳性率逐年升高。此外培养阳性率较多的细菌还有表皮葡萄球菌11例(16.7%),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3.0%),铜绿假单胞菌2例(3.0%)。结论棒状杆菌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研究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对该病的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刘晓雁佟琳罗强徐飚赖米林王蕾
-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原菌棒状杆菌
- 挂线探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挂线探针,包括探头和探管,所述的探头包括针头和挂线,针头的前端为锥形,后端为圆柱形,针头的后端与挂线连接;所述探管为中空的圆柱形管,所述探管上设有长度刻度标记;所述的针头与探管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挂线从探...
- 徐飚 陈燊
- 文献传递
- 林毅教授治疗乳癌化疗后呕吐经验介绍
- 化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呕吐症状是化疗后最常见的副反应之一,因个人体质、化疗药物、干预措施等因素差异,每个化疗病人的恶呕反应病程长短及程度不一,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身体素质及治疗信心,甚者影响化疗进程、...
- 徐飚
- 文献传递
- 龟鹿二仙汤加味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疗效观察
- 目的 :观察龟鹿二仙汤访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50例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后第5天起除辨证施药之外给予夜间加服龟鹿二仙汤加味汤剂,日一剂;对照组仅予常规辨证施治。观察2...
- 徐飚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相关性贫血龟鹿二仙汤
- 文献传递
- 林毅教授活用外治法治疗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简介被引量:20
- 2010年
-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亦称化学性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属于中医外科学粉刺性乳痈范畴。临床上可分为溢液期、肿块期、化脓期、窦道期等,但由于失治误治,往往形成多发脓肿、多条窦道或瘘管及急、慢性炎性肿块并存的情况,临床称之为复杂性浆细胞性乳腺炎。该症病情变化多样、多期并存,内治法不能迅速有效地解决局部多期并存的复杂问题。
- 徐飚戴燕关若丹司徒红林林毅
- 关键词:乳腺炎中医疗法外治法
- 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2例乳腺癌组织GST,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GST-π高表达率为32·83%,在≤45岁与>45岁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1%,37·1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p53(-)与p53(+)患者中高表达率分别为27·14%,41·35%,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C-erbB2,ER,PR,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对应的不同组别间GST-π表达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GST-π高表达可能与老年乳腺癌对化疗不敏感的特点有关,而与患者内分泌治疗敏感性关系不大。GST-π与p53可能存在协同表达的关系,p53调控GST-π表达可能是p53高表达患者对化疗不敏感的重要机制之一,而C-erbB2介导的乳腺癌化疗耐药与GST-π表达无关。GST-π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预后关系不大。
- 陈前军司徒红林任黎萍徐飚关若丹林毅
- 关键词:乳腺癌GST-Π内分泌治疗
- 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GST-π、C-erbB2、P53、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2例乳腺癌组织GST、C-erbB2、P53、ER、PR的表达情况,并与年龄、临床分期...
- 陈前军司徒红林任黎萍徐飚关若丹林毅
- 关键词:乳腺癌GST-Π表达C-ERBB2表达ER表达PR表达
- 文献传递
- 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乳腺癌单孔法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单孔法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以ICG联合纳米碳混悬注射液作为示踪剂。手术切除的前哨淋巴结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及常规石蜡病理检查。比较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前哨淋巴结转移数量及ICG单独显影、纳米碳单独显影、ICG+纳米碳同时显影的前哨淋巴结数量。结果:ICG、纳米碳、ICG+纳米碳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100.0%、95.0%、100%;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分别为89枚、77枚、97枚,前哨淋巴结检出数量平均为(4.45±1.86)枚、(3.85±1.98)枚、(4.85±2.22)枚,ICG组与纳米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纳米碳组与纳米碳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例患者中3例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转移前哨淋巴结7枚;7枚转移前哨淋巴结均被ICG检出,纳米碳仅检出其中2例患者共5枚转移前哨淋巴结。结论:ICG与单孔法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合应用,具有较高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淋巴结检出数量,且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可能较低。
- 王子函冈天然武珊珊高国璇谢芳徐飚屈翔张忠涛
- 关键词:吲哚菁绿前哨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