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丹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Evans综合征为首发表现CD5-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 2011年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类累积性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病程中部分患者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张秀群张学忠苏爱玲戴丹徐燕丽
- 关键词:EVANS综合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 2010年
- 目的:初步探讨氟达拉滨(FDR)、高剂量阿糖胞苷(Ara-C)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即FLAG方案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再诱导化疗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例经标准HA、DA、MA或IA方案化疗1疗程后未达完全缓解(CR)、骨髓原始细胞下降低于60%的AML患者,予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即FDR30mg.m-2.d-1静脉滴注,d1~5;Ara-C1g/m2,静脉滴注,每12h1次,d1~5;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天开始至白细胞恢复正常。结果:9例(75%)患者获得CR,3例(25%)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不明显。结论:FLAG方案再诱导化疗AML耐受性较好,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可耐受。
- 张秀群张学忠戴丹张磊苏爱玲胡明秋苏定雷徐燕丽
-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性急性
- 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急性髓系白血病被引量:5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c-KIT、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Janus激酶2(JAK2)在伴t(8;21)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预后的相关性。采用普通PCR扩增技术、等位基因PCR技术、酶切及序列测定等方法,分别检测8例初发、6例复发t(8;21)AML患者FLT3、JAK2、c-KIT突变。结果表明:在2/14例(14.3%)伴t(8;21)的AML患者中检测到c-KIT突变,其中1例为c-KITD816V,另1例为c-KITD816Y突变;在1/14例(7.1%)患者中检测到FLT3-ITD突变。在14例标本中均未检测到JAK2突变。结论:酪氨酸激酶突变与t(8;21)AML具有相关性,可能提示有较高复发率及髓外浸润,预后不良。筛查c-KIT、FLT3突变等对t(8;21)AML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韩阳利张苏江乔纯戴丹孙雪梅徐燕丽钱思轩徐卫王季石李建勇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突变
-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突变(ITD)及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点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检测13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外显子14、15中ITD突变,采用基因组DNA-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检测FLT3基因外显子20中TKD点突变。结果表明:131例初治AML患者中,21例(16.0%)FLT3-ITD突变阳性,3例(2.3%)FLT3-TKD点突变阳性,无同一患者同时发生两种突变。FLT3-ITD阳性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WBC)及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野生型FLT3(FLT3-wt)组。FLT3-ITD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47.6%,显著低于FLT3-wt88.1%(p<0.05)。20例M3患者中,FLT3-ITD阳性组及阴性组患者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M3FLT3-ITD阳性组患者CR率为37.5(6/16例),显著低于非M3FLT3-wt组患者CR率90.6%(48/53例)(p<0.05)。阳性组患者完全缓解后14个月(2-20个月)内复发3例,复发率为50%(3/6),高于FLT3-wt组29.2%(14/48例)。由于FLT3-TKD阳性患者仅3例,未单独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FLT3基因突变是AML患者中常见的突变,FLT3-ITD突变较FLT3-TKD点突变发生率高,FLT3-ITD有突变的AML患者预后差;FLT3-TKD点突变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早期FLT3基因突变检测对AML患者今后的靶向治疗及了解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 韩阳利张苏江乔纯戴丹孙雪梅徐燕丽钱思轩徐卫王季石李建勇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
-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出现侵袭性曲霉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合并侵袭性曲霉病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和GM试验临床诊断,使用方法为:伏立康唑第1天400mg/次,12h静脉滴注,第2天起200mg/次,12h静脉滴注的方案治疗,并根据病情10~15d后改为口服维持治疗,剂量200mg,每天2次,疗程4~12周,根据临床疗效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3%,平均退热时间为4.5d,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伏立康唑口服和静脉给药均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临床上可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一线用药,或用于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补救治疗。
- 张学忠苏定雷张秀群苏爱玲张磊戴丹徐燕丽
- 关键词:血液病曲霉伏立康唑
- 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HA方案联合诱导12例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
- 2009年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血液科2003年9月~2007年9月,使用全反式维A酸(ATRA)、三氧化二砷(As2O3)、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方案联合诱导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张秀群戴丹张学忠曹世斌张磊苏爱玲徐燕丽
- 关键词:维A酸三氧化二砷
- 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和FLT3-ITD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NPM1基因与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其NPM1和FLT3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NPM1第12外显子突变,琼脂糖电泳分析FLT3-ITD突变。结果:40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共检出NPM1突变15例(37.5%),FLT3-ITD突变8例(20%),4例(10%)同时存在NPM1和FLT3-ITD基因2种突变。单纯NPM1或FLT3-ITD突变的AML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高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5)。结论:NPM1和FLT3-ITD突变是正常核型AML患者常见的分子学异常,且与初诊时高外周血白细胞数、高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相关。
- 戴丹徐燕丽
- 关键词:正常核型白血病基因串联重复序列突变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浆中FHIT基因启动区甲基化状态及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影响
-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浆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及地西他滨对其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1例初治的MDS患者、3例MDS转AML患者地西他滨序贯半量CAG方...
- 邓银芬张磊张秀群胡明秋戴丹张学忠徐燕丽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甲基化特异性PCR
- 文献传递
- 急性髓系白血病NPM1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33例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了解NPM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显示:33例AML患者中共检出8例(24.2%)具有NPM1基因突变,其中M11例、M23例、M41例、M53例。19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中7例(36.8%)发生NPM1基因突变,明显高于异常核型组(14例中1例,7.1%)(p<0.05)。NPM1基因突变型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野生型组(p值均<0.05)。结论: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多见于正常核型AML患者,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 戴丹张苏江乔纯孙雪梅钱思轩徐卫徐燕丽李建勇
- 关键词:NPM1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DNA突变
-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与NPM1基因突变的研究
- <正>目的:本研究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FLT3基因和NPM1基因突变发生情况,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别扩增102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LT3基因和NPM1基因...
- 张苏江钱思轩韩阳利戴丹乔纯徐卫李建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