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文芳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脂肪酶
  • 4篇单胞菌
  • 4篇假单胞菌
  • 3篇热稳定
  • 3篇热稳定性
  • 3篇酶学
  • 3篇酶学特性
  • 2篇低温脂肪酶
  • 2篇脂肪酶产生菌
  • 2篇牛奶
  • 2篇酶学性质
  • 2篇菌种
  • 2篇扩展青霉脂肪...
  • 2篇冷藏
  • 2篇产生菌
  • 2篇纯化
  • 1篇叠加突变
  • 1篇突变
  • 1篇酶学性质研究
  • 1篇耐高温

机构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施文芳
  • 7篇林琳
  • 6篇胡长浩
  • 5篇沈麟
  • 1篇陈彦
  • 1篇吴义真
  • 1篇邹有土
  • 1篇刘燕雅

传媒

  • 3篇生物技术
  • 3篇华东六省一市...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冷藏牛奶中脂肪酶产生菌的分离
本文从福建农林大学及康利达乳品有限公司采集牛奶样品,并将其置于4℃预处理一周,让耐冷菌成为优势菌。采用常规稀释度方法稀释样品至适当浓度,涂布2%三丁酸甘油酷平皿筛选培养基,培养温度分别为4℃和18C,挑取在平皿筛选培养基...
施文芳胡长浩沈麟林琳
关键词:脂肪酶酶学特性假单胞菌
低温脂肪酶的筛选、纯化及特性研究
脂肪酶是一种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它可作用于甘油三酯的酯键,使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单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催化解脂、酯交换、酯合成等反应,广泛应用于油脂加工、食品、医药、日化等工业,是重要的工业用酶之一。低温脂肪酶可在低...
施文芳
关键词:假单胞菌低温脂肪酶菌种筛选酶学特性不动杆菌属
文献传递
低温耐热脂肪酶的筛选、纯化及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一株低温耐热脂肪酶产生菌Pseudomonas RT-7进行产酶、纯化和特性研究。方法和结果:该菌的发酵液经50%硫铵沉淀、DEAE-Sepharose及SephacrylS-100分离获得了纯化的脂肪酶(PL-7)。SDS-PAGE电泳估算其表观分子量为44kDa,对底物特异性、作用温度、作用pH和耐热性的研究表明该酶为碱性脂肪酶,最适温度在15~20℃。该酶对C≤12链长的甘油三酯有较好的水解能力。该酶具有在低温和高温下稳定而在中温下不稳定的特点:表现为该酶经60℃30min处理后残余酶活高达93.33%,90℃处理30min后残余酶活仍有35.19%,而在40℃处理30min酶活仅残余28.23%。结论:该酶为低温碱性脂肪酶并在高温条件下具有很好的耐热性。
施文芳胡长浩沈麟林琳
关键词:假单胞菌低温脂肪酶耐高温
扩展青霉脂肪酶K56R叠加突变对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扩展青霉脂肪酶随机突变体ep8是一株热稳定性比野生型有所提高的突变体。获得热稳定性提高的优良菌株。方法:在ep8的基础上利用重叠延伸PCR构建叠加突变重组质粒pPIC3.5K-ep8-K56R,将该质粒电转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GS115进行异源表达。结果:该叠加突变脂肪酶在毕赤酵母中获得了活性表达。15%SDS-PAGE结果分析表明突变脂肪酶PEL-ep8-K56R-GS分子量与野生型PEL-GS一致,约为28kDa。叠加突变脂肪酶在37℃时酶活为852U/mL、野生型为760u/mL、随机突变体为824u/mL,叠加突变体酶活相比野生型提高了21.1%,相比随机突变体提高了3.4%。热稳定性分析数据表明叠加突变脂肪酶Tm值为40.1℃、野生型为38.7℃、随机突变体为39.9℃,Tm值相比野生型提高了1.4℃,相比随机突变体提高了0.2℃。
沈麟施文芳胡长浩林琳
关键词:扩展青霉脂肪酶叠加突变热稳定性
脂肪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脂肪酶的热稳定性问题一直是脂肪酶生产和应用的瓶颈问题。本研究小组致力于从耐高温菌种筛选、分子突变、结构修饰等方面研究和解决该问题。从自然界筛选耐高温脂肪酶菌种,获得相应的基因,不但菌种本身将来有可能成为耐高温脂肪酶的生产...
胡长浩施文芳陈彦刘燕雅林琳
关键词:脂肪酶酶学性质
K202A突变对扩展青霉脂肪酶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利用易错PCR定向进化扩展青霉脂肪酶(PEL),获得了一株热稳定性有所提高的随机突变体(ep8),ep8包含有一个氨基酸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性,利用重叠延伸PCR法,以ep8基因为模板,将第202位赖氨酸突变为丙氨酸(K202A),构建表达质粒pAO815-ep8-K202A。并将其引入毕赤酵母GS115构建叠加突变体(PEL-ep8-K202A)。同时以野生型lip07为模板构建单点突变体:PEL-lip07-K202A。15%SDS-PAGE结果分析表明突变体分子量与野生型一致,约为28kDa。表达产物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野生型(PEL)的Tm值为39.03℃,而以野生型为模板进行定点突变得到的单点突变酶(PEL-lip07-K202A),其Tm却降低了2℃,为37.08℃。叠加突变酶(PEL-ep8-K202A)的Tm为41.66℃,比野生型酶提高2.63℃,比随机突变体ep8生产的酶(PEL-ep8)的Tm提高了1.21℃。
邹有土吴义真施文芳林琳
关键词:扩展青霉脂肪酶
冷藏牛奶中脂肪酶产生菌的酶学特性
在冷藏的牛奶中生长着一群耐冷的微生物群体,这类群体能够产生脂肪酶和蛋白酶并是致使牛奶变质的主要原因。此类脂肪酶和蛋白酶在巴氏法灭菌后仍有残余活性,所以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
施文芳胡长浩沈麟林琳
关键词:牛奶假单胞菌脂肪酶酶学特性
脂肪酶菌种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筛选耐热脂肪酶产生菌并研究其酶学特性。方法:以固体平板法筛选产酶菌株,单因素和分子进化树分析确定产酶条件、酶学性质及分类地位。结果:产酶条件初步确定为2%糊精、3%酵母膏、MgSO4·7ddH2O 0.1%、K2HPO40.1%、CaCl20.1%、三丁酸甘油酯乳化液0.1%,起始pH7.0,装量为50mL/250mL摇瓶,发酵温度及周期为35℃,22h。酶学性质表明:较适作用温度,pH分别为45℃,10.0,在pH5.0~11.0范围内稳定;该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60℃下温浴30min仍保留77%的活性;可水解长链油脂(C18∶0);0.01%的SDS及10mmol/L的Pb2+、Ba2+抑制该酶的活性,0.05%的EDTA没有影响,0.01%的Triton X-100、Tween80及10mmol/L的K+有促进作用;16S rDNA的分子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菌株与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最紧密的亲缘关系。结论:获得了一株耐热脂肪酶产生菌FL-12,并初步鉴定为Staphylococcus aureus。
胡长浩施文芳沈麟林琳
关键词:热稳定性酶学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