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强

作品数:31 被引量:29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天文地球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盆地
  • 9篇源岩
  • 9篇烃源
  • 9篇烃源岩
  • 9篇凹陷
  • 7篇盆地模拟
  • 6篇断陷
  • 6篇伊通盆地
  • 6篇海盆
  • 6篇海盆地
  • 5篇油气
  • 5篇西湖凹陷
  • 4篇地层
  • 4篇伦坡拉盆地
  • 4篇莫里青断陷
  • 4篇南黄海盆地
  • 3篇地层剥蚀
  • 3篇东海陆架盆地
  • 3篇西藏伦坡拉盆...
  • 3篇陆架盆地

机构

  • 30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石化
  • 4篇中海石油(中...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冀东...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31篇曹强
  • 20篇叶加仁
  • 4篇刘一茗
  • 4篇郭飞飞
  • 3篇刘中戎
  • 3篇孙建峰
  • 2篇唐文旭
  • 2篇孟令箭
  • 2篇石万忠
  • 2篇夏秋君
  • 2篇陆永潮
  • 2篇张威
  • 2篇杨宝林
  • 2篇吴建楠
  • 2篇汤建荣
  • 1篇陆俊泽
  • 1篇丰勇
  • 1篇王韶华
  • 1篇何志勇
  • 1篇李良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质科技通报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烃源岩的早期预测被引量:14
2008年
烃源岩评价是沉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油气勘探初期的战略选区与决策至关重要。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的油气勘探程度极低,至今尚无探井揭示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因此制约了凹陷的油气勘探进程。基于地质类比原理,采用与其相邻类似凹陷——北部凹陷综合对比的方法,应用层序地层、沉积相、地震相分析及含油气盆地动态数值模拟等技术,分析了东北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的空间展布和生烃演化特征,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勘探程度低的地区烃源岩早期预测的方法技术流程。研究表明,南黄海北部盆地东北凹陷发育上白垩统泰州组主力烃源岩系,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曹强叶加仁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烃源岩南黄海盆地
沉积盆地地层剥蚀厚度恢复方法及进展被引量:45
2007年
地层剥蚀厚度的准确恢复对正确重建沉积盆地原始沉积—构造演化史、热史及油气生、排、运、聚史和定量评价油气资源潜力至关重要。在科学界定剥蚀厚度的含义和分析影响地层剥蚀厚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沉积盆地中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法新的分类方案,将现有恢复方法划归为地质分析对比法、地热指标法、测井技术法、沉积速率法及其他方法等五大类,并选择4种常用方法对比分析了其基本原理、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在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和正确认识区域地质背景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恢复方法,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手段,综合、定量地恢复地层剥蚀量。
曹强叶加仁王巍
关键词:剥蚀厚度沉积盆地
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一段沉积特征及勘探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西藏伦坡拉盆地是经勘探证实的含油气盆地,已提交控制储量721万t,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早期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东北部,揭示储层薄、物性差,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受低勘探程度制约,牛堡组的已有地质认识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对牛堡组一段在中西部沉积充填模式的认识不够深入。前期认为盆地的断陷期主要发生在牛二段,是盆地烃源岩主发育期。近期研究表明牛堡组一段沉积时期,存在"南主断、西主洼"的盆地格局,西南部为沉积中心,发育较好的烃源岩,打破了早期牛堡组一段为一套红层不发育烃源岩的认识,研究结果对下一步拓宽勘探思路及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刘中戎曹强何志勇
关键词:伦坡拉盆地烃源岩沉积充填断陷期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生排烃模拟被引量:17
2020年
为更真实地刻画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为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合理的关键参数,对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Ⅲ型干酪根暗色泥岩开展了半开放体系下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该暗色泥岩的生排烃过程主要包括初期缓慢生油阶段(R o=0.5%~0.7%)、早期快速生排油阶段(R o=0.7%~1.0%)、中期油裂解气阶段(R o=1.0%~1.5%)、后期主生气阶段(R o=1.5%~2.3%)及晚期生干气阶段(R o>2.3%)。该烃源岩的排油门限(R o)约为0.7%,其生气范围较宽(R o=1.0%~3.0%),且在高—过热演化阶段仍具备较强的生气能力,是以生气为主的气源岩。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样品生排烃特征的研究,建立了一套西湖凹陷平湖组Ⅲ型暗色泥岩生气与生排油过程及潜力评价的数学模型,可用于该区资源量计算。与封闭体系的高温高压黄金管热模拟实验相比,半开放体系下烃源岩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的累计产油率更高,也更接近实际地质情况,据此评价可使西湖凹陷具有更大的油气资源量。
徐陈杰叶加仁刘金水曹强盛溢勇余汉文
关键词:平湖组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模拟被引量:16
2010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热史及成熟史研究,对C洼深水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在恢复涠西南凹陷C洼地史和热史的基础上,利用EASY%Ro模型计算了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成熟度史。研究结果表明,在涠西南凹陷发展的裂陷阶段初始期热流值较高,最大值约为77mW/m2,其后热流值逐渐减小,现今热流值约为54mW/m2;涠西南凹陷C洼流沙港组烃源岩开始生烃(Ro=0.5%)时间为51MaBP,达到生烃高峰(Ro=1%)时间为42MaBP,达到高成熟演化阶段(Ro=1.3%)时间为17MaBP;对比涠1井流沙港组烃源岩演化特征,处于C洼深水勘探区的流沙港组烃源岩成熟度较高,生烃能力较强,拥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
郭飞飞郭小文孙建峰曹强张洋
关键词:埋藏史热史盆地模拟涠西南凹陷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气烃包裹体被引量:13
2021年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油气勘探已证实深部的古近系平湖组和花港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油气成藏机理复杂,其中对气烃包裹体的研究薄弱,缺乏确定天然气成藏时期的关键证据。为了揭示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成藏时期,通过对西湖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包裹体岩相观察、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微测温等系统实验测试,结合盆地构造演化史、埋藏史、古地温演化史、烃源岩热演化史等分析,开展了该凹陷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储层发育高密度单相纯烃包裹体、高密度单相含烃包裹体、常规气液两相纯烃包裹体和常规气液两相含烃包裹体共4种气烃包裹体;②储层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主要为CH_(4),部分含有C_(2)H_(6)和CO_(2),其同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于140~150℃;③该区有2期天然气充注和成藏,并且以晚期为主,第一期发生在中新世晚期,成因为原油裂解,储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捕获超临界态流体形成单相气烃包裹体,天然气成藏规模较小,第二期发生在上新世—更新世,以CH4为主的烃气自烃源岩中大量排出,向圈闭中大规模充注并成藏,是西湖凹陷天然气的主要成藏时期。结论认为,天然气成藏时期的确定为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发现更多新的油气藏。
徐陈杰叶加仁刘金水曹强盛溢勇余汉文赵牛斌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勘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被引量:18
2021年
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区带内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差异大,前人对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孔隙演化历史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相关测试等资料,在统计、对比分析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岩石学与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厘定控制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重建主要储层段的孔隙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多属超低渗透储层,局部存在裂缝发育的高渗透率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起破坏性作用,减孔率分别为84.8%和7.1%,而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增孔率9.5%;盒一段储层现今孔隙度基本继承了早白垩世末期的特征,孔隙演化历经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与胶结作用快速减孔,B期持续压实减孔,中成岩A期溶蚀增孔作用与压实-胶结减孔作用并存及B期变化微弱等过程。
李智叶加仁曹强余汉文张威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演化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西藏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预测与评价被引量:14
2017年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唯一获工业性油气流的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广阔,但其勘探和研究程度均较低,对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的发育状况认识不清,制约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选区.通过研究钻井、测井及相关化验测试等资料,利用测井多参数回归和盆地数值模拟等方法技术,分析了牛堡组主要亚段有机质丰度、类型及其展布等特征,模拟重建了烃源岩的热成熟演化历史,实现了对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烃源岩的早期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发育,并以牛二段中亚段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在蒋日阿错凹陷最厚在400m以上,其中优质烃源岩(TOC>1.0%)最厚可达170m;牛堡组总体上属较好级别的烃源岩,其中牛二段上亚段较好-优质烃源岩所占比例最高,牛二段中亚段次之;牛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为主;有机质成熟度总体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趋势,牛二段中亚段烃源岩现今多处于中-晚期生油阶段,牛二段上亚段和牛三段下亚段烃源岩现今多处于早期生油阶段.牛二段中亚段烃源岩为伦坡拉盆地主力烃源岩,蒋日阿错凹陷为最重要的生烃凹陷.
刘一茗叶加仁曹强刘中戎杨宝林
关键词:烃源岩评价有机质丰度盆地模拟伦坡拉盆地
基于水-热-化耦合数值模拟的地热田开发方案优化设计--以河北雄安新区岩溶热储为例
2025年
为优化河北雄安新区岩溶热储的地热资源开发方案,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地热田开采状态进行水—热—化多场耦合数值模拟。通过敏感性分析,探讨开采时间、采灌流量、井距、回灌温度和回灌率等关键参数对地热田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热井开采时间延长会导致温度下降和热突破现象,在现有开发场景下,100年开采周期内雄县及容城地区部分地热井温度下降可达4℃。减少开采流量或增加井距能有效延缓热突破,延长地热田寿命。在雄县地区,建议井距保持在500~600m。回灌温度对地热田整体温度场影响不大,但降低回灌温度可提高热利用率。回灌率对地下水位影响显著,100%回灌率能维持地下水位稳定,而90%回灌率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总之,合理调整开采周期、采灌流量、井距和回灌策略,可以有效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刘健刘健曹强卢星辰刘一茗刘一茗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被引量:9
2020年
东海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呈现出常规、低渗和致密气并存的特点,但以往的资源评价仅预测总资源量,未区分常规、低渗和致密气资源量,不能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实践的需要。以西湖凹陷内油气勘探与发现程度相对较高的次级构造单元西次凹为研究对象,在合理求取各项参数的基础上,选用容积法对西次凹已发现气藏的常规、低渗及致密气资源分别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探究了资源分级分布规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西湖凹陷西次凹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呈现出“致密为主,少量低渗”及“中浅层低渗,中深层致密”的分级分布规律;资源分级分布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其中储层是基础,烃源是关键。研究成果有助于探索建立适用于西湖凹陷天然气资源分级评价的方法技术,并可为研究区天然气勘探开发部署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叶加仁刘金水徐陈杰曹强盛溢勇余汉文
关键词:天然气容积法西湖凹陷东海陆架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