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药物
  • 3篇药物动力学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丹参
  • 2篇血浆
  • 2篇血药
  • 2篇血药浓度
  • 2篇药浓度
  • 2篇液相
  • 2篇肾功能
  • 2篇配伍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机构

  • 11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建材工业...

作者

  • 11篇曹晓芝
  • 10篇王景祥
  • 5篇袁成
  • 4篇孙成春
  • 3篇朱丽青
  • 1篇姜晓宇
  • 1篇张纪芸
  • 1篇孙念政
  • 1篇刘树芬
  • 1篇陈冬梅
  • 1篇张岩
  • 1篇满立新
  • 1篇付彬
  • 1篇杨剑辉
  • 1篇肖光
  • 1篇王海涛

传媒

  • 7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的方法。样品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ubC18为固定相,甲醇-水-乙二胺(200:800:1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UV313nm,甲硝唑为内标。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1μg/ml和0.5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2.72和103.4±2.65。
袁成孙成春曹晓芝王景祥
关键词:硫唑嘌呤巯嘌呤高效液相色谱血浓度
青霉素钠与利巴韦林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6
1996年
本文考察了青霉素钠与利巴韦林配伍的稳定性,结果两药配伍后,有效期为t25°C0.9=6.31h,pH值、放置时间及光线等对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曹晓芝朱丽青张岩王景祥
关键词:青霉素钠利巴韦林稳定性药物配伍
口服茶碱缓释胶囊的药物动力学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对12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口服单剂量和多剂量茶碱缓释胶囊(PT)测定经时血药浓度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单剂量组口服PT后Tmax=7.0±6.0h,Cmax=6.8±2.6mg·L-1;多剂量组连续口服PT后Tssmax=4.0±1.8h,Cssmax=16.5±2.6mg·L-1。
曹晓芝袁成姜晓宇刘树芬王景祥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茶碱缓释胶囊药物动力学
复方丹参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被引量:12
1994年
本文观察了维脑路通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结果表明该两种药物混合配伍无物理、化学变化,在6h内混合静滴是可行的。
曹晓芝朱丽青肖光王景祥
关键词:维脑路通丹参针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B_6、C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试验被引量:17
1997年
本文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B6、维生素C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可以在4h内配伍使用,而不能与维生素C配伍。
孙成春陈冬梅曹晓芝王景祥
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配伍
68例肾移植病人用环孢素及硫唑嘌呤出现肝损害被引量:14
1997年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病人口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引起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肾移植术后病人68例(男性54例,女性14例;年龄41±s7a),口服环孢素4.0mg/(kg·d),po,qd,每隔2wk减0.5mg/(kg·d),最低剂量1.0mg/(kg·d);硫唑嘌呤与环孢素同时服,剂量为50mg,po,qd。根据不同疗程分为3组,第1组为≤90d;第2组为91~180d;第3组为>180d。结果:肾移植病人服环孢素和硫唑嘌呤前后肝功能损害发生率P<0.01,第1,第2组与第3组比较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口服2药后均有不同程度肝损害。
曹晓芝孙成春王景祥
关键词:硫唑嘌呤肾移植
氨基苷类抗生素不同给药方案的血药浓度及肾功能变化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观察3种氨基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GTM)、丁胺卡那霉素(AMK)和乙基西羧霉素(NTM)在日剂量相同时bid和qd给药法时的血药浓度和肾功能变化.方法:62例应用3种抗生素的住院病人在不同给药方法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或HPLC-IPD测定其血清药物浓度,同时观察其肾功能.结果:日剂量相同时bid法给药时3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峰值均明显低于qd法给药时(P<0.01),而谷浓度相反;qd法对Cr和BUN几乎无影响,而bid法则使发生显著性变化.结论:qd给药法可提高氨基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效果,并可降低肾毒性.
袁成朱丽青王景祥曹晓芝贾暖
关键词:抗生素血药浓度肾功能给药方案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羟乙基芦丁的浓度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建立了羟乙基芦丁血浆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多重峰共积分测定法。KiomasilC18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30∶60∶10);线性范围为1~40μ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5.4%;常用配伍药物对测定基本无干扰。经测定3例患者的血浆浓度,证明本方法操作快速简便,重现性良好。
曹晓芝袁成王景祥
关键词:羟乙基芦丁高效液相色谱血药浓度
一例肾功能衰竭伴肝硬化患者地高辛中毒药物动力学分析及给药方案调整被引量:1
1996年
本文报道一例罕见老年心衰并伴有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在肝代谢、肾排泄都异常情况下,长期口服地高辛药动学的改变,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同时,根据患者药动学参数及肾功能改变,合理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了治疗、抢救的目的。
曹晓芝孙成春王景祥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肝硬化地高辛中毒药物动力学
肾小球疾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测定
1996年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52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肾病综合征急性发作期16例,肾病综合征恢复期16例,肾小球肾炎20例)及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水平,并与临床表现、血及尿中β2微球蛋白(Sβ2-MG)、(Uβ2-MG)、血肌酐(Ser)、尿素氮(BUN)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清EDLS水平均显著增高(P<0.001,P<0.05),肾病综合征恢复期血清EDLS水平恢复正常。血清EDLS水平与患儿的血压、SCr、BUN.Sβ2-MG、Uβ2-MG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肾小球疾病血清EDLS水平升高,并与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相关。EDLS在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张纪芸杨剑辉付彬孙念政满立新王海涛曹晓芝
关键词:洋地黄肾小球肾炎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