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桂玲
作品数:
6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
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钟淑娟
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巩月民
依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郑丽华
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刘丽
泰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贯春雨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6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6篇
农业科学
主题
4篇
栽培
3篇
玉米
3篇
高产
3篇
高产栽培
2篇
栽培方法
2篇
栽培面积
2篇
增产
2篇
高产栽培方法
1篇
蛋白质
1篇
蛋白质含量
1篇
动物
1篇
短期轮作
1篇
有效积温
1篇
栽培利用
1篇
栽培模式
1篇
栽种
1篇
增产原因
1篇
增产原因分析
1篇
松嫩平原
1篇
天然草地
机构
6篇
依安县农业技...
2篇
泰来县农业技...
1篇
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6篇
曹桂玲
3篇
钟淑娟
3篇
巩月民
2篇
刘丽
2篇
郑丽华
1篇
刘玉涛
1篇
连永利
1篇
刘金龙
1篇
王宇先
1篇
贯春雨
1篇
王立辉
传媒
4篇
养殖技术顾问
1篇
黑龙江农业科...
1篇
作物杂志
年份
4篇
2011
2篇
2009
共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
2011年
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玉米是依安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种植面积在170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40%。6年来,我县共示范、推广玉米密植通透栽培面积达50余万亩,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及增产原因分析介绍如下。
王立辉
巩月民
曹桂玲
关键词:
增产原因
栽培方法
玉米
耕地面积
栽培面积
旱地玉米节水灌溉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进行了玉米节水灌溉方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渗灌、膜下滴灌、喷灌、隔沟灌较对照(传统沟灌)生育期提前,分别增产25.7%、28.3%、11.7%、4.2%。分别节水82.9%、78.6%、48.6%、42.8%。综合结果得出,膜下滴灌、喷灌和隔沟灌节水灌溉方式可在半干旱地区玉米栽培上推广应用。
刘玉涛
王宇先
郑丽华
贯春雨
刘丽
连永利
钟淑娟
曹桂玲
关键词:
玉米
旱地
节水灌溉
增产
高粱主栽技术及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1年
依安县地处黑龙江省第3积温带,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年平均有效积温2506℃,年降水量460毫米。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高粱的生长,是高粱的主产区。但高梁的栽培过去内一直不被重视,处于栽培面积小、投入不足、管理粗放、销售困难的境地,制约了高粱的生产。近年来随着高粱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迅猛提高。据2010年统计数字,
钟淑娟
曹桂玲
巩月民
关键词:
栽培面积
松嫩平原
有效积温
年降水量
黑麦草的高产栽培方法
2009年
黑麦草宜在短期轮作中栽培利用。应选地势平坦,土质肥沃,pH值为6~8的地块栽种。整地要精细,做到上松下实。每亩(667平方米)施有机肥4000千克。
曹桂玲
刘金龙
关键词:
黑麦草
栽培方法
栽培利用
短期轮作
栽种
影响干草品质的因素及其贮藏方法
被引量:2
2009年
将天然草地青草或栽培牧草收割后,经天然或人工干燥制成青干草。优质干草呈青绿色,叶片多且柔软,有芳香味。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约占8.3%,粗纤维含量约33.7%,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口性好,是草食动物越冬的良好饲料。
巩月民
曹桂玲
关键词:
青干草
贮藏方法
粗蛋白质含量
天然草地
粗纤维含量
草食动物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刘玉涛
王宇先
郑丽华
贯春雨
刘丽
连永利
钟淑娟
曹桂玲
关键词:
寒地
玉米
栽培模式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