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
- 作品数:27 被引量:78H指数:6
- 供职机构: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从课程变革看近代“新教育”探索
- 2013年
- 中国近代课程变革与近代"新教育"探索密切相关。从洋务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近代课程在课程观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反映出近代"新教育"五方面的探索:一是培养具有"新人格"的国民;二是推行普及教育,提倡男女教育平等;三是崇尚实学真知和生活能力养成;四是关注儿童兴趣和个性特长发展;五是注重教学方法探索和创新。
- 曾毅
- 关键词:课程新教育
- 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及其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3
- 2008年
-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及其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改变其不尽人意的教学现状,重视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以便有效地培养师范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中小学需要的新型语文教师。
- 曾毅
- 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方法
- 地方院校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以肇庆学院“砚园班”为例被引量:8
- 2017年
- 地方院校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力军。对地方院校未来卓越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是现实的迫切需要。肇庆学院从2014年起,开始实施"未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对地方院校未来卓越教师培养进行积极探索。从生源择优选拔到课程叠加设置,从教育信念的多途径培养到反思性实践的实施,从协同平台的建立到各方合作关系的真正开展,学院不断探索卓越教师培养的优化路径。分析表明:自主专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教育信念;知识拓展与实践强化要依托于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源于反思性实践;U-G-S共同体合作平台可以实现协同创新。
- 付兰肖起清曾毅
- 关键词:卓越教师
- 二十世纪语文教育批评演变的文化论析
- 2009年
- 二十世纪是一个富于怀疑与批判精神的世纪。语文教育批评是二十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界一个普遍而鲜明的教育现象和社会现象。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二十世纪语文教育批评的演变,依据语文教育批评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自身发展逻辑进行分期考察,剖析不同发展阶段语文教育批评的主导思想、焦点闸题及其文化实质,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二十世纪语文教育批评演变的历史。
- 曾毅
- 关键词:语文教育批评文化思潮文化冲突
- 从小学教科书看民初“新人格”的追求被引量:1
- 2011年
- 近代中国社会对"新人格"的追求经历了一个渐变过程,深刻影响着不同时期学校教科书的发展,并在教科书内容中有所反映。从民初小学国文教科书的内容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解读到民初国民所追求的人格品质。
- 曾毅
- 关键词:教科书
- 论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嬗变及其启示被引量:1
- 2003年
- 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其中比较典型的观点有工具观和人文观。分析不同历史时期语文学科性质观 ,对新世纪的语文教育者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 曾毅
- 关键词:学科性质语文嬗变历史时期人文观
- 语文课堂主体性教育初探
- 2001年
- 语文课堂要实施主体性教育,教师必须确立主体性教育现,着力建构符合主体性教育的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并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 曾毅
- 关键词: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评价
- 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变革的文化透析被引量:6
- 2004年
- 课程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的产生源于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文化就没有课程。同时,课程的发展也遵循着社会文化的理路嬗变,追随着社会文化的潮起潮落。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的几番变革,实质上是这一前期中国社会文化冲突、转型、变迁在语文课程方面的一种反映。因此,从文化角度去研究20世纪前期语文课程的变革,分析其生成原因及其发展变化,
- 曾毅
-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新式教育近代教育史基础教育
- 从民初国文教科书看“新教育”想象被引量:2
- 2012年
- 中国近代语文教科书的发展与"新教育"改革密切相关,民初"新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着此期国文教科书的编辑思想、内容类型、语言形式等,从国文教科书中可以探寻民初"新教育"想象。
- 曾毅
- 关键词:民初新教育
- 批评视野下的作文教学研究
- 2008年
- 作文教学存在的费时多而效果差的弊病一直是社会各界批评的焦点。结合人们对作文教学的诸多批评,本文主要对作文教学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的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
- 曾毅
- 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情感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