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颈囊尾蚴
  • 6篇囊尾蚴
  • 5篇细颈囊尾蚴病
  • 5篇囊尾蚴病
  • 3篇吸虫
  • 2篇片形吸虫
  • 2篇精子
  • 2篇精子发生
  • 2篇丙硫咪唑
  • 1篇血凝
  • 1篇血凝试验
  • 1篇隐孢子虫
  • 1篇增重
  • 1篇增重试验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孢子虫
  • 1篇牦牛

机构

  • 11篇西南民族学院
  • 6篇四川省兽医防...

作者

  • 11篇朱辉清
  • 10篇李必富
  • 6篇石谦
  • 6篇谢志明
  • 6篇陈代荣
  • 3篇龚荣慈
  • 1篇蒋锡仕

传媒

  • 10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Curren...

年份

  • 1篇1993
  • 3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90
  • 2篇198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人工感染细颈囊尾蚴急性死亡的病理变化观察
1991年
两头双月龄仔猪一次性大量感染泡状带绦虫虫卵(三个孕卵节片,约18000个虫卵),先后于感染后的第八天和第十天发病,并于第十三天和第十七天急性死亡。其病理解剖变化,主要是虫体移行时危害肝脏和淋巴结,致使肝脏肿大、郁血和肝被膜炎,肝实质和被膜上存有多量囊状虫体;淋巴结出血。组织学观察,主要是虫体周围及虫道肝细胞坏死,溶解后其内充满多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内充满多量炎性细胞,淋巴小结消失,淋巴实质有广泛的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并蓄有水肿液。
朱辉清李必富刘登薇陈代荣石谦谢志明张霞清晓军颜邦森周同群杨建英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急性死亡
丙硫咪唑早期和重复治疗猪细颈囊尾幼病及增重试验
1993年
采用丙硫咪唑粉剂按90mg/kg 剂量间隔48小时三次口服投药治疗早期感染细颈囊尾蚴猪(感染30日龄),结果表明是安全、有效的,驱(杀)虫率高达99.7%,死虫完全吸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日增重和屠宰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可进行扩大治疗试验.
刘登薇李必富朱辉清谢志明石谦陈代荣张霞清颜邦森杨建英李禄成
关键词:丙硫咪唑细颈囊尾蚴病
肝片吸虫精子发生中的合体群团方式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从细胞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等方面研究肝片吸虫Fasciola sp.精子发生的合体群团方式。结果表明:精巢直接涂片,经细胞培养、染色体观察和定向切片电镜观察,均证实肝片吸虫精子发生从B型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直到精子排出前的最后阶段等各期生殖细胞均以由细胞间桥连接的合体群团方式存在。有倍性群团和非倍性群团两种。未见到子细胞数目超过32的群团,非倍性群团应是部分精母细胞和精细胞退化的结果。无脊椎动物肝片吸虫合体群团超微结构与前人在哺乳类中的观察相似。表明精子发生中各子细胞间是否具有由细胞间桥连接而形成的合体群团,是动物生殖细胞发生与体细胞增殖的重要区别,似是有性生殖的一种功能适应。
龚荣慈李必富朱辉清
关键词:肝片吸虫精子发生
间接血凝试验(IHA)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的研究被引量:2
1990年
作者将IHA用于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并在某些环节进行了改进,筛选出较为理想的浓缩提纯囊液抗原。检测147头份阳性猪血清,符合率为95.2%,检测53头份阴性猪血清,符合率为91%。试验表明,用IHA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具有特异性,并有敏感、准确及快速的优点,为早期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刘登薇李必富朱辉清石谦谢志明张霞清陈代荣颜邦森周同群杨建英饶军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病血凝试验
林麝瘤胃内纤毛虫的计数和种类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报导2只人工饲养林麝瘤胃内粥样内容物的纤毛虫数是42—64万/ml,其纤毛虫种类为两种即Entodinium lboosospinosum和E.SP,隶属于纤毛虫纲(Ciliata),旋唇目(Spirotrichicha),头毛科(Ophryo Sco—lecidae),内毛属(Entodinium)。文中描述了纤毛虫的形态、大小并附有照片。
朱辉清李必富
关键词:消化生理瘤胃纤毛虫计数
肝片形吸虫精子发生的染色体动态研究
1989年
采用常规细胞染色空气干燥标本制片技术制片及直接涂片,观察100个虫体的200张滴片,20个虫体的40张涂片,发现肝片形吸虫精子发生的染色体动态是:1.精原细胞,分为A型和B型。A型胞核内染色质细粒状,着色较深。B型胞核内染色质颗粒多沿核膜分布,着色较浅。在精原细胞增殖的有丝分裂中,其染色体中期相2n=20。2.初级精母细胞,核内染色质呈颗粒团,随后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减数分裂),其过程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各期细胞染色体形状、大小相异。3.次级精母细胞,核内有大小不等的染色质颗粒团或染色痕迹。4.精细胞,染色体为单倍体(n=10)胞核由圆形迎渐为椭圆形、钉子形、V形、S形、弯梭形,最后由弯梭形的细胞分化产生精于。5.精子,头颈部螺旋状锥形,尾细长。
朱辉清龚荣慈李必富
关键词:吸虫精子染色体
四川省一市两县猪细颈囊尾蚴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四川省成都市、合川县、乐至县猪细颈囊尾蚴的感染率为36.30—82.75%,感染强度为1—264。感染初期蚴虫主要寄生于肝脏,后期主要寄生于网膜;寄生于犬体的细颈囊尾蚴的成虫——泡状带绦虫,感染率为25—38.8%(屠场附近),犬人工感染细颈囊尾蚴后,在第62—64天开始排出成熟孕节,排出孕节的动态呈波浪式并有明显的季节性,以3—5月和9—11月为高峰,严冬和盛夏很少排出;调查的55头阳性猪,因细颈囊尾蚴寄生,平均每头减少肉重0.35kg,足油0.5kg,我省每年出栏生猪约6千万头,按30%感染率计,每年全省将损失2千多万元人氏币。该研究为防治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必富朱辉清刘登薇陈代荣石谦谢志明张霞清颜邦森杨建英周同群饶军吴方听
关键词:流行病学
丙硫咪唑治疗猪人工感染细颈囊尾蚴病的试验研究
1992年
1990年7月—1991年7月应用丙硫咪唑治疗猪人工感染细颈囊尾病获得成功,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在多种剂型、剂量和投药方法对比试验中,以粉剂90mg/kg,三次口服疗效最好,驱(杀)虫率为99.44—100%,投药方便无副作用。治疗后6—13天蚴虫死亡,死虫14—25天干酪化,外膜上有一薄层纤维膜。26—60天干酪化、纤维化。177天吸收较好。丙硫咪唑是广谱驱虫药且价格较低,是目前治疗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较理想的药物。该研究为治疗猪细颈囊尾蚴病(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辉清李必富刘登薇谢志明石谦陈代荣张霞清颜邦森邹同群杨建英饶军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病丙硫咪唑
炭凝试验诊断猪细颈囊尾蚴病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作者采用炭凝集法诊断活猪细颈囊尾蚴病,证明它是一种简便、快速,适于现场操作的方法。炭凝集诊断所用抗原,经试验筛选,以减压分馏提纯细颈囊尾蚴囊液制作的炭抗原为好,其浓度以1—4为宜,符合率86.6%。该抗原与猪姜片形吸虫、猪蛔虫、猪巨吻棘头虫惠猪溶血进行炭凝试验,无交叉反应,其特异性较强。
朱辉清李必富刘登薇谢志明石谦陈代荣张霞清邹同群颜邦森杨建英饶军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病
川西北草地牦牛隐孢子虫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隐孢子虫病为人兽共患病。作者于1986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川西北草地若尔盖、红原、壤塘、康定4县10个牧场(乡)188头牦牛的粪便进行检查,首次在我国牦牛体内发现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率为48.9%(92/188)。患腹泻牦牛的感染率[100%(20/20)]高于非腹泻牦牛[42.9%(72/168)];犊牛感染率[46.8%(66/141)]低于成年牛[55.3%(26/47)];不同地区牦牛的感染率亦有差异。在调查牦牛隐孢子虫的同时,检查黑白花奶犊牛19头,藏系绵羊80只,罗姆尼绵羊30只,成都麻羊51只,均未发现隐孢子虫。文中叙述了牦牛隐孢子虫的基本形态大小。
蒋锡仕朱辉清
关键词:牦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川西北草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