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万镇

作品数:116 被引量:1,105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0篇儿童
  • 20篇动脉
  • 18篇小儿
  • 17篇血管
  • 16篇晕厥
  • 15篇心肌
  • 15篇心脏
  • 14篇肺动脉
  • 13篇心室
  • 12篇衰竭
  • 11篇缺氧
  • 10篇舒张
  • 9篇心力衰竭
  • 9篇氧化氮
  • 9篇一氧化氮
  • 9篇综合征
  • 9篇肺动脉高压
  • 8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7篇迷走

机构

  • 59篇北京大学第一...
  • 47篇北京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市儿童医...
  • 2篇天津市滨海新...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郧阳医学院

作者

  • 116篇李万镇
  • 54篇杜军保
  • 24篇张清友
  • 14篇马郁文
  • 13篇陈永红
  • 12篇刘雪芹
  • 12篇李小梅
  • 12篇陈永红
  • 10篇王瑜丽
  • 8篇曾和平
  • 7篇赵斌
  • 7篇齐建光
  • 7篇丁燕生
  • 6篇黎文
  • 5篇陈建军
  • 5篇陈丽
  • 5篇艾乙
  • 5篇任自文
  • 5篇孙尧
  • 4篇曾和平

传媒

  • 4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0篇北京医科大学...
  • 9篇实用儿科临床...
  • 7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3篇新生儿科杂志
  • 3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实用心脑肺血...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1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7篇2003
  • 6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9篇1999
  • 10篇1998
  • 14篇1997
  • 6篇1996
1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对兔在体心脏触发性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为探讨触发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和诊疗依据,应用接触电极记录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MAP),研究维拉帕米、美多洛尔、三磷酸腺苷(ATP)等对氯化铯(CsCl)诱出兔在体心脏触发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维拉帕米对CsCl诱发触发活动既能干预形成,又能对抗、终止,提示CsCl致触发活动与Ca2+密切相关,Ca2+转运异常可能是后除极形成的机制;(2)美托洛尔难以阻止CsCl诱发触发活动的形成,提示交感神经参与触发活动的作用是有限的;(3)ATP能有效抑制CsCl诱发的早期后除极(EAD),而对其诱发延迟后除极(DAD)具有双重作用,即对DAD先有短暂促进,继而迅速抑制。研究表明,MAP技术对研究兔在体心脏触发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余更生李万镇李小梅孙尧
关键词:心律失常动作电位抗心律失常药
射频消蚀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被引量:7
1995年
以射频消蚀(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46例。左侧房室旁路25条,右侧旁路12条。其中右前间隔旁路3条,右后间隔旁路5条,右侧游离壁旁路4条,共37条旁路。除1例右侧游离壁旁路阻断失败外,其余全部成功。本组改良房室结双径路(AVNDP)9例,其中8例慢径,1例快径,改良全部成功。总平均累积电能为15277±356J,平均输出功率为19.0±1.8W,平均放电次数为8.9±1.2(2~40)次,平均消蚀时程为1.41±0.16(0.5~4.7)小时。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个月~3年无复发,成功率为97.8%。证明RFA是治疗儿童SVT有效、安全可靠的根治手段。
庄少伟马长生李万镇胡大一丁燕生李毅刚李小梅孙英贤
关键词:心动过速射频消蚀室上性儿童
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研究被引量:14
199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发病机理。方法对15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和17例肺炎患儿及17例正常健康小儿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和心率矫正之左室周径平均缩短速度(mVcfc);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红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组(49±6g/cm2)较肺炎组(42±9g/cm2)和正常对照组(41±8g/cm2)增加;AⅡ: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组(366±160ng/L)较肺炎组(56±16ng/L)和正常组(38±8ng/L)增高;红细胞内游离钙水平: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组F335/F385(1.90±0.28)和肺炎组F335/F385(1.86±0.26)较正常组F335/F385(1.66±0.24)增加;EF、FS和mVcfc无改变。结论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无心肌收缩力下降,而AⅡ增加、心脏后负荷增加。它们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沈微陈永红李万镇
关键词: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病理学并发症
直线回归方程校正新生儿心电图Q-T间期
1995年
直线回归方程校正新生儿心电图Q-T间期艾乙,曾和平,刘雪琴,秦小琪,李万镇心电图中Q-T间期与心率(R-R间隔)有密切关系,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以往计算新生儿心电图Q-T间期常采用Bazett的Q-T校正公作者单位:100034北...
艾乙曾和平刘雪琴秦小琪李万镇
关键词:心电图Q-T间期新生儿
β受体功能亢进症1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β受体功能亢进症为功能性疾病,以β肾上腺素能功能亢进为主要表现。儿童并非少见,易误诊为心肌炎。现将我科确诊为β受体功能亢进的19例病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19例中男4例,女15例。年龄5~14岁,平均9.7岁,其中>10岁15例。病程1天~8年,其中半年以内12例,半年~1年2例,1~3年4例,8年1例。
郑秀环杜军保曾和平艾乙李源陈永红马郁文李万镇周复丽
关键词:Β受体功能亢进心血管疾病
一氧化氮合酶mRNA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的表达被引量:11
1998年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体系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地高辛精标记的一氧化氮合酶(NOS)cRNA探针对缺氧组大鼠(6只)及对照组大鼠(7只)进行原位杂交。结果缺氧2周后的大鼠肺动脉收缩压(3.8±0.7kPa)(28±5mmHg,1kPa=7.5mmHg)、肺动脉平均压(2.8±0.6kPa)及肺动脉舒张压(1.4±0.4kPa)与对照组(2.9±0.5kPa,1.9±0.5kPa及0.9±0.5kPa)相比均显著升高。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中NOSmRNA表达信号为弱阳性(3只)及阴性(3只),平滑肌细胞中表达信号均为阴性;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中NOSmRNA表达信号为阳性(7只),平滑肌细胞中表达信号均为阴性。NOSmRNA的表达强度与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及肺动脉舒张压分别呈负相关(rs=-0.673、-0.596及-0.621,P均<0.05)。结论缺氧时肺动脉内皮细胞NOS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杜军保赵斌黎文黎文
关键词:信使肺性高血压一氧化氮合酶缺氧性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2例并文献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 总结2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的临床表现、炎性指标及冠状动脉的动态变化。总结并分析近10年来该药用于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治疗的机制及应用进展。结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川崎病患儿均已应用2剂2 g/kgIVIG 治疗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分别于体温正常后2 d及6 d,再次出现发热等川崎病急性期表现。2例患儿均予英夫利昔单抗(5 mg/kg)单剂静脉滴注,治疗即日体温正常,临床表现显著缓解。近10年中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川崎病治疗的4篇基础研究文献及9篇回顾性或前瞻性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英夫利昔单抗可有效缓解川崎病急性炎性反应水平,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难治性川崎病,完全缓解率达72.73% ~92.11% ,治疗后患儿12 h内热退,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伴关节炎者关节痛消退。1例急性期合并肝炎的患儿在恢复期合并胆囊炎。将英夫利昔单抗应用于川崎病患儿的初始治疗方案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结论 英夫利昔单抗可作为治疗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备选药物,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但目前尚属超说明书用药,其应用需签署知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闫辉陈永红张清友李万镇谢瑶惠秦杜军保
关键词:川崎病英夫利昔单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附11例临床报告)被引量:9
1994年
小儿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附11例临床报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包新华,杜军保,乔燕,刘淑芹,李万镇,马郁文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陈梅龄,汤秀英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是一种以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儿童病例在国内仅...
包新华杜军保乔燕刘淑芹李万镇马郁文陈梅龄汤秀英
关键词:儿童坏死性淋巴结炎
小儿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发病和地高辛的治疗机制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心衰)发病机制和地高辛的治疗机制。方法:对17例正常对照小儿(A组)、17例肺炎患儿(B组)和13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C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和心率矫正之左室周径平均缩短速度(mVcfc),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红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结果:C组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AngⅡ较B组和A组增加;C组和B组红细胞内游离钙较A组增加,3组EF、FS和mVcfc差异无显著性。C组应用地高辛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室壁应力下降,AngⅡ下降,红细胞内游离钙增加,EF、FS和mVcfc无明显改变。结论:支气管肺炎合并心衰并无心肌收缩力下降;AngⅡ增加和心脏后负荷增加在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地高辛的治疗机制不是通过增加细胞内游离钙而增加心肌收缩力。
沈微陈永红李万镇
关键词:肺炎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药物疗法地高辛
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研究被引量:84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28例POTS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年龄分布、病程及基础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观察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频率及诊治效果.结果诊断为POTS的患儿28例,占88例不明原因晕厥或起立后头晕就诊患儿的32%,其中男11例,女17例.男∶女约为1∶1.5.年龄6~16岁,平均为(11.6±2.2)岁,其中6~10岁5例,占18%,10~16岁(包括10岁)23例,占82%.病程为1个月~6年,平均(13.3±19.6)个月,半数以上在6个月以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起立后出现头晕或眩晕、晕厥、胸闷、头痛、心悸、面色改变、视物模糊、倦怠、晨起不适等直立不耐受或直立调节障碍症状,14例伴有恶心或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在直立试验(先安静平卧10 min,然后直立10 min)或直立倾斜试验(HUT)过程中,POTS患儿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在直立或倾斜后10 min内,心率增加≥35次/min,部分患儿心率最大值≥120次/min,出现异常表现的时间平均为5 min左右;但仅有10例的患儿在直立后即出现异常表现,18例患儿需要HUT确定诊断.12例POTS患儿曾被误诊为癫痫或心肌炎,误诊率达43%.经过生活指导治疗及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后,大多数患儿症状可缓解或消失.结论 POTS常见于学龄期女孩,常见症状为头晕、晕厥或胸闷,HUT为诊断的重要方法,治疗宜选用综合措施.
张清友杜军保李万镇
关键词:头晕体位心动过速综合征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