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伯杰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浪漫
  • 4篇文化
  • 3篇诺瓦利斯
  • 3篇浪漫派
  • 3篇反讽
  • 2篇文学
  • 2篇民族
  • 2篇浪漫反讽
  • 1篇代表者
  • 1篇德国浪漫派
  • 1篇德国历史
  • 1篇德国人
  • 1篇德国文化
  • 1篇德国文学
  • 1篇德语
  • 1篇断片
  • 1篇新古典
  • 1篇新古典主义
  • 1篇修养
  • 1篇硬汉

机构

  • 10篇对外经济贸易...

作者

  • 10篇李伯杰

传媒

  • 5篇外国文学评论
  • 2篇国外文学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92对外经...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2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麻烦的祖国”--论德意志民族的德国认同危机被引量:8
2010年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德意志民族始终被民族认同问题所困扰,德国也被德国人称为"一个麻烦的祖国"。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德国的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造成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是由于德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即德国位于欧洲的所谓"中间地带",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德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即德国历史一再遭遇断裂,极不利于民族意识的形成。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德国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全民性的共同归属感的形成再遇障碍。在决定性的19世纪下叶,德意志民族国家终于建立,但是三个德意志民族国家均以失败告终,致使民族意识一再遭受重创。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李伯杰
关键词:德国历史民族国家
“诗人的民族”——论语言文学在德意志民族意识建构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德国人被称为"诗人与思想家的民族",这固然说明德意志民族在文学上建树非凡,但同时也隐含着德国文学在历史进程中建构德意志民族意识的重要作用。德国历史上的分裂使德国缺乏一个文化中心,德意志人之间也只能通过语言和文学来相互认同。而德国社会中贵族对于市民的压制,使市民阶级只能假道于文学来建构自我意识及民族意识,以"文化修养"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文学的特殊作用也道出了德国人在历史上的无奈与悲哀。
李伯杰
关键词:德语德国文学民族意识文化修养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
<正>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1792—1829)一生著述甚丰,其中又以《哲学的学习年代》(1796—1806)最为重要,表达了早期浪漫派的理想和要求。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就是他著名的"浪漫反讽"理论...
李伯杰
文献传递
“德国病”与“德国人的恐惧”被引量:3
2008年
德国人一向是以“硬汉”的雄性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的确,德国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德国文化也表现出典型的“阳刚型文化”的特征。在跨文化研究权威霍夫斯泰德的调查当中,德国在“阳刚-阴柔”这个维度中亦名列前茅,在50个被调查国家中位居第九。其代表者,如《尼伯龙人之歌》里的齐格弗里德,《帕齐伐尔》中虽然单纯,但却执著的帕齐伐尔;19世纪让欧洲人胆寒的、
李伯杰
关键词:德国人恐惧德国文化代表者
唯诗是尊与阅读革命——德国早期浪漫派诗论的文化背景考察被引量:2
2007年
"诗化人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诗论及文化诉求的核心。在这个理念的阐释下,文学不再仅仅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且还被赋予了改造社会、塑造人生的任务,由此获得了至高的地位,18世纪普遍流行于德国的艺术崇拜论在他们那里变成了文学至上论。本文试图从文化史的角度、从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阅读革命"所引发的媒体变革来对文学至上论产生的成因进行解读,以找出浪漫派理论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
李伯杰
关键词:浪漫派媒体市民阶层文化教养
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被引量:19
1993年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家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一生著述甚丰,其中又以《哲学的学习年代》(1796—1806)最为重要,表达了早期浪漫派的理想和要求。而贯穿于其中的核心,就是他著名的“浪漫反讽”理论。这个理论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尽管极其重要,但是在长期的浪漫派研究中却一直扮演着灰姑娘的角色,大都只是一带而过,
李伯杰
关键词:浪漫派浪漫主义文学灰姑娘理论家文学评论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被引量:16
1997年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李伯杰“断片”(Fragment)这一概念在欧洲文学体裁的流变中逐渐具有了三个主要的含义。其一是真正意义上的残篇,即以不完整的形式流传下来的作品;二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作者的逝世、兴趣转移或无暇顾及等而未能...
李伯杰
关键词:诺瓦利斯矛盾律传统思维方式充足理由律反讽
论弗·施莱格尔的“交友”思想被引量:2
2002年
本文讨论的“交友”是在 18世纪的德国社会中由社会变迁和转型所引发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在德国等级社会趋于崩溃的前提下 ,人与人的沟通也在相应产生变化 ,施莱格尔的“交友”观正是产生于这个历史框架。施莱格尔等人的“交友”理念及其实践 ,深化了 18世纪的友谊观念和具体的“交友”观 ,他们所尝试的“协作诗”和“协作哲学”等新作生成方式 ,给德国文化留下了一份厚重的遗产。
李伯杰
关键词:交友社会变迁沟通文化现象
“思乡”与“还乡”——《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还乡主题被引量:3
1997年
“思乡”与“还乡”———《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还乡主题李伯杰“我们这是去哪儿呵?”“总是在回家呵。”①这句出自诺瓦利斯的小说《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名言,已经成了浪漫派文学以降人们寻找精神家园的口号。然而家在哪里,路在何方?《奥夫特...
李伯杰
关键词:诺瓦利斯海因浪漫化教育小说传统小说
德国浪漫派批评研究被引量:13
1994年
德国浪漫派批评研究李伯杰在德国,系统的浪漫派批评始自海涅的《论浪漫派》(1833)。此后,随着历史的演变,浪漫派批评层出不穷,并且都打上了各自时代的烙印。而且,浪漫派批评几乎贯穿了19世纪和20世纪德意志民族的精神生活,构成了德国人反省自我、理解自身...
李伯杰
关键词:德国浪漫派新古典主义后期浪漫派卢卡契诺瓦利斯主观主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