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冰

作品数:1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脑出血
  • 6篇出血
  • 5篇手术
  • 4篇血肿
  • 4篇外科
  • 4篇颅内
  • 4篇脑积水
  • 4篇脑室
  • 4篇基底
  • 4篇基底节
  • 4篇积水
  • 4篇分流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分流
  • 4篇创伤
  • 3篇神经功能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术后
  • 3篇疗效
  • 3篇颅脑

机构

  • 19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潢川县人民医...

作者

  • 19篇李冰
  • 10篇姚宏伟
  • 8篇陈轩
  • 6篇申明峰
  • 2篇刘永生
  • 1篇张辉
  • 1篇王翠香
  • 1篇周海云
  • 1篇杨帆
  • 1篇杨帆
  • 1篇郭士琨
  • 1篇陈劲松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数理医药学杂...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血康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吸收、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急性脑出血患者3周内脑血肿吸收、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8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出血常规治疗及个体化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发病24h后复查脑CT,脑血肿无扩大即开始为期3周的脉血康肠溶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d采用美国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脑cT所显示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同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脑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NIS评分分别为(22.4±8.4)ml、(9.5±2.6)ml、(25.4±3.8)分,(21.7±7.6)ml、(19.9±7.1)ml、(25.3±3.4)分,(18.9±6.7)ml、(18.3±5.7)ml、(23.8±3.0)分,(15.3±5.4)ml、(14.5±4.8)ml、(21.7±2.5)分;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脑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NIS评分分别为(22.3±8.6)ml、(9.4±2.5)ml、(25.3±3.6)分,(19.6±7.0)ml、(17.3±.4)ml、(23.9±3.2)分,(15.5±5.9)ml、(15.1±4.5)ml、(20.5±2.8)分,(11.2±4.5)ml、(10.7±3.3)ml、(17.4±2.1)分。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21d各时间点3项指标研究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脉血康应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可明显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水肿体积,促进脑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
姚宏伟周海云王翠香李冰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脉血康神经功能缺损
垂体腺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后颅内感染率、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测量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396例,对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是否脑脊液漏、术中是否存在鞍隔破损、术中出血量、术后是否出现脑脊液漏、术后有无留置引流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术后应用激素等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9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19例,感染率为4.7%;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和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对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激素治疗及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仍与颅内感染明显相关,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管以及激素治疗均为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和及时修补、加强留置引流管护理、严格掌握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以及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能会预防颅内感染的发生。
李冰
关键词:垂体腺瘤切除术颅内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创伤性脑积水的效果分析
2022年
创伤性脑致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而救治成功的患者也易发生脑部并发症,脑积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颅内环境密切相关。目前,脑积水的治疗主要采取分流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在腹腔镜协助下快速完成,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分流效果好等优点[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创伤性脑致伤发生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并评价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疗效。
王鹏宇王宏伟李冰
关键词:脑积水
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下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HBG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HB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9例)接受显微镜开颅术,导航组(39例)接受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神经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导航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NSE、MIP-1α、S100β水平降低,导航组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PSV、Vm、PI升高,导航组高于常规组(P<0.05)。术前两组NIHSS、GC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IHSS、ADL评分降低,GCS评分升高,导航组NIHSS、ADL评分低于常规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导航辅助小骨瓣开颅内镜术能优化HBGH患者手术情况,增强血肿清除效果,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昏迷风险,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陈轩李齐印李冰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导航开颅术血流动力学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2021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陈轩姚宏伟李冰李齐印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脑出血
大骨窗开颅对不同分型颞叶脑挫裂伤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大骨窗开颅在不同分型颞叶脑挫裂伤手术中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9-08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颞叶脑挫裂伤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CT影像表现分为Ⅰ型、Ⅱ型、Ⅲ型,采用以岩骨脊为中心的更低位大骨窗开颅。比较不同分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观察不同分型挫裂伤脑组织清除及弥漫性脑肿胀缓解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Ⅰ型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01±0.76)h、(19.45±3.98)d,均少于Ⅱ型、Ⅲ型患者,术中出血量(610.75±85.34)mL,低于Ⅱ型、Ⅲ型患者(P<0.05);Ⅱ型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4.58±0.65)h、(25.31±4.32)d,均少于Ⅲ型的(5.13±0.71)h、(30.12±3.87)d,术中出血量(671.34±92.56)mL,低于Ⅲ型患者的(745.87±80.45)mL(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挫裂伤脑组织均清除,弥漫性脑肿胀均得到缓解。GOS评分显示,5分14例,4分28例,3分5例,2分3例,1分1例,预后良好率82.35%。结论对颞叶脑挫伤根据分型情况选择大骨窗开颅术治疗,具有良好的挫裂伤脑组织清除效果,有效缓解弥漫性肿胀,且预后良好。
陈轩姚宏伟李冰李齐印刘永生
关键词:脑挫裂伤颞叶弥漫性脑肿胀重型颅脑创伤
脑积水手术效果及脑室-腹腔分流管的选择探讨
2013年
目的 探讨在进行正常压力脑积水(NPH)脑室-腹腔分流手术预后,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NPH病患的病程、年龄、CT检查等因素来判定手术的成功与否.结果 术后1周临床症状缓解17例,出院时症状缓解25例.28例随访3~ 30个月,脑积水症状改善19例,无显著变化3例,6例症状较术前加重.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仍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式;对个体化病人应选择最适合分流压力的分流管进行分流以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李冰申明峰姚宏伟
关键词:脑积水分流术术后效果分流管
小儿先天性脑积水25例手术治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我院收治的25例小儿先天性脑积水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25例患儿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CT和MRI复查,所有患儿的脑室系统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缩小。全部25例患儿术后出现消化道反应1例,占4.0%,出现分流管阻塞患儿1例,占4.0%,未见感染或死亡病例。结论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在临床上已被广为应用,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脑积水的理想方法,术后患儿脑积水症状得到有效纠正,患儿能够重新获得正常生活能力。
李冰申明峰陈轩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脑积水脑脊液脑室-腹腔分流术
创伤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特点被引量:7
2014年
颅脑创伤所致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常需开颅手术治疗。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共收治创伤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93例,其中17例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总结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陈轩申明峰姚宏伟李冰郭士琨杨帆
关键词:快速自然消散颅脑创伤手术治疗神经外科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1年
目的评价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血管病患者88例,随机分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IHSS评分)。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82%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IHSS)评分有所减少,组间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缺血性血管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神经介入术可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与药物治疗效果比较优势明显,但治疗费用高,且手术有一定风险,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症状等妥善选择使用方案,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李冰
关键词:缺血性血管病疗效神经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