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民

作品数:202 被引量:3,659H指数:4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5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0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9篇经济管理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0篇小麦
  • 57篇水分
  • 55篇土壤
  • 53篇干旱
  • 43篇半干旱
  • 37篇春小麦
  • 34篇水分利用
  • 32篇旱地
  • 28篇水分利用效率
  • 28篇利用效率
  • 24篇干旱区
  • 21篇农业
  • 20篇土壤水
  • 20篇旱区
  • 20篇干旱地区
  • 20篇半干旱地区
  • 18篇地膜
  • 18篇土壤水分
  • 18篇黄土高原
  • 16篇生态

机构

  • 166篇兰州大学
  • 41篇中国科学院
  • 2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9篇甘肃农业大学
  • 9篇河南理工大学
  • 7篇中国气象局兰...
  • 7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榆中县农业技...
  • 3篇西澳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业科...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甘肃省农业科...

作者

  • 201篇李凤民
  • 32篇徐炳成
  • 20篇李世清
  • 19篇王俊
  • 16篇熊友才
  • 13篇马守臣
  • 10篇山仑
  • 10篇赵松岭
  • 10篇杜彦磊
  • 9篇张步翀
  • 9篇孙国钧
  • 9篇刘文兆
  • 9篇宋秋华
  • 8篇王晓凌
  • 8篇张荣
  • 8篇贾宇
  • 8篇赵鸿
  • 8篇黄占斌
  • 6篇王会梅
  • 6篇刘洪升

传媒

  • 27篇生态学报
  • 20篇应用生态学报
  • 17篇西北植物学报
  • 10篇干旱地区农业...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灌溉排水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草业学报
  • 3篇草地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10篇2009
  • 14篇2008
  • 20篇2007
  • 13篇2006
  • 15篇2005
  • 16篇2004
2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水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竞争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07年
研究了黄土塬区两个旱作冬小麦品种(长武135和平凉40,前者是后者的换代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竞争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关系。研究设2种土壤水分条件(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和40%~45%),采用生态替代法设计了同一播种密度的6个播种比例组合的盆栽试验。低水分单播条件下,长武135具有较高的产量(长武135为27.59g/pot,平凉40为24.91g/pot),而混播条件下平凉40在产量和相对产量上较长武135品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高水分条件下,平凉40产量随播种比例的减小下降较快(长武135产量曲线斜率35.468,平凉40为36.237)。平凉40低水分单播时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少(长武135为0.67g/pot,平凉40为0.55g/pot),而混播时较多(长武135各比例均值0.58g/pot,平凉40为0.71g/pot),导致了平凉40品种单播时产量较低和混播时产量较高。平凉40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长武135(高水分条件下,长武135为10.03g/pot、平凉40为11.51g/pot;低水分条件下二者分别为8.41g/pot和10.69g/pot),且耗水量大(高水分条件下平凉40多耗水2.72kg/pot,低水分条件下多耗0.98kg/pot),而耗水量/地下生物量的比值平凉40低于长武135,从而平凉40品种单位根量消耗的水分低于长武135。总之,在两个生长属性接近的冬小麦品种中,老品种以较大的根系生物量赢得了较高的竞争能力,消耗了较多的水分,而新品种虽然根系生物量较低,耗水量较少,但籽粒产量却较高。亦即,小麦新品种籽粒产量的提高是与根系的减少和对水资源竞争能力的下降相伴随的。
刘琳徐炳成李凤民马守臣
关键词:土壤水分冬小麦
半干旱地区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最优沟垄比的确定被引量:74
2005年
采用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垄作为集水区,沟作为种植区,采用三种沟垄比和两种下垫面材料。在2001~2002年的试验中,膜垄种植马铃薯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对照的2.8倍(2001)和2.4倍(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和对照相差不大;由于降雨量和降雨高峰期出现时段的不同,虽然使2001~2002年度沟垄微型集雨种植马铃薯产量有所差异,但在两年试验中,马铃薯增产趋势基本一致,膜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231%(2001)和153%(2002),土垄种植马铃薯产量分别比对照平均提高58%(2001)和23%(2002)。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在半干旱地区膜垄种植马铃薯最佳沟垄比为60cm∶40cm,当沟垄比为60cm∶40cm马铃薯产量的期望值可以达到最大,该技术是适合于半干旱地区的能较好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产量的一种种植方式。
王琦张恩和李凤民王晓凌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马铃薯
干旱对不同基因型春小麦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采用盆栽试验,选用和尚头、定西24、陇春8139三个春小麦品种分别进行两种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干旱处理),在各生育期前10 d14CO2光合标记,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分别采样,测定其叶、茎、根、颖壳不同器官中14C同化物放射性。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发育过程中,14C同化物的分配中心随生育期的不同而改变,适当的干旱处理,能够促进根中同化物向地上器官的转移,增加穗中同化物量的积累。将春小麦三个品种相比较:在正常水分下,小根系的新品种陇春8139根中同化物滞留量较少,同化物主要分布在地上器官,有利于穗的生长;在干旱处理下,大根系的老品种和尚头根部没有同化物的冗余。
吕金印李成龙张俊林李凤民
关键词:春小麦干旱
半干旱黄土区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土壤氮素变化被引量:26
2006年
田间试验研究了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为农田后2年内土壤矿质氮和全氮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苜蓿连作相比,土壤全氮在苜蓿翻耕后迅速下降,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在耕作下层出现大量累积,土壤氮素有效性提高。不同轮作方式对土壤氮素变化有显著影响,轮作第2年种植玉米或马铃薯可以增加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种植春小麦则增加了铵态氮和总矿质氮累积量,休闲土壤矿质氮变化幅度居中。与轮作春小麦相比,轮作玉米显著增加了对土壤全氮的消耗,因此多年生苜蓿草地轮作农田后应避免种植玉米等耗肥量较大的作物以维持土壤氮素平衡。
王俊刘文兆李凤民贾宇
关键词:土壤氮素苜蓿轮作半干旱黄土区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和产草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07年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垄沟集雨技术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生产力以及土壤水分的影响。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13%和41%。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4年的干草产量和平作对照无显著差异,而垄和沟的宽度均为60cm,且垄上覆膜的处理干草产量比平作对照显著提高了41%,并且使紫花苜蓿草地产草高峰期提早了1~2年。垄和沟的宽度均为30或60cm,且垄面裸露的两个处理产草量比平作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紫花苜蓿草地生长的第三年,深度为150cm左右的土层是降水补充和水分消耗的平衡点。所有处理在紫花苜蓿生长4年后,200~50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已经接近萎蔫系数。
贾宇徐炳成王晓凌孙国均徐进章李凤民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集雨技术紫花苜蓿土壤水分
干旱环境条件下春小麦适度调亏灌溉的产量效应被引量:16
2005年
在干旱环境条件下,春小麦调亏灌溉不仅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16.6%~25.0%),其节水效果亦很显著(14.0%~22.9%).无论是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还是水分利用效率,调亏灌溉处理与充分供水对照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调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回归分析发现,试验条件下调亏灌溉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线性相关,而水分利用效率与收获指数、产量间则呈二次抛物线关系.
张步翀李凤民黄高宝成自勇刘普海
关键词:调亏灌溉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干旱春小麦
山黧豆毒素β-ODAP及其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李志孝严则义王崇英邢更妹熊友才张大伟焦成谨王亚馥李凤民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山黧豆因其耐旱、耐寒、蛋白质含量高,适于西北干旱、高寒、贫瘠山区种植,但其含有毒素β-ODAP,大量长期食用会引起中毒,上世纪70年代初,曾导致甘肃省数千人下肢麻痹瘫痪。受甘肃省科技厅委托,开始此项...
关键词:
关键词:山黧豆抗旱性
表土干旱和根信号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3
1999年
本实验模拟大田条件,探讨一定程度水分亏缺下春小麦能否产生非水力根信号,以及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用3 个春小麦品种,3 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CT) ,上层供水(DIu) 和上层干旱下层供水(DId) .出苗后17 ~28d ,非充分供水处理出现了植物叶片水势未显著改变而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却显著下降的现象,这是非水力根信号的典型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叶片水势同对照处理相比显著下降.在本试验的3 个品种中,B品种上层根系的比根重(SRW,单位根长的根重) 在出苗后34d 和出苗后54d 较A、C品种高,且在出苗后54d上层根重的绝对量也显著高于A、C品种的对应处理,对B品种获得较高的产量十分有利.C品种同A、B品种相比,在出苗后34d 和54d,DIu 处理中总根重、总根长分别向上层根重和上层根长分配的比例较A、B 品种高,中层根重和中层根长的相对较低;而DId 处理中表现的趋势正好相反.以上表明C 品种对浅层土壤水分十分敏感,其根系的可塑性较强,也反映了其较高的根信号敏感性.相对而言,A 品种和B 品种根系的可塑性较弱,但这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 品种.
郭安红李凤民李召祥庞斌双山仑
关键词:干旱春小麦气孔导度表土
黄土区地膜覆盖对麦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被引量:66
2003年
研究了1999年(丰水年)和2000年(干旱年)旱地条件下不同时间覆膜(不覆膜、覆膜30 d、覆膜60d和全程覆膜)对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农田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平均为335.3 mg·kg^(-1)干土,2000年平均为259.3 mg·kg^(-1)干土,前者高出后者29.37%。2年中最高微生物体碳均出现在全程覆膜处理。1999年,土壤微生物体碳在覆膜60d时即接近最高值,该处理籽粒产量也最高。2000年,由于春小麦生育后期降水丰富,在整个生育期中,微生物体碳增长表现为“增长-平稳甚至出现下降-再增长”的梯形方式,到生育后期,各处理之间才出现显著差异,全程覆膜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后期大幅度增加,与1999年接近。2年中各处理的C/N处于7.732~9.042之间,远低于11.3的临界值,C/P处于300.8~719.6之间,均高于300的临界值,不利于土壤微生物体碳的增加,微生物和作物对土壤有效态氮和磷的吸收处于竞争状态,表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有机质严重不足,已经构成了限制作物生产力发挥的重要因素,长期地膜覆盖和大量使用化肥将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宋秋华李凤民刘洪升王俊李世清
关键词:地膜覆盖植物营养土壤质量
水分胁迫对黄土高原弃耕地不同演替阶段5个优势种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以典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弃耕地不同次生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黄蒿、冷蒿、车前、赖草、短花针茅为材料,0(对照),-0.2,-0.4,-0.8,-1.2 MPa5个渗透势处理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各物种的种子吸水率、萌发率、萌发指数、萌发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溶液中,5个物种的最大吸水率均显著高于-1.2 MPa溶液;各物种吸水速率快慢为:冷蒿、黄蒿、车前、短花针茅、赖草,其中冷蒿的吸水率最大,达到自身的279%,赖草的吸水率最小,为自身的113%.随着PEG浓度的提高,5个物种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PEG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相比,在-1.2 MPa渗透势下,黄蒿、冷蒿、车前、赖草、短花针茅的发芽率分别下降了46.5%,47.3%,62.7%,56.7%,100%,短花针茅完全受到抑制,不萌发.随着溶液渗透势的提高,半数萌发时间延长,萌发速率减慢;对比各PEG渗透势,冷蒿萌发速率最快,短花针茅的最低,黄蒿、车前和赖草居中.
王龙玉方向文张海娜李凤民
关键词:水分胁迫吸水率萌发率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