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特征分析及其成效评价模型构建被引量:1
- 2022年
-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建立起了一条从本底资料收集到信息汇聚共享的重要科技资源供给通道,成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源头活水”。但是科技基础资源涉及的学科领域多样且资源调查数据生命周期较长,因此准确把握其数据流动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的评价和管理已成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有力实施和提高成效的关键。在分析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定位和特征的基础上,挖掘科技基础资料采集、加工整理、汇交保存到共享应用各阶段对科技管理措施的要求,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方法,构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评价模型,为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的科学管理和提升成效提供支撑。
- 王祎王卷乐郝丽娜李凯
- 关键词:科技基础性工作资源调查科学数据共享
- 黑龙江流域中俄跨境地区0.25°×0.25°有效积温数据集(2002–2020)
- 2022年
- 作者以黑龙江流域中俄跨境地区为研究区,以0、5、10和15℃为基础温度,基于大气再分析数据产品ECMWF Re-Analysis 5中的逐小时2 m气温数据,通过时空筛选与尺度转换、有效温度始末日期甄别,以及区间数据批量统计等步骤,得到黑龙江流域中俄跨境地区0.25°×0.25°有效积温数据集(2002–2020)。将本数据产品(有效积温)与基于气象实测数据及其关联产品的有效积温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本产品与两者均呈正相关关系,并且年际间波动情况基本一致。本数据集内容包括:(1)研究区边界数据;(2)研究区2002–2020逐年0.25°×0.25°有效温度(≥0、≥5、≥10和≥15℃)始末时间数据;(3)研究区2002–2020逐年0.25°×0.25°有效积温(≥0、≥5、≥10和≥15℃)数据;(4)有效积温的验证数据。数据集存储为.shp、.tif和.xlsx格式,由305个文件组成,数据量为19.9 MB(压缩为1个文件,1.69 MB)。
- 周业智王卷乐李凯Grigorieva,E.A.
-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有效积温
-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环境时空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随着东部煤炭资源枯竭与开采重心战略西移,东部矿业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于西部集约化高强度采区,相关方法和经验对东部矿业城市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其次,目前基于统计结果的矿区生态环境研究尚无法提供空间异质性的定量分析。再者,在较小开采强度下,煤矿开采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存在争议,而煤炭储存、运输的生态效应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本研究利用2013—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以工矿城市峰峰矿区为研究区,构建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耦合景观生态指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和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当地煤炭采—储—运过程的生态效应,并分析了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0年峰峰矿区生境质量呈现小幅度波动变化,但结构配置明显优化;景观指数分析表明,RSEI各等级空间异质性加强,非均衡分布现象更为明显;煤炭采—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扰动作用,煤炭开采的环境效应不强,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生态影响呈现梯度特征;峰峰矿区RSEI与高程、坡度、植被覆盖有较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与灯光指数有较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我国东部矿业城市生态环境分析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滕永佳阎跃观郭伟李凯赵传武
- 关键词:遥感矿业城市生态环境
- 基于ASTER遥感数据的DEM提取与制作正射影像图的研究
- 2010年
- 基于ENVI软件,利用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和误差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ENVI软件提取ASTER-DEM方法可行,提取的DEM效果较好,高程精度可达30m。利用生成的DEM来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方法简单、可靠、易行,较好的纠正了地形对影像的影响。
- 王军飞王俊刚丁建闯李凯
- 关键词:正射纠正真彩色合成DEM
- 煤炭地下气化温度场和裂隙场的演化规律被引量:3
- 2016年
- 对国内某煤炭地下气化现场气化煤层的顶底板岩石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建立了岩石及煤比热容和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方程,并采用COMSOL模拟了研究区地下气化的温度场分布。根据温度场模拟结果运用FLAC^(3D)软件对研究区的覆岩裂隙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证明了数值计算模型及其结果的合理性。
- 赵明东董东林林刚王广强李凯
- 关键词:煤炭地下气化温度场覆岩裂隙场
- 面向共享的地学数据语义标签提取与推荐方法被引量:2
- 2023年
- 地球科学数据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这为探索地学奥妙带来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为数据共享带来了挑战。缺少语义的认知和关联使得用户难以从复杂、海量、多源、异构的地球科学数据中发现符合自身需求的数据。以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的共享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对数据文本进行分词和标签提取,实现数据形式的统一,以达到多源异构数据的规范化管理。研究表明,通过对数据集实现标签提取、标签推荐以及知识图谱的构建,可促进海量地球科学数据的管理和精准服务。研究结果可为更多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供借鉴。
- 王敬悦王卷乐韩保民张敏张敏
- 关键词:地球科学数据共享知识图谱元数据
- 地理要素分类机器学习方法发展与前景被引量:2
- 2023年
- 地理要素一般包括自然和人文两类对象。日益增加的遥感大数据和泛在的社交媒体数据为这两类对象的要素分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基于遥感影像分类为主的自然要素提取和基于网络文本和社交媒体的人文要素提取,是当前地理要素分类的两大主流。前者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支撑,后者则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核心。随着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分类方法的介入,两类要素分类呈现越来越多的共性相通特点。本文以机器学习方法的演变历程为媒介,剖析了其在自然地理要素遥感影像分类和人文社会要素网络文本分类方面的异同。以遥感单一对象、复合对象分类和微博社交媒体话题分类提取为实例,指出二者在机器学习分类方法上具有相通性。遥感大数据和网络文本大数据分类方法的相互借鉴能够促进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的智能分类应用。
- 王卷乐李凯严欣荣李凯韩雪华
- 关键词:自然地理要素遥感分类自然语言处理
- 黑龙江流域生长季温度植被干旱指数1-km栅格数据集(2007-2018)的研发
- 2021年
-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是指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相关关系估测土壤表层水分状况进而反映其所在地区的干旱程度的度量参数。本数据集覆盖的地区为黑龙江流域,时间序列为2007-2018年的4-10月(植被生长季)。该数据集是在MOD13A3植被指数(NDVI)(月度)、MOD11A2地表温度(LST)(8天合成)以及ASTER-DEM数据基础上融合温度植被干旱指数计算模型得到。数据集存储为.tif格式,空间分辨率为1 km,由84个文件组成,数据量为362 MB(压缩为1个文件,319 MB),通过数据集与同期气象站降水和全球表层土壤水数据相关性分析表明,本产品与两者均呈负相关关系并均通过显著性检验。
- 周业智王卷乐李凯
-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生长季
- 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的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6年
- 根据乌兰察布研究区实测资料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影响因素;根据钻孔资料,进一步完善在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中,煤层厚度、顶板岩层结构类型、采深以及高温条件下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变化所影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指标体系。
- 李凯董东林林刚孟令彬马吉磊
- 关键词:导水裂隙带高度煤炭地下气化高温条件影响因素
- 太行山东麓对流风暴下山演变气候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影响北京和河北的对流风暴多半由太行山山区移来,为增加对从太行山东麓下山的对流风暴强度变化和维持时间等演变特征的了解,基于全国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拼图,对2011—2020年10年期间暖季太行山东麓对流风暴下山演变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下山对流风暴在石家庄北部、北京南部、保定中南部和沧州市西部存在≥45 dBz的强回波高频中心,且下山对流风暴常在石家庄北部近山平原和沧州西部显著增强;对于下山增强的对流风暴,17时前后在山区最为活跃,18时至次日02时主要影响平原地区;对流风暴来向越偏西,下山对流风暴数越多,下山增强的对流风暴比例越高,移速也越快;下山过程中,大多数对流风暴变得更强和更加具有组织性,下山初始时刻回波强度≥45 dBz的对流风暴86%能成功下山,其中水平尺度大于100 km、结构密实的强对流风暴超过90%能成功下山;下山增强的样本在下山过程中风暴的强回波面积急剧扩大,到达平原前一个时刻其面积约为初始面积的3倍,在平原地区继续发展后其平均面积可达到初始面积的4.6倍;下山增强的对流风暴大多下山用时仅为1~2 h,而影响平原的时长可持续4~8 h,影响平原时长4~8 h的对流风暴的风暴类型以线性MCS(47%)和非线性MCS(30%)为主。
- 程文静俞小鼎王秀明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