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下肢
  • 3篇血栓
  • 3篇静脉
  • 3篇急性下肢
  • 2篇血管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踝肱指数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网片
  • 2篇网片修补
  • 2篇吻合器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机构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泉州市第一医...
  • 3篇福建省泉州市...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李嘉宏
  • 7篇吴伟岗
  • 6篇张祖案
  • 3篇苏亦斌
  • 2篇苏奕斌
  • 2篇陈锦萍
  • 1篇姚锡虎
  • 1篇黄景华
  • 1篇张晔青
  • 1篇郭介基
  • 1篇林振忠
  • 1篇李晓强
  • 1篇王丽华
  • 1篇李新宇
  • 1篇陈红

传媒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2
  • 1篇199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内胆管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0年1月~2007年5月年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PCTIHBD),其中囊腺瘤5例和囊腺癌5例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资料加以讨论。结果:全部病例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均术前误诊。均行手术并经病理得以证实。其中巨大囊肿采用单纯剥脱术5例,肝叶切除2例,肝部分切除3例。9例术后无胆瘘痊愈;1例巨大左肝囊腺癌术后第6天因肝切面大出血死亡;4例囊腺癌1例于术后13个月肝内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另3例分别为半年、4年、5年死于复发。4例囊腺瘤术后5~10年无复发,失访1例。结论:原发性肝内胆管囊性肿瘤,根据临床检查做出确诊很困难,且常合并囊内感染或出血,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因此,术前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术前、术中的病理学检查,即时的综合治疗是很有效的方法。
吴伟岗陈红陈锦萍苏亦斌李嘉宏张祖案姚锡虎
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比单纯导管溶栓与吸栓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183例急性DVT患者分为2组,A组95例单纯导管溶栓(CDT)治疗,B组88例先吸栓再CDT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比A组手术耗时较短(P<0.05);A组相较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溶栓时间较短,尿激酶用量较少;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联合吸栓治疗DVT安全有效,具有手术花费少,治疗时间短,减少溶栓药物用量等优点,但也存在手术耗时较长,出血量较多等缺点。
李嘉宏曾仲衍黄敏捷练玉杰
关键词:导管溶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对比
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附197例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将临床初步诊断为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和WBC计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评价上述指标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对197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症状、CRP和WBC的检测水平进行分析。结果A组(n=62例):不典型腹痛的非阑尾炎保守治疗;B组(n=70例):慢性、单纯性阑尾炎,均行阑尾切除且病理提示为慢性阑尾炎(粪石性)和单纯性阑尾炎;C组(n=65例):化脓性、坏疽性、穿孔,行阑尾切除52例,且病理提示为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部分伴穿孔;阑尾周围脓肿1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愈。使用U检验,A和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C组和前二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CRP和WBC计数对区分阑尾炎和非阑尾炎患者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吴伟岗林振忠张祖案苏奕斌李嘉宏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各种人工网片修补腹股沟疝的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总结比较各种人工网片治疗腹股沟疝15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应用Bassini,Shouldice疝修补术中在其腹股沟管的后壁各自加入国内、外人工网片的方法,对术后主要并发症、复发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无张力疝环充填式的修补术与传统术式加国内、外单纯网片治疗腹没沟疝对比,其术后并发症上有明显优势。结论巴德公司推出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法更符合人体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生理,值得推广。
吴伟岗苏奕斌黄景华张祖案李嘉宏
关键词:人工网片腹股沟疝聚丙烯类BASSINI法SHOULDICE法
直肠保肛手术的护理体会
2008年
王丽华李嘉宏
关键词:保肛手术直肠癌消化道吻合器消化道癌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吻合术中的优化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完成低位直肠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完成全直肠系膜分离后术中再次肛检确认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利用弧形闭合器符合骨盆解剖的特点,确保直肠切割线距肿瘤下缘2cm,完成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共行手术42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5例。结论:优化使用弧形切割闭合器可使直肠切割线接近分离平面,改善直肠残端血供,提高低位直肠吻合成功率。
张祖案吴伟岗苏亦斌李嘉宏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双吻合器
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与支架植入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N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收治的110例NIVC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62),统计并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表(VCS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技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肿胀缓解率、疼痛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9、12个月的VCS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9、12个月VCSS评分。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联合应用支架植入术治疗NIVCS可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黄敏捷练玉杰李嘉宏
关键词: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发症
杂交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性疾病被引量:1
2016年
杂交技术是指通过传统外科手术技术和血管腔内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二者各自优点。近年来在慢性下肢缺血患者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杂交血管重建技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病例共2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李嘉宏张晔青李晓强
关键词:血管重建技术急性下肢缺血下肢缺血性疾病血管腔内技术外科手术技术
乌司他丁辅助AngioJet血栓抽吸术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拟行AngioJet血栓抽吸术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AngioJet抽吸术)、B(乌司他丁辅助的AngioJet抽吸术)两组。A组患者术后溶栓情况有效率显著低于B组(79.2%比95.6%),且下肢消肿率显著低于B组(均P<0.05)。B组总并发症发生率8.9%低于A组的27.1%(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改善,且B组均优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均显著改善,且B组优于A组(均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乌司他丁对LEDVT患者行AngioJet抽吸术术后出血、血栓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曾仲衍黄敏捷练玉杰李嘉宏
关键词:乌司他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抽吸术血清炎症因子凝血功能指标凝血活酶时间
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不良事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下肢皮肤温度高于对照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大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3、6个月后AB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确切,对不良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改善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黄敏捷练玉杰李嘉宏
关键词: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踝肱指数微创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