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民

作品数:27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病理
  • 8篇蛋白
  • 8篇肿瘤
  • 6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细胞
  • 6篇腺癌
  • 5篇角蛋白
  • 5篇肠癌
  • 4篇病理学
  • 4篇大肠
  • 4篇大肠癌
  • 3篇皮肤
  • 3篇转移灶
  • 3篇微小转移灶
  • 3篇细胞角蛋白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基因

机构

  • 17篇解放军第30...
  • 7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6篇李国民
  • 8篇鲍云华
  • 6篇吴进冬
  • 4篇张丽萍
  • 4篇杨奕静
  • 3篇申戈
  • 2篇邵云
  • 2篇张宏图
  • 2篇余子豪
  • 2篇李晓兵
  • 2篇张博
  • 2篇王怀涛
  • 1篇李晓斌
  • 1篇姚波
  • 1篇李清
  • 1篇李清
  • 1篇黄焰
  • 1篇林大任
  • 1篇郑晓玲
  • 1篇杜悦娇

传媒

  • 6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癌症
  • 1篇南京军医学院...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六届全国生...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0
  • 3篇1999
  • 4篇1997
  • 4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ukes′B期大肠癌微小转移及P53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2年
目的 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9%~ 84.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smicrometastasisLMM)及原发灶p5 3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方法 收集 5 2例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及原发灶石蜡标本 ,同时获得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 (生存期大于五年或死亡 )资料 ;实验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单抗 (anti cytokerratinAE1/AE3 )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AP(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法检测淋巴结中的LMM。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检测 5 2例Dukes′B期大肠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73% ( 38/5 2 )。淋巴结中LMM +组 5年生存率 45 .5 % ( 5 /11) ,LMM 组 78.9% ( 32 /41)。原发灶中p5 3+组 5年生存率 6 2 % ( 18/2 9) ,p5 3 组 87% ( 2 0 /2 3)。同时检测LMM +p5 3+组 33% ,LMM p5 3 组 84%。X2 检验均P <0 .0 5 ,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5。本实验中一般因素 (性别、年龄及肿瘤所在部位 )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明显 ;统计学处理 ,P >0 .0 5。
张丽萍鲍云华李国民吴进冬
关键词:大肠癌微小转移灶细胞角蛋白P53蛋白
人皮肤慢性放射性溃疡c-fos、Rb蛋白异常高表达病理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作者应用c-fos、Rb蛋白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人慢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①c-fos蛋白在人放射性皮肤溃疡阳性率为84.0%。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核、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及小血管内皮细胞、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核,部分细胞浆内有阳性反应。②将c-fos蛋白在表皮的检出情况及反应强度与表皮的增生程度列表分析,提示c-fos蛋白在各增生表皮以至癌变组织阳性率有升高趋势。③Rb蛋白在正常皮肤检测不出,在病变组织的增生部位均有表达且表达的阳性强度在各增生组织以至溃疡癌变组织内无明显差异,其阳性部位与c-fos蛋白分布基本一致。以上结果说明c-fos、Rb蛋白异常性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溃疡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最后癌变的机制等因素有关。
杜悦娇王德文高亚兵李国民赵坡杨志祥徐在海
关键词:癌基因病理
乳腺癌波形蛋白表达的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波形蛋白 (vimentin)在乳腺癌上皮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增生细胞核抗原 (PCNA)、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等在乳腺癌上皮中的表达 ,用DNA斑点杂交检测c myc癌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碳吸附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 (ER)值。结果 :Vimentin可在 2 6 87%的乳腺癌组织中表达 ,其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ER阴阳性和PCNA指数等一系列特征有关。Vimentin表达阳性的乳腺癌 ,其细胞形态与一般的乳腺癌上皮有所不同 ,细胞角蛋白阳性程度减弱 ,c myc癌基因较多发生扩增。结论 :Vimentin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是一类恶性度较高、预后可能不良的乳腺癌。
夏国庆褚健刘官成李国民
关键词:乳腺癌波形蛋白癌基因病理
慢性放射性膀胱炎1例被引量:1
1997年
慢性放射性膀胱炎1例李清杨俊华李国民刘蜀军杨奕静李福孟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8501病史56岁女性病人,1990年6月在外院诊断咽部弥漫型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行化疗和局部放疗。1993年2月发现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先行化疗,于1993年5...
李清杨俊华李国民刘蜀军杨奕静杨奕静
关键词:放射性膀胱炎病理放射疗法
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_1/AE_3在食管、贲门、胃和大肠癌组织中的反应被引量:4
1997年
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对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的原发组织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6例癌组织的反应率是93%,食管癌为100%,胃癌和大肠癌分别是94%和79%;反应强度和反应范围显示,食管癌较胃和大肠癌好。AE1/AE3符合做检测食管癌在非上皮组织(淋巴结、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微小转移的探针,不宜用来检测胃和大肠癌的微小转移,至少不能单独使用。同为胃和大肠来源的腺癌组织可出现阴性反应,说明组织来源完全相同的肿瘤可有不同的CK亚型。对抗某一个或几个CK亚型单克隆抗体阴性反应的肿瘤,不能完全除外为上皮来源。鉴别疑难肿瘤的组织来源时,必须应用多个抗CK的单克隆抗体,并且结合其他标记才更有临床意义。
吴进冬高红军高红军林大任李国民
关键词: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消化系统肿瘤食管
检测Dukes’B期结直肠癌微转移及P53的临床意义(英文)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 5年生存率为 5 3.9%~ 84 .9% ,有部分患者 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 /和远处转移。该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 (lymphnodemicrometastasisLMM)及原发灶P5 3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 5 2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及原发灶石蜡标本 ,同时获得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 ;实验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单抗AE1/AE3 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AP(streptavidin -alkalinephosphatase)法检测淋巴结中的LMM。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检测 5 2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年生存率为 73%。淋巴结中LMM +组 5年生存率 4 5 .5 % ,LMM -组 78.9%。原发灶中P5 3+组 5年生存率 6 2 .5 % ,P5 3-组 87.5 %。同时检测LMM +P5 3+组33% ,LMM -P5 3-组 84 %。χ2 检验均P <0 .0 5 ,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P <0 .0 5。结论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ukes’B期结直肠癌患者经手术切除后肠周淋巴结中的微小转移灶及原发灶P5 3蛋白对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均有临床意义。
张丽萍申戈李国民鲍云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小转移灶细胞角蛋白P53蛋白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 48例Ⅰ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p5 3蛋白的表达 ,试图为早期肺癌找到灵敏、特异的指标 ,以指导术后治疗。方法 :收集手术后原发灶的石腊标本及其临床、随访资料 ,以p5 3单抗为探针 ,采用免疫组化S P (streptavidin peroxidase)法检测原发灶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Ⅰ期NSCLC患者中 2 3例(47 9% )阳性 ,p5 3(+)组五年生存率为 30 4% (7/ 2 3) ,p5 3(- )组为 72 0 % (18/ 2 5 ) ,χ2 检验P <0 0 1,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1;无病生存期明确的 37例患者中p5 3(+)组无病生存率为 40 0 % (6 / 15 ) ,p5 3(- )组无病生存率为 77 3% (17/ 2 2 ) ,χ2 检验P <0 0 5 ,生存分析log rank检验P <0 0 5。结论 :p5 3(+)组的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均明显短于p5 3(- )组。免疫组化法检测Ⅰ期NSCLC患者原发灶p5
申戈鲍云华李国民吴进冬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P53蛋白基因表达NSCLC
细针吸取活检诊断各种脏器肿块158例总结
1991年
1987年7月~1990年6月,我们用细针吸取活检不同脏器肿块病人158例,其中胸腔62例,腹腔37例,体表59例。120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93例明确了组织学类型(77.5%)。经活检或临床观察随访证实其准确率为95%(150/158),假阳性为0.83%(1/120),假阴性18%(7/38)。部分病例同时进行了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诊断的准确率较高。158例病人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吴进冬李国民鲍云华彭皖玲刘天星
关键词:组织学活检
射线照射与恶性肿瘤
射线照射后发生恶性肿瘤主要见于下列五种情况:一、原子弹爆炸幸存者1994年底资料:幸存者93000名,27000名未受照射的对照组.白血病、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胃癌、肺癌、卵巢癌,与原爆的辐射有强关联.二、核电站(...
李国民
文献传递
胃嗜酸性肉芽肿脱入十二指肠一例
1996年
胃嗜酸性肉芽肿脱入十二指肠一例研究简报张庆福李凤雏李国民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北京100039胃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ofstomach,EGS)是一种少见病。自Kaijses于1937年报告第一例起,至今累计报告2...
张庆福李凤雏李国民
关键词:胃嗜酸性肉芽肿十二指肠脱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