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媛

作品数:98 被引量:981H指数:17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流行病
  • 24篇流行病学
  • 23篇疫情
  • 18篇传染
  • 18篇传染病
  • 15篇染病
  • 14篇病毒
  • 11篇手足
  • 11篇手足口
  • 11篇手足口病
  • 10篇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
  • 9篇肾综合征出血...
  • 9篇综合征出血热
  • 9篇感染性
  • 9篇感染性腹泻
  • 9篇出血热
  • 8篇腹泻
  • 8篇暴发疫情
  • 7篇突发公共

机构

  • 70篇深圳市疾病预...
  • 20篇江苏省疾病预...
  • 5篇深圳市罗湖区...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连云港市疾病...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作者

  • 90篇李媛
  • 45篇梅树江
  • 39篇谢旭
  • 24篇马汉武
  • 20篇刘文东
  • 20篇梁祁
  • 20篇吴莹
  • 19篇王敬忠
  • 18篇路滟
  • 18篇张振
  • 16篇艾静
  • 15篇戴启刚
  • 14篇程锦泉
  • 14篇吕秋莹
  • 14篇牟瑾
  • 12篇孔东锋
  • 12篇唐秀娟
  • 11篇胡建利
  • 9篇汤奋扬
  • 9篇廖玉学

传媒

  • 9篇中国热带医学
  • 8篇热带医学杂志
  • 7篇疾病监测
  • 7篇医学动物防制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卫生统计
  • 5篇江苏预防医学
  • 5篇中华疾病控制...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2篇公共卫生与预...
  • 2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圳市1980—2018年霍乱流行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回顾总结深圳市1980-2018年霍乱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1980-201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霍乱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1980-2018年共发生653例霍乱病例,以散发病例为主(72.1%,471/653),大多数为轻症(68.9%,450/653),仅2例死亡。发病时间集中在7-10月,各区均有发病,宝安区最多,占48.1%(314/653)。职业以工人(民工)为主,占60.9%(398/653)。1980-1989年、1990-2000年、2001-2018年分别以稻叶型、小川型和稻叶型为优势毒株。结论深圳市20世纪90年代霍乱疫情高发,之后至今长期处于低发水平,但仍需加强监测,防控输入病例。
张振谢旭路滟梅树江李媛
关键词:霍乱疾病监测
2006—2020年深圳市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2006—2020年深圳市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本市恙虫病的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6—2020年深圳市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恙虫病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20年深圳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547例,死亡2例,年均发病率0.30/10万人,历年发病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019年年均发病率达到最高,为0.59/10万;时间分布呈双峰型,发病高峰期为5—11月(490例),占89.58%,10月累计报告病例数(86例)为最高,占15.72%。深圳市各辖区中以南山区累计报告病例数(208例)最多,年均发病率1.07/10万;病例多发生在40~59岁年龄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5.34%;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工人为职业高发人群,占52.10%。结论2006—2020年深圳市恙虫病发病呈波动性增长,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差异。
陈志高段雨诗梅树江孔东锋李媛程聪
关键词:恙虫病三间分布
2006-2009年江苏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质量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江苏省2006-2009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报告质量。方法利用《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2006-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数据,分析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和综合指数(率)等指标,并运用SAS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江苏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报告卡843 046张,其中65.79%的传染病报告卡来自医院。4年间江苏省未及时报告卡总数11 597张;未及时报告率为1.38%;未及时审核卡总数为873张,未及时审核率为0.10%;累计重卡总数为58张,传染病重复报告率为6.88/10万;累计零缺报县(区)总数为6家,平均县(区)零缺报率为1.33%;综合指数率0.70%。2006-2009年传染病诊断到审核时间逐年缩短,平均为0.49 d;与2006年相比,2009年传染病诊断到报告时间缩短了0.24 d(0.63~0.39 d),报告到审核时间缩短了7.20 min(40.32~33.12 min),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上升。结论 2006-2009年江苏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逐年提高,但报告质量存在不平衡性,苏南地区整体报告质量较高,苏中地区较差,需进一步加强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李媛吴莹戴启刚艾静刘文东梁祁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WSARE 3.0算法在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早期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WSARE 3.0算法应用于深圳市传染病早期预警的适用性。方法采用基于贝叶斯网络基线的WSARE 3.0算法对2013年深圳市流行性腮腺炎模拟实时监测预警。结果 WSARE软件探测到2013年深圳市街道层面有统计意义的流行性腮腺炎预警信号28次,其中3个特征变量联合异常变化的信号2次,2个特征变量联合异常变化的信号16次,预警高峰期为4- 7月。发现了3次明显的聚集疫情,其中2起疫情被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对某一街道短期内病例数异常增高的现象持续发出14次预警信号。结论 WSARE 3.0算法能较精确地探测到局部区域特定属性人群中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异常变化,在深圳市传染病的早期预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郑庆鸣李媛王铁强孔东风吕秋莹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CUSUM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早期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累积和控制图模型(cumulative sum control chart,CUSUM)在流行性腮腺炎早期预警中的应用价值,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应急防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以江苏省各区县每日发病数为基础,从2012年1月1日起以CUSUM模型进行前瞻性试验,用灵敏度、特异度、及时性等3个指标对预警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CUSUM模型预警与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之间的优劣。结果应用CUSUM模型进行预警分析全年共产生1688条预警信号,比自动预警系统产生的信号数少35.30%。CUSUM模型预警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84%,均高于自动预警系统(χ2=6.087,P=0.0136;χ2=602.48,P<0.0001);CUSUM模型预警及时性的中位数为3.5天,自动预警系统为6天,两者无统计学差异(Z=0.9173,P=0.3590)。结论江苏省腮腺炎疫情数据CUSUM模型预警分析效果优于自动预警系统,且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刘文东胡建利艾静吴莹戴启刚梁祁李媛汤奋扬朱叶飞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疫情防控策略。方法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取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7年深圳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及以上)346起,其中6.36%(22/346)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2006—2013年疫情少且波动小,2014年后疫情明显升高,2016—2017年疫情占57.80%(200/346),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毒株2013年及之前以GⅡ.4基因型的毒株为主,之后依次为GⅡ.17和GⅡ.2。11月至次年3月(76.88%,266/346)为发病高峰,63.87%(221/346)发生在原特区内地区,发生场所主要为托幼机构(67.05%,232/346)和中小学(23.70%,82/3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以接触传播(45.45%,10/22)和食源性传播(40.91%,10/22)为主,水源性传播(13.64 %,3/22)相对较少;75.80%(238/314)发生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暴发疫情局限在一个班级,主要为接触传播引起。结论深圳市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监测标准灵敏度高,2014年后疫情上升可能与流行毒株基因型的更替有关,冬春季需加强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单位综合防控。
张振李媛张海龙路滟梅树江杜加亮谢旭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因型别
江苏省2009-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80
2012年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江苏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获取江苏省2009-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以及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析。结果2009—2011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85414例,年均发病率为122.66/10万,发病水平逐年增长;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86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1.29%。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3.64%;总病例中散居儿童占64.08%,重症病例占78.65%。全省各地区发病均处于较高水平,年均发病率44.02/10万至202.90/10万;苏州、南京、无锡是最主要的高发地区,报告病例数约占全省病例总数的40%;大部分地区重症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其中宿迁、盐城地区增长幅度最大,2011年较2010年分别增长了339.22%和328.33%。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最高峰出现在4—6月,次高峰出现在11月。在区县尺度上有时空聚集性,总病例探测到8个时空聚类区域,重症病例探测到7个时空聚类区域。3年来全省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2359例,其中普通病例10414例,重症1945例。普通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分别占43.49%和37.07%;重症病例中EV71占80.82%,其他肠道病毒占13.21%,CoxA16仅占5.96%。结论江苏省手足口病处于高度流行态势。≤5岁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苏南、苏北地区流行强度不同,且季节性变化规律存在差异;病原学构成以EV71、CoxA16为主,不同季节病原学构成存在差异。
刘文东吴莹梁祁胡建利戴启刚李媛艾静汤奋扬
关键词:手足口病
深圳市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点,进一步强化出血热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5—2012年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并经审核确定的深圳市HFR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5—2012年共报告HFRS 259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0.18/10万、0.37/10万、0.48/10万、0.39/10万、0.31/10万、0.30/10万、0.35/10万、0.40/10万;男性204例,女性55例,男女性别比为3.7∶1:病例主要集中在20~59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3.0%(241/259);发病以工人或民工为主,占33.6%(87/259),其次为家务待业和其他人员各占18.9%(49/259)。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每年2—4月,占病例总数的37.1%(96/259)。全市各街道均有发病,其中以宝安区最多(76例,占29.3%),南山区次之(53例,占20.5%),盐田区发病最少(1例,占0.4%)。结论深圳市HFRS发病以青壮年人群为主,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灭鼠工作和对传播因素的干预。
李怀昕王敬忠李媛唐秀娟谢旭梅树江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深圳市2006~2011年猩红热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猩红热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深圳市2006~2011年猩红热疫情资料。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猩红热发病1517例。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7.32/10万;2010年发病率最低,为1.31/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呈下降趋势,2011年发病数大幅上升,有一定程度的波动。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三项职业报告猩红热病例数占全部病例数的94.13%。男女比例为1.85:1。发病主要集中于1~10岁年龄段的儿童。高发期集中在3~5月份和12~1月份。结论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场所,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工作;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防控意识。
秦彦珉谢旭梅树江孔东锋路滟李媛
关键词:猩红热疫情
深圳市大鹏新区1例境外输入间日疟病例的调查和处置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查明深圳市1例疑似本地间日疟病例的感染来源,为疟疾疫情的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患者就诊病历,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采用镜检和荧光PCR方法进行虫种判定;对患者所在疫点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人饵诱捕法,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调查;人群外周血疟原虫RDT检测以筛查传染源,开展疫点群众健康监测,室内杀虫剂滞留喷洒灭蚊。结果患者于2021年3月9日从海南省五指山市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工作,5月10日因发热2天,伴畏寒、头痛、乏力就医,初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退热药物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5月11日—14日患者反复出现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体温高达40℃。5月15日对患者血样进行疟疾RDT筛查,结果为阳性,血涂片镜检和荧光PCR方法复核确诊为间日疟。患者发病前2个月未离开过大鹏新区,否认有境外疟疾疫区旅居史和输血史。2018年9月—2020年9月患者在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那邦镇服兵役,期间有中缅边境执行任务史,否认感染过疟疾。5月16日—18日对患者工作居住地大鹏新区实践基地及曾留宿住所大围村,采用全通宵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人饵诱捕法开展媒介监测未发现传疟按蚊,对基地275名员工和大围村居民125名开展疟疾RDT筛查,结果为阴性。对上述人员开展1个月的健康监测,未发现疑似疟疾症状者。患者所旅居省份云南、海南所在地区均连续3年以上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报告,而缅甸边境为间日疟流行区。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该病例为缅甸输入间日疟病例,感染源推测为经疟原虫感染阳性按蚊跨境叮咬所致。
张健波李媛黄志伟林楚江高世同
关键词:间日疟输入性疟疾疫情处置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