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 作品数:11 被引量:13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 北京市科委博士生论文资助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社会学 生物学 更多>>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文中阐述了创新人才的定义和特征;指出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 李媛 高鹏文献传递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文中阐述了创新人才的定义和特征;指出了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 李媛 高鹏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 文献传递 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28 2007年 以1999-2006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各分支研究领域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回顾了近年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和特征,使用非线性评价模型对热点问题进行界定,对国内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动态分析,并重点探讨热点问题的形成,为把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今后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缪园 张伟倩 李媛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信任与建设性争辩对科研团队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2008年 如何提高科研团队创造力是科研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目的在于探寻科研团队内信任与建设性争辩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利用问卷调查,对中国科学院6所科研院所的163名科研团队成员进行施测。研究结果显示:在科研团队内,信任与建设性争辩和团队创造力都呈正相关关系;建设性争辩与团队创造力呈正相关关系;信任通过建设性争辩的中介作用来促进团队创造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科研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高鹏 张凌 汤超颖 李媛关键词:科研团队 信任 创造力 试论中国企业的逆向技术创新之路 一、什么是技术创新(一)技术创新的概念技术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他于1912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在经济活动... 李媛 高鹏关键词:科学学与科技管理 技术创新 文献传递 TCI在我国的有效性验证:研发团队创新氛围的测度 被引量:13 2009年 团队氛围量表(TCI)是测量团队创新氛围的多维度量表。采用来自31个研发团队的208个样本,验证了TCI在中国的有效性。对搜集到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了rwg(j)值和α值的计算以及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TCI在我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团队创新氛围各维度之间显著相关,且团队创新氛围各维度与团队自评的创新绩效之间也显著相关。与TCI在英国的研究结果相比,TCI在我国是测度团队创新氛围的有效工具。 高鹏 李媛 汤超颖关键词:TCI 创新氛围 研发团队 有效性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调查和实证分析 被引量:46 2007年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围绕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这一主题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院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总体来说比较融洽。借鉴管理学的领导权变理论,提出应从研究生、导师和环境三个方面来建设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 高鹏 李媛 张伟倩关键词:导师 导师与研究生关系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分析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基本条件,也是人力资本积聚的重要手段。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的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培养了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的人才,为... 李媛 高鹏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力资本理论 文献传递 团队创新氛围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5 2008年 团队创新氛围是创新研究与团队研究的一个结合点,在国内相关研究尚显薄弱。本文追踪国外的相关成果,运用了目前最被认可的TCI问卷(The Team Climate Inventory),对我国21个研发团队的142个样本进行测量。分析发现在我国TCI同样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而且团队创新氛围的各维度存在区别度;但团队创新氛围结构与国外研究略有差异;并且,影响基础研究团队与技术开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团队创新氛围有所不同。本研究将有助于我国研发团队的创新研究,对研发团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有一定启示。 李媛 高鹏 汤超颖 裴瑞敏关键词:创新氛围 研发团队 TCI 塔里木河下游21种荒漠植物繁殖体形态特征及对环境的适应 被引量:13 2009年 以塔里木河下游分属于9科16属的21种荒漠植物为对象,调查了它们的植冠种子库情况以及繁殖体的附属物、形状(三维方差)、大小(三维之和)及质量(百粒重)等形态特征,并探讨了各种繁殖体的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1)13种荒漠植物可利用植冠种子库来躲避环境干扰:7种繁殖体具绢毛,2种繁殖体具翅,1种繁殖体具芒,3种繁殖体具冠毛,可利用风力实现传播与定居,而且它们可利用有水时期的速萌特性来适应当地生态输水这一辅助措施;5种繁殖体形状远离球形(三维方差≥0.126),6种繁殖体形状接近圆球形(三维方差<0.06).(2)5种具速萌特性的繁殖体(形状圆筒形、圆锥形和蝌蚪形)与8种具有持久土壤种子库的繁殖体(三维方差较小≤0.1且三维之和≤2.75mm)利用它们互补的生态适应对策使其在研究区成功定居与繁衍;13种以r-型生活史对策为主且粒小质轻的繁殖体(三维之和≤2.75mm,单粒重<1mg)与4种粒大质重的繁殖体(三维之和≥4.8mm,单粒重>3.3mg)利用其互补式繁殖对策将研究区生物多样性维持于一定水平.(3)7~9月份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半)灌木植物及乔木同时落种的时期,可将人工输水集中于这一时期以实现研究区种子最大数量地萌发. 赵新风 朱艳芬 徐海量 叶茂 李媛关键词:荒漠植物 繁殖体 塔里木河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