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真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干诱发电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判定中的作用
- 1994年
- 脑干诱发电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效果判定中的作用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32例经临床、铜生化、眼科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的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男18例,女14例,年龄12~40岁(平均20.4岁)。于综合驱铜治疗前和治疗7~10周后,其中31例检测了脑...
- 李小真杨任民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脑干诱发电位
- 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被引量:2
- 1994年
- 慢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及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例诊断探讨李小真,杨任民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inflammatorydemyelinatingpolyradiculoneuropathy,CIDP),由Dyck(1975)正...
- 李小真杨任民
- 关键词:神经病神经系统损伤
- 甲泼尼龙、强的松、ACTH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5年
- 应用“常规剂量”强的松或ACTH、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住院患者共40例。本研究无关人员统计的临床资料中,疗前符合“可比标准”者29例,其中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1例,强的松治疗9例,ACTH治疗9例,分别列为Ⅰ、Ⅱ、Ⅲ组。本文对以上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Ⅰ组疗后第5、10、15天的疗效显著优于Ⅱ、Ⅲ组,且第25天的疗效优于Ⅱ组;Ⅱ、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 李小真杨任民
- 关键词:甲泼尼龙ACTH多发性硬化
- 肝豆状核变性脑干诱发电位及其与临床的关系被引量:4
- 1992年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诊断肝豆状核变性(HLD)中的价值,国内外虽已有文献报道,但因病例较少或/和缺乏系统分析。我们对32例HLD的BAEP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HLD患者组32人,经临床、铜生化、眼科检查符合诊断标准。男18人,女14人,年龄12~40岁,平均20.4±7.0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2.3±2.1年。
- 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
- 苯妥因钠对癫痫患者血清叶酸、Vit B_(12)浓度的影响及其与用药时间的关系
- 1993年
-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对55例单一服用苯妥因钠治疗的癫痫患者及53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叶酸、Vit B_(12)浓度测定。根据服药时间,55例患者又分为三组:Ⅰ组为<1年,共21例;Ⅱ组为1~2年,共20例;Ⅲ组为>2年,共14例。结果显示:血清叶酸浓度均值,患者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逐组降低,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Ⅰ组、Ⅲ组血清叶酸浓度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Ⅰ组,说明口服苯妥因钠可降低癫痫患者血清叶酸浓度,用药时间与血清叶酸浓度成反比,与血清叶酸浓度异常发生率成正比。血清Vit B_(12)浓度均值,患者组、Ⅰ组、Ⅱ组、Ⅲ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 尹世杰金华生李小真韩传美
- 关键词:苯妥英钠叶酸维生素B12
- 全野刺激的PRVEP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作用
- 1993年
- 对32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全野刺激图形反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43.8%治疗前患者全野刺激的PRVEP异常,主要表现为P_(100)波潜伏期延长及其二眼间差增大,前者的延长程度与年龄有关,说明全野刺激的PRVEP检测在HLD的诊断中有辅助价值;14例异常患者治疗后PRVEP与疗前及不同疗效组之间比较,部分变化与疗效有关,因此认为PRVEP可为判断HLD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 李小真杨任民尹世杰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