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阳

作品数:103 被引量:705H指数:17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5篇小麦
  • 28篇籽粒
  • 19篇淀粉
  • 17篇玉米
  • 12篇小麦籽粒
  • 11篇种子
  • 10篇淀粉粒
  • 10篇粒度
  • 10篇粒度分布
  • 10篇灌浆
  • 9篇教学
  • 8篇籽粒淀粉
  • 8篇夏玉米
  • 6篇氮素
  • 6篇性状
  • 6篇弱光
  • 6篇籽粒灌浆
  • 6篇基因
  • 5篇淀粉积累
  • 5篇应用型高校

机构

  • 85篇安徽科技学院
  • 30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德州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泰山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2篇李文阳
  • 55篇闫素辉
  • 28篇王振林
  • 23篇张从宇
  • 20篇时侠清
  • 18篇尹燕枰
  • 17篇张子学
  • 16篇许峰
  • 15篇邵庆勤
  • 11篇戴忠民
  • 11篇刘正
  • 11篇李勇
  • 8篇梁太波
  • 8篇蔡瑞国
  • 8篇王平
  • 7篇王丽华
  • 7篇王长进
  • 6篇耿庆辉
  • 6篇王敏
  • 6篇詹秋文

传媒

  • 17篇安徽科技学院...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作物学报
  • 7篇华北农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激光生物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科技信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种子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8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小麦深加工处理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深加工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除筛系统、吹选系统、润麦系统、打麦系统,上述各个系统之间均设置有履带系统;本发明的除筛系统通过合理的工作逻辑配置,在该工序内高效高质完成筛选和分类,为后续工序提供无杂和粒...
李文阳闫素辉王荣圆张培文
密度、行距配置对夏玉米部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以郑单958和隆平206为材料,研究夏玉米密度、行距配置对部分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个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方法。结果: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和产量有升高的趋势,穗位叶长有下降的趋势;随着宽窄行距离的加大,平均穗位高、穗位叶长有增加的趋势;随着平均行距的增加,产量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郑单958以60 cm等行距产量最高,隆平206以宽窄行40/80产量最高,株高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结论:生产上对株型紧凑的郑单958和半紧凑的隆平206,分别以60 cm等行距和宽窄行40/80,适当增加密度为宜。
张子学崔保田牛峰李文阳
关键词:夏玉米行距配置农艺性状
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6
2017年
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与秦龙14为试材,分别在开花期和子粒灌浆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高温对玉米穗部性状、子粒品质与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子粒灌浆期高温处理均显著降低秦龙14的子粒行数、行粒数,其中,开花期秦龙14高温处理败育;对隆平206无显著影响,说明隆平206子粒形成过程中耐高温较强。与对照相比,高温显著增加两个品种玉米子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子粒脂肪与淀粉含量;品种间比较,高温对秦龙14品质的影响较隆平206大。隆平206不同生育期高温处理比较,灌浆期高温对子粒脂肪含量影响较大,蛋白质含量次之,淀粉含量相对较小,两个高温处理子粒淀粉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与糊化温度显著高于对照;灌浆期高温处理糊化参数的升幅较开花期高温处理大。玉米生育后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及糊化特性有显著影响,灌浆期高温较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较大。开花期高温对玉米子粒育性影响较大,灌浆期高温主要影响玉米子粒品质。
李文阳王长进方伟刘正
关键词:玉米高温胁迫子粒品质糊化特性
应用型高校背景下作物育种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7年
以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为背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现状,主要从团队构建、学科平台搭建、强化师资队伍和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应用型高校背景下作物育种教学团队的运行机制,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程昕昕郑甲成胡能兵何克勤李文阳王歆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教学团队教学方法
藁城8901与豫麦50籽粒淀粉粒的粒度分布特征
2017年
为研究小麦籽粒发育过程中胚乳淀粉粒形成与粒度分布特征,以小麦品种藁城8901与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籽粒胚乳淀粉粒形成、生长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花后4d,小麦胚乳出现不同范围大小的淀粉粒,最大粒径8μm。花后7d,籽粒中淀粉粒增多增大,最大粒径20μm左右。花后10~14d,淀粉粒体积继续增大,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小淀粉粒群体。花后17d,淀粉粒以体积增大为主。花后21d,淀粉粒最大粒径较成熟期变化较小。花后24d,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急剧增加,大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占比则明显减少,表明这一时期又产生了一个新淀粉粒群体(后期形成的B型淀粉粒)。花后24~28d,小于0.6μm的淀粉粒数目仍不断增加,而直径较大的淀粉粒数目增加减少,表明籽粒中新淀粉粒的产生仍在继续,但以小粒径淀粉粒为主。花后28d至成熟期,最小粒径淀粉粒进一步生长,其他淀粉粒粒径变化相对较小。
闫素辉李文阳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豫麦50淀粉粒粒度分布
小麦抗赤霉病3B-QTL和6B-QTL的遗传互作模式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为明确来自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望水白的2个主效抗扩展3B-QTL和6B-QTL的抗性遗传和互作模式,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了回交分离群体,以病小穗数(NDS)和病轴长(LDR)为鉴定指标,采用单花滴注接种法对携带3B-QTL和6B-QTL的BC_3F_1、BC_3F_2、BC_3F_3世代以及抗感对照进行了抗赤霉病扩展的表型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3B-QTL和6B-QTL在烟农19和矮抗58不同的背景中,杂合基因型与纯合望水白基因型之间的NDS和LDR差异显著;携带3B-QTL和6B-QTL株系的抗扩展性与只含有单个3B-QTL的株系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只携带单个6B-QTL株系的抗性,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检验符合4∶3∶9的分离比例,遵循2个独立孟德尔遗传因子控制的隐性遗传模式,且3B-QTL隐性上位于6B-QTL。研究表明,望水白的3B-QTL和6B-QTL抗扩展效应强且稳定,可以作为抗赤霉病基因资源在育种实践中充分利用。
许峰张从宇闫素辉时侠清李文阳张子学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回交
60Co-γ射线诱发小麦产量、抗性、营养加工品质变异及种质创新
张从宇王敏李文阳程亮胡能兵许峰闫素辉邵庆勤
该项目利用60Co-γ辐照技术辐射小麦的干种子,对辐照产生的损伤率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突变体表型筛选鉴定的基础上,开展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围绕小麦产量、抗性、品质等目标性状,创制了各类小麦种质资源...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种质创新杂交组合
沿淮地区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构成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沿淮地区目前生产上应用的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矮抗58的株高较矮,重心高度较低,且其茎蘖数、穗粒数、千粒重在半冬性品种中均是最高的,其产量在半冬性品种中最高;偃展4110的株高相对较矮,穗长和重心高度适中,穗粒数和千粒重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其产量在弱春性品种中最高;皖麦29与偃展4110的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产量也相对较高。半冬性品种矮抗58,弱春性品种偃展4110和皖麦29可以作为高产品种推广应用。
邵庆勤李文阳闫素辉李孟良
关键词:小麦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2012年
为明确施氮对小麦淀粉粒分布与加工品质的影响,选用强筋小麦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特征与部分加工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适量施氮(240kg.hm-2)显著提高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过量施氮(360kg.hm-2)时小麦籽粒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降低。施氮水平对两个小麦品种籽粒A、B型淀粉粒数目百分比无显著影响。在施氮0~240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可以提高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而过量施氮不利于籽粒直、支链淀粉的积累。小麦湿面筋、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等参数与A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与B型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适量施氮能使强筋小麦加工品质变优;增施氮肥导致弱筋小麦加工品质变劣。
李文阳卢继承闫素辉时侠清张从宇王振林
关键词:小麦氮素
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度分布的粒位差异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稻茬晚播小麦胚乳淀粉粒分布的粒位差异,以小麦品种山农1391和藁城8901为材料,设适期播种和晚播2种播期处理,研究小麦强势、弱势籽粒胚乳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强、弱势籽粒中均具有A、B型淀粉粒,但淀粉粒的分布因不同处理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小麦品种、播期和粒位下,淀粉粒的体积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4.878-6.453μm和21.7-23.82μm;淀粉粒数目分布呈单峰分布,峰值为0.520-0.571μm。藁城8901的B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占比均显著高于山农1391;山农1391的A型淀粉粒的体积、数目、表面积百分比显著高于藁城8901。晚播处理使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升高,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降低;弱势粒中B型淀粉粒占比降低,A型淀粉粒占比显著上升。晚播处理对山农1391的影响大于藁城8901。
闫素辉杨兵兵许峰邵庆勤张从宇李文阳
关键词:晚播小麦淀粉粒强势粒弱势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