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
-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底沟通性肿瘤的外科治疗被引量:31
- 2006年
-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以及术后重建的方法。方法将颅底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按照肿瘤主体累及的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部分辅以内镜切除肿瘤,应用钛板修复颅底骨缺损,近手术区域筋膜、骨膜瓣翻转和背阔肌游离肌皮瓣移植血管吻合修复术后颅底和颅颌面的脑膜缺损和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43例,肿瘤全切除32 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40例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主要为颅神经损伤6例。术后门诊随访30例,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复发3例,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颅底沟通肿瘤的外科治疗较复杂,选用个性化的手术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配合使用内镜,加之可靠的颅底修复与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刘丕楠王忠诚吴胜田李智张智勇
- 关键词:颅底肿瘤手术入路颅底重建显微外科
- 一种侧卧位约束带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侧卧位约束带,包括第一束带、第二束带、扣带以及固定在第一束带上的两个卡扣;所述第一束带的两端均通过金属环连接扣带,第一束带的中部变宽形成压迫部;所述第二束带通过两端的第二尼龙搭扣与第一束带连接;所述卡...
- 李俊昇王雯李智赵继宗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探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脑脊液鼻漏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15例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15例患者均行手术修补瘘口,其中5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10例经冠状切口经额下入路。观察比较两种不同入路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经1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眉弓入路和3例冠切入路患者术后出现额部麻木,患者随访9~48个月,平均(26.4±14.0)个月,均未复发。经眉弓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5±0.4)h]及术中出血量[(72.0±19.2)mL]均少于经冠切入路患者[(5.8±1.7)h、(301.0±34.5)mL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2、0.000)。经眉弓入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8d(中位数为6d),经冠切入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12d(中位数为8d)。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治疗漏口位于额窦后壁的患者具有优势。
- 王博杨智君李智王兴朝王振民李朋刘丕楠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
-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颅底病变
- 刘丕楠吴胜田李智赵赋王博高鲜红吕刚
- 颅底病变由于其位置深在、解剖关系复杂,传统的开颅手术需要过度牵拉脑组织或去除颅面部骨组织等才能显露病变,手术操作困难,对患者创伤大。而应用内镜技术,可以不开颅,经过鼻腔、咽腔等正常生理孔道完成颅底病变的手术治疗,无疑是更...
- 关键词:
- 关键词:微创治疗
- 大脑运动区皮质下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大脑运动区皮质下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 19例患者均采用B超定位病变,皮层直接电刺激定位运动区,合理脑沟入路切除病变.结果 病变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3例;术后17例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改善,16例术后随访时间3-33个月,平均19个月,复发3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 在B超、皮层直接电刺激的辅助下,选择合理的脑沟入路、精细的显微操作切除大脑运动区附近病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吕刚陈海南刘丕楠李智
- 关键词:运动区占位性病变外科手术
- 蝶眶脑膜瘤的外科治疗(附36例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蝶眶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蝶眶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行额颞眶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2例。无昏迷、完全肢体偏瘫等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肿瘤复发6例。结论额颞眶颧入路能充分暴露蝶眶脑膜瘤及周围增生骨质,有利于肿瘤切除及正常神经血管的保护,是治疗蝶眶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
- 吴胜田刘丕楠李智高鲜红
- 关键词:脑膜瘤骨质增生神经外科手术
- 头痛伴视物模糊2周,视物成双1周
- 2009年
- 周大彪刘丕楠吕刚高鲜红李健吴胜田李智
- 关键词:视物模糊视物成双头痛占位性病变
- 自发性蝶窦外侧隐窝脑脊液鼻漏的外科治疗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自发性蝶窦侧隐窝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4年8月诊断自发性蝶窦外侧隐窝脑脊液鼻漏的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22例病例中19例行内镜下经鼻经翼突入路手术修补,3例患者行开颅手术修补.结果 20例患者一次手术修补成功.内镜及开颅修补各有1例术后复发(分别为术后2个月及3d),均再次修补成功.9例术后出现颅压增高表现(经腰椎穿刺证实).19例内镜修补病例中,3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2例术后出现颅内出血,保守治疗治愈;2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3个月后缓解.随访2 ~ 122个月,平均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自发性蝶窦外侧隐窝脑膜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具有典型特征且需要外科治疗的少见疾病.内镜下经翼突入路手术修补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李智刘丕楠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蝶窦神经外科手术神经内镜
- 颅底沟通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 刘丕楠吴胜田李智高鲜红隋大立王博何颖莉倪富强
- 该研究系针对颅底沟通性病变外科治疗而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颅底沟通性病变是指源于颅内外或颅底骨本身,涉及颅脑、眼、耳、鼻、咽的包括肿瘤及其它占位性病变、先天畸形、颅底缺损及脑脊液鼻漏等。此类病变的外科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中的...
- 关键词:
- 关键词:外科治疗个性化治疗临床疗效
- 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术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介绍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的手术方法,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方法鼻内镜下经鼻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35例,外伤性20例,自发性12例,医源性3例,术前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以颅底CT扫描、脑池造影等获得诊断,采用自体阔筋膜片修补颅底缺损。结果本组35例均在术后3-32个月进行随访,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32例,2次手术修补成功1例,1次手术失败后拒绝再次手术2例,手术成功率94%,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无神经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可以作为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手术方法。
- 刘丕楠孙茂林吴胜田李智
- 关键词:脑脊液鼻漏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