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 Cyclin B1正、反义全长cD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pAd/CMV/V5-DEST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含有人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正、反义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获取Cyclin B1全长cDNA,分别以正、反方向插入pENTR11,与pAd/CMV/V5-DEST进行同源重组后获得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经293A细胞包装扩增获得重组病毒颗粒。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HeLa细胞,通过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术观测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Cyclin B1基因成功克隆到载体上,并经293A细胞包装出病毒颗粒。此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反义Cyclin B1能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促进细胞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人Cyclin B1正、反义全长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此载体可在HeLa细胞中发挥生物学作用。
- 李洁陈平胡火珍
- 关键词:细胞周期蛋白B1重组腺病毒基因治疗
- 二甲双胍改善糖脂毒性致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初探被引量:1
- 2006年
- 一、二甲双胍对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二甲双胍(MF)对慢性暴露于高糖及高游离脂肪酸(FFA)中的离体大鼠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以验证MF对B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对象与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离体胰岛细胞暴露于含有5.5—16.7mmol/L葡萄糖及0.5mmol/L软脂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h后,再加入不同浓度MF(0、0.5、2.5、5μg/m1)培养24h。
- 王煜李秀钧邬云红张敏赵铁耘童南伟李洁张翔迅赵桂芝
- 关键词:胰岛Β细胞二甲双胍胰岛素抵抗作用脂毒性胰岛素分泌功能胰岛B细胞
-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识别及临床处理被引量:5
- 2006年
- 勾忠萍李洁李秀钧
- 关键词: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性
-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2基因Pro12Ala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3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 γ2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2 ,PPAR- γ2 )基因外显子 B的 Pro12 Ala变异与 2型糖尿病 (type2 diabetes mellitus,DM)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测定了无亲缘关系的 40 1名华南地区汉族人 PPAR- γ2基因外显子 B的 Pro12 Ala变异 (包括 180名糖耐量正常者及 2 2 1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结果 PPAR- γ2基因 P等位基因和 A等位基因在 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96 .15 %、96 .11%和 3.85 %、3.89% ;PP基因型频率为 92 .77%、92 .2 2 % ,PA基因频率为 6 .78%、7.78% ,AA基因频率为 0 .45 %、0。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在 2型糖尿病组 PPAR-γ2基因外显子 B的 Pro12 Ala变异与腰围及腰臀比相关 (P=0 .0 37,P=0 .0 12 )。提示我国人群 PPAR- γ2基因的 Pro12 Ala多态性的分布频率与日本人群相近 ,与欧美人群差异较大。结论 此组资料显示 ,PPAR-γ2基因外显子 B的 Pro12 Ala变异与 2型糖尿病发病无明显关联 ,但与 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型肥胖有关 ;PPAR- γ2基因的 Pro12 Ala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 傅茂程桦李秀钧李洁吴斌陈黎红蔡梦茵傅祖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遗传多态性腹型肥胖
- 腺病毒介导的bFGF基因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腺病毒介导的bFGF的基因治疗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的治疗作用及脑血管发生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载体组(Ad-null组)和治疗组(Ad-bFGF组),于造模成功后24h尾静脉给药.检测实验各组脑组织含水率的变化,通过核磁共振的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实验各组大脑梗死体积和血管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和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空载体组,脑血管密度显著高于空载组.说明腺病毒介导的bFGF基因可显著减小脑组织含水率和脑梗死面积,促进脑部血管发生.
- 刘康杨莉李洁白瑞珍刘劝胡火珍宋桂芹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闭塞BFGF重组腺病毒载体基因治疗
- 二甲双胍对慢性暴露于高糖及高游离脂肪酸的HIT-T15细胞胰岛素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F)对慢性高糖和高脂处理后的HIT-T15细胞(β细胞系)胰岛素受体(IRc)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的影响,探讨MF对β细胞糖脂毒性,即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对照+MF组、高糖组、高糖+MF组、高脂组、高脂+MF组。将HIT-T15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5mmol/L、16.7 mmol/L葡萄糖(G)及0.5 mmol/L软脂酸的培养液中,培养48 h后,加入2.5μg/mL MF干预24h。用放射性酶分析法测定β细胞IRc TPK活性。结果高糖〔(52.5±18.6)pmol/(min.μg)〕和高脂组〔(54.6±14.0)pmol/(min.μg)〕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分别较对照组〔(119.4±29.1)pmol/(min.μg)〕降低(P<0.01);予2.5μg/mL MF干预24 h后,高糖和高脂组IRc TPK活性较干预前增高〔(113.0±29.8)vs(52.5±18.6)pmol/(min.μg),P<0.01;(98.6±26.1)vs(54.6±14.0)pmol/(min.μg),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F对对照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和高脂可抑制β细胞IRcTPK活性。MF能明显改善受高糖及高脂所抑制的HIT-T15细胞IRc TPK活性,且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MF对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增加IRc TPK活性有关。
- 王煜李秀钧张敏邬云红童南伟赵铁耘李洁
- 关键词:二甲双胍糖脂毒性HIT-T15细胞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及预后影响的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改善预后效果的影响,阐述加强护理干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本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以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和患者的存活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患者服药1年后和3年后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体效果明显更佳,与对照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患者的存活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价值高。
- 李洁何倩颖
-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用药安全性预后效果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1例报告被引量:2
- 2006年
- 患者 女.58岁,农民。因乏力、心悸、体重下降2月,反复发作性出汗、手抖伴意识丧失1月于2003年5月收入院。入院前2月,患者因怕热多汗、心悸、乏力、多食易饥,伴体重下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正常.血清FT4.FT3升高,TSH降低,诊断为Graves’病,给予甲巯咪唑(他巴唑)30mg/d治疗,4周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人院前1月.患者在劳动中(下午5时左右)突感心悸、手抖、大汗淋漓、视物模糊.继而意识丧失。约2h后患者神志自行恢复.无偏瘫及失语等。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约2~3d发作一次.发作时间多在餐后3~5h,但清晨空腹时从未有过类似发作。近1周发作频率增加,每天发作1~2次,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不嗜烟酒.家族史无特殊。
- 余叶蓉李洁
- 关键词:低血糖自身免疫反应胰岛素自身抗体
- 甘蓝型油菜BnHY5基因的表达模式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分析被引量:1
- 2020年
- 为探究甘蓝型油菜中HY5的表达情况,首先通过甘蓝型油菜基因组数据分析预测HY5及其同源基因HYH(HY5-Homologous),克隆获得了四个HY5(命名为BnHY5)以及三个HYH(命名为BnHYH)重复基因全长cDNA序列.其次,对BnHY5进行了蛋白结构预测、理化性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nHY5蛋白为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主要结构域为亮氨酸拉链.最后,探究了甘蓝型油菜中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BnHY5重复基因表达模式和响应非生物胁迫的情况,BnHY5四个基因中,BnHY5-2的表达水平最高,BnHY5-1、BnHY5-2不存在组织表达差异且表达水平高于BnHY5-3、BnHY5-4.BnHY5基因不仅响应高温、低温、镉、高盐非生物胁迫,而且参与ABA和GA3激素信号响应,说明BnHY5在逆境胁迫中有重要作用.此外BnHY5重复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发生改变,BnHY5四个基因的表达占比与不同类型胁迫处理相关,存在表达差异.
- 方艳岳出李洁郭媛媛王茂林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非生物胁迫重复基因
- 二甲双胍对糖脂中毒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暴露于高糖和高游离脂肪酸的大鼠离体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离体胰岛细胞培养于5.5-16.7 mmol/L葡萄糖或5.5 mmol/L软脂酸中48 h,再加入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 mg/L)培养24 h。收集各组胰岛细胞,加入5.5-16.7 mmol/L葡萄糖刺激培养1 h。收集培养液,用放免法测定其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水平。结果:低糖组(5.5 mmol/L葡萄糖)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0-5 mg/L)处理后的β细胞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16.7 mmol/L葡萄糖)及高脂(0.5 mmol/L棕榈酸)组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GSI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用2.5-5 mg/L二甲双胍干预后,高糖及高脂组β细胞基础胰岛素分泌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GSIS较未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低糖环境下,二甲双胍对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慢性高糖及高脂可致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而2.5-5 mg/L二甲双胍能改善糖脂毒性所致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提示二甲双胍降糖效果除了其外周作用外,可能对糖脂中毒的β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 王煜李秀钧邬云红童南伟赵铁耘李洁赵桂芝
- 关键词:二甲双胍糖毒性脂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