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燕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疫情
  • 1篇疫情处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知识
  • 1篇质量管理
  • 1篇伤寒
  • 1篇伤寒副伤寒
  • 1篇食品
  • 1篇食品安全
  • 1篇卫生经济
  • 1篇卫生经济学
  • 1篇卫生经济学评...
  • 1篇现场流行病学

机构

  • 6篇南宁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李海燕
  • 5篇潘利花
  • 5篇闭志友
  • 4篇曾毅
  • 4篇梁晓云
  • 4篇黄世美
  • 3篇汤洪洋
  • 3篇黄超俊
  • 2篇陈燕萍
  • 2篇陈婷
  • 1篇覃健敏
  • 1篇甘文烨
  • 1篇郭泽强
  • 1篇施向东
  • 1篇黎祖秋
  • 1篇林新勤
  • 1篇郑莹

传媒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宁市2008-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近七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毒型别的变化,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宁市2008—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70 438例,其中重症病例2 252例,死亡病例8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78.33/10万,死亡率为0.19/10万,病死率为0.03%。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发病数分别占50.20%,23.58%。发病率最高为兴宁区(871.94/10万),最低为横县(256.25/10万)。发病年龄5岁及以下幼儿为最高,发病率为6 753.21/10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65:1。不同地区、季节、人群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原检测阳性率为80.40%(4 533/5 638),以EV71为主占34.68%,其次为CA16占17.95%,其他肠道病毒占27.78%,主导毒株呈多变、交替出现的特征。轻症、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7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2.71%、50.04%、8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死亡病例比例变化与EV71构成比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2008—2014年南宁市手足口病处在高发时期,存在地区、季节、人群分布的差异。病原呈多变、交替出现的特征,当某一病毒或其某一亚型病毒成为优势流行毒株时可导致大范围疫情流行。
黎祖秋潘利花李海燕梁晓云曾毅闭志友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
南宁市畜牧业相关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畜牧业相关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畜牧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布鲁氏菌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工龄是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畜牧业相关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较低,文化程度低和长工龄是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宣传的重点对象。
汤洪洋闭志友潘利花黄世美李海燕梁晓云黄超俊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影响因素
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5年南宁市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8—2015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0.19/10万、215.00/10万、602.29/10万、538.38/10万、743.22/10万、739.38/10万、1 046.29/10万、603.6/10万,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77.29/10万,前3年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2011年开始下降。手足口病高发年龄为0~5岁,2008—2015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中,男性平均发病率为687.22/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457.21/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居多;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每年均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春夏季为大高峰,秋季为小高峰;不同地区发病率分布不同。结论南宁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近年发病呈高发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婴幼儿高发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李海燕闭志友潘利花廖克昌梁晓云黄世美黄超俊陈婷陈燕萍曾毅
关键词:手足口病
学校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处置措施研究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林健燕郭泽强林新勤施向东汤洪洋覃健敏闭志友甘文烨曾毅黄世美潘利花李海燕
该项目是2010年4月获准立项的广西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为Z2010227。该项目通过详细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中各类处置措施的防制效果和分析学生在面对爆发疫情时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了...
关键词:
关键词:卫生经济学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南宁市2005—2016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2005—2016年南宁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6年南宁市伤寒副伤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南宁市2005—2016年伤寒副伤寒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7/10万,发病年龄以0~4岁、75~79岁、80~84岁、≥85岁4个年龄组为主;男性平均发病率为1.41/10万,高于女性平均发病率1.1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0.85%;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波动,每年在6—9月出现发病高峰;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发病率累计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横县(35.98/10万)、上林县(29.92/10万)和江南区(21.65/10万)。结论南宁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李海燕闭志友潘利花汤洪洋梁晓云黄世美黄超俊陈婷陈燕萍曾毅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质量管理研究
2024年
分析南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对食品安全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法:南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2.1—2022.12对南宁市部分食品进行抽查,并从餐饮服务环境与食品化学污染物方面进行监测与管理,分析与研究其监测结果。结果:对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结果进行监测,共发现阳性菌株36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5株和蜡样芽孢杆菌4株。对饭店、食堂、街头小摊、快餐店等不同来源的样品进行检测,合格率均介于76.92%—100.00%。其中路边小摊、小吃店与食堂的检测样品合格率最低,分别为76.92% 、82.97% 与83.13%。并且路边小摊食品超标项目主要为菌落总数;而小吃店和食堂除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不合格外,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与沙门菌的污染也相对较严重。最后对糕点、饼干、水产品、米粉、凉皮、熟食类食品进行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抽查的所有食品的合格率均在50%以上,其中熟食类食品的合格率最高。对部分食品进行重金属与农残监测,结果显示抽查的所有样品合格率均在60%以上,重金属监测熟食类食品的合格率较高,农残监测盒饭与水产品的合格率较高。结论:南宁市的食源性致病菌阳性结果检测总体较好,但对于排名前三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在今后的食品安全监测过程中仍需重点注意,加大质量管理的力度。除此之外,食品安全与环境也有着一定关联,路边小摊与小吃店多位于露天或靠近路边,其环境较差,因此不合格的情况较为严重,今后应采取相关措施规范饮食环境,保障食品卫生。
李海燕陆凡郑莹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