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玲 作品数:8 被引量:41 H指数:3 供职机构: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鹿衔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10年 鹿衔草为鹿蹄草科鹿蹄草属植物鹿蹄草的干燥全草,性味甘苦、微温,主人肺、肝、肾经,传统中医认为鹿衔草和其他药物配伍可治疗虚痨咳嗽、。肾虚腰痛、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肠炎痢疾、疮痈脓肿、崩漏带下及结膜炎等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该植物具有强心、扩张冠脉、降压、抗感染及改善冠心病症状、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能,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痢疾、颈椎病等。 李绪玲关键词:鹿衔草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抑癌基因PTEN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作用 2017年 目的构建抑癌基因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及其突变体(F341V)的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的表达,观察PTEN及其突变体(F341V)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PTEN基因引物,PCR扩增PTEN及其突变体(F341V)编码基因,构建p CMV-Myc重组载体,转染MCF-7细胞系,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酶标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 PTEN及其突变体(F341V)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在MCF-7细胞中成功表达。转染PTEN基因的MCF-7细胞生长速度比对照组MCF-7细胞减慢,转染PTEN(F341V)基因的MCF-7细胞恢复了快速的生长速度;相反的,转染PTEN基因的MCF-7细胞凋亡率增加,转染PTEN(F341V)基因的MCF-7细胞凋亡率相比PTEN基因明显降低。结论 PTEN及其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染入MCF-7细胞系中,且显著影响其增殖及凋亡。 李绪玲 张东军 张影关键词:MCF-7细胞 DNA突变分析 左氧氟沙星针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与临床使用注意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处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08年7月~2010年4月左氧氟沙星的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特点及临床使用注意事项。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表现在多系统,临床医务工作者要在多方面注意。结论应充分认识到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注意事项,明确用药对象和指征,掌握适用范围,选择适当的时间和用药途径,科学配伍。 李绪玲关键词: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支原体肺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2例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退热时间、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结果 1观察组有5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3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肺部阴影X线消失时间、止咳时间与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通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病情改善时间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绪玲 张影关键词:莫西沙星 支原体肺炎 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方法 18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利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180例受检患者中,Hp感染139例,感染率为77.22%。浅表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67%(10/15)、76.19%(16/21)和82.64%(119/144)。Hp感染率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P<0.01);Hp感染率20~29岁人群为66.67%,≥60岁年龄人群为82.25%,不同年龄人群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结论济宁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张永扬 李绪玲 张东军关键词: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住院患者药源性肾损害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发生药源性肾损害的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间肾损害32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损害的原因.结果 有62例患者出现药源性肾损害(占18.9%),药物包括抗生素、脱水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2例患者因大剂量服用复方新诺明,2例因大剂量静脉注射甘露醇,1例患者使用丁胺卡那酶素超过10 d而出现肾损害.结论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是用药后出现肾损害最主要的原因,应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肾病的发生. 李绪玲 张永扬关键词:肾损害 药源性 合理用药 济宁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3年 目的了解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生物梅里埃API System鉴定和Vitek Am System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法,20eAUX酵母菌法测定真菌。MIC评价其耐药性。结果从148例呼吸道感染患者留取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12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7%,前5位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及阴沟肠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革兰阳性菌占23.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粪肠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真菌占10.0%,以白念珠菌为主。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为5.8%~33.3%;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在50%以上。革兰阳性致病菌对万古霉素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程度均较低。结论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菌株所占比例较高,应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李绪玲 张东军 张永杨 刘爱芹 于涛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烧伤感染患者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烧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11月从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3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95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58%)、铜绿假单胞菌(25.26%)、鲍曼不动杆菌(12.63%)和大肠埃希菌(9.47%)。耐药性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最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郑启兵 张东军 李绪玲 于涛关键词:烧伤 菌群分布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