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洲

作品数:46 被引量:206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清
  • 7篇螺杆菌
  • 6篇幽门螺
  • 6篇幽门螺杆菌
  • 6篇肿瘤
  • 5篇代谢
  • 5篇血管
  • 5篇胰腺
  • 5篇细胞
  • 5篇腺癌
  • 5篇肝硬化
  • 4篇代谢紊乱
  • 4篇胰岛
  • 4篇胰岛素
  • 4篇胰岛素样
  • 4篇胰岛素样生长...
  • 4篇胰腺癌
  • 4篇脂肪
  • 4篇脂肪性
  • 4篇脂肪性肝炎

机构

  • 37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复旦大学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杭州致远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传染病预防控...
  • 1篇解放军117...

作者

  • 46篇李荣洲
  • 19篇任宗海
  • 17篇施正超
  • 15篇季婷婷
  • 13篇林勇
  • 12篇应卫星
  • 9篇蔡积武
  • 8篇林讷
  • 4篇叶宇力
  • 4篇虞希祥
  • 4篇金培声
  • 4篇叶方鹏
  • 3篇陈华
  • 3篇林勇
  • 3篇朱畴文
  • 2篇冯晓峰
  • 2篇余铭
  • 2篇李克诚
  • 2篇肖冰
  • 2篇张万岱

传媒

  • 4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临床医学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浙江医学
  • 2篇江西医药
  • 2篇胰腺病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酸联合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作用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黄酸联合吡格列酮对高脂诱建的大鼠NASH协同治疗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140-160g,6,76只正常喂养l周后,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各为14只,余组均为12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黄酸组,吡格列酮组,大黄酸吡格列酮联合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模型组高脂高胆固醇饲料由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配制,药物组均在12周高脂饮食后即造模成功后给予干预。大黄酸用生理盐水配成5g.L^-1混悬液,每天固定时间100mg·kg^-1·d^-1灌胃,吡格列酮组8mg.kg-1.d^-1联合低剂量组取其相对有效低剂量,大黄酸50mg·kg-1.d^-1,吡格列酮组4mg·kg-1.d^-1。联合高剂量组为大黄酸100mg·kg-1.d^-1,吡格列酮组8mg·kg-1.d^-1。于第20周处死。所有动物测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测空腹血糖、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放免法测空腹胰岛素及TNF.0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酶法测定肝组织匀浆MDA、GSH.PX水平;HE染色肝病理组织切片。结果第20周模型组大鼠血糖、胰岛素、血脂、ALT、AS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肝组织出现重度脂肪变性,均出现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和散在的灶性坏死;药物组大鼠的生化指标和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轻,联合组较药物单用组更为有效。结论大黄酸联合吡格列酮较两药单用能更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及改善胰岛素抵抗,对大鼠NASH具有明显的协同治疗作用。
应卫星陈华李荣洲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黄酸吡格列酮脂质代谢紊乱
胰腺癌细胞线粒体DNA突变的检测和分析
2010年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线粒体DNA调控序列(D-loop)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二株胰腺癌细胞株SW1990,JF-305和1例原代培养的正常胰腺细胞的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位点.结果 二株胰腺癌细胞系和正常胰腺细胞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SW1990共检测到8个突变位点,JF-305共检测9个突变位点,其中73位A-G,16223位C-T,16358位C-T这三个突变位点在二株癌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多态性变化,其中16211位C-T,16311位T-C两个相同的突变位点在二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特征性突变.结论 胰腺癌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具有多态性和突变性,其特征性突变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标记.
叶方鹏李荣洲金培声蔡佩佩
关键词:DNA突变分析
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风险Nomgram模型的建立与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并评估个体化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9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住院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发生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术后ISR组(26例)和非术后ISR组(134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列线图在线网站绘制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大、合并食管瘘、临床分期为Ⅳ期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风险的AUC为0.869。校准曲线为斜率接近1的直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661,P=0.685。结论本研究基于年龄、支架置入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合并食管瘘、临床分期这4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ISR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金晓昇陈璐茜李荣洲季婷婷余伟来杨庆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
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08年
腹膜恶性间皮瘤是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诊断困难,现报告经剖腹探查病理确诊的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文员。因间歇性右上腹痛3个月于2007年8月2日入院。
林勇施正超李荣洲
关键词:腹膜间皮瘤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P选择素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CAM-1、TNF-α和P选择素浓度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SAP)10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10例,健康对照组10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后第1、3、5天抽取血清,检测血清中TNF-α、ICAM-1、P选择素水平。结果SAP患者第1天ICAM-1, TNF-α,P选择素血清水平与MAP患者及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第3、5天SAP患者ICAM-1,TNF- α,P选择素血清水平与MAP患者及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AM-1、TNF-α、P 选择素浓度升高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李荣洲任宗海林讷蔡积武
关键词: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TNF-Α病情严重程度血清水平
锌指蛋白21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217( zinc finger protein 217,ZNF21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4年5月间解放军117医院及瑞安市人民医院外科手术切除的43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 qRT-PCR)检测ZNF217 mRNA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NF217蛋白表达,统计分析ZNF217蛋白与肿瘤临床病理资料间的相关性。结果 ZNF217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为6.911±0.139,对应癌旁组织为1.372±0.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P=0.013);胰腺癌组织中ZNF217阳性表达率为72.09%(31/43),癌旁组织中ZNF217阳性表达率仅为16.28%(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癌组织中ZNF217蛋白高表达与神经浸润、肿瘤体积增大、淋巴结转移及高TNM分期呈显著正相关( P<0.05)。结论 ZNF217 mRNA及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 ZNF217可能成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物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之一。
季婷婷谭擎缨潘升华李荣洲林讷
关键词:胰腺癌MRNA蛋白
博卡病毒2基因突变对蛋白三级结构及其进化关系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了解人类博卡病毒2(HBoV2)基因突变对重要功能蛋白三级结够及其进化关系的影响.方法 对瑞安地区205份小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HBoV2基因筛选.选取阳性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对HBoV2全基因组扩增.通过Swiss-PdbViewer对预测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并采用MEGA5.1软件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瑞安地区HBoV2阳性检出率为5.36% (11/205).HBoV2全基因组经过拼接后为5196 bases,与参考基因组同源性达到99.79%.其中,NP1基因未发生突变,NS1、VP1和VP2基因存在有义突变.NS1测序组和对照组蛋白表面突变氨基酸疏水性质发生变化;VP1测序组和对照组蛋白空间结构和分子内部氢键分布发生变化.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HBoV2中NSl突变造成亲缘关系变化,突变后NS1有向HBoV4演化趋势.结论 研究证明瑞安地区小儿腹泻患者存在HBoV2感染,且阳性样本中HBoV2基因发生突变.有义突变造成重要蛋白空间结构和亲缘关系变化.这些结果对研究HBoV2病毒突变后的进化方向奠定基础.
施正超余铭李克诚李荣洲任宗海孟飞杨宁敏
关键词:博卡病毒腹泻突变进化
手术室急诊内镜诊断消化道大出血5例
2003年
李荣洲任宗海蔡积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关键词:手术室急诊内镜检查消化道大出血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例分析被引量:35
2003年
李荣洲郑超秀蔡积武任宗海张武季婷婷林勇施正超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高频电凝电切
^(14)C-尿素呼气试验在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假阴性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林勇李荣洲郑超秀施正超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假阴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