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浩鹏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主题

  • 2篇荧光
  • 2篇探针
  • 1篇叠氮
  • 1篇荧光探针
  • 1篇荧光增强
  • 1篇咔唑
  • 1篇微乳液
  • 1篇离子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粒子
  • 1篇聚集态
  • 1篇汞离子
  • 1篇共轭
  • 1篇共轭聚合物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探针
  • 1篇反相
  • 1篇反相微乳液
  • 1篇分子
  • 1篇SIO

机构

  • 3篇新疆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3篇杨浩鹏
  • 2篇石伟
  • 1篇李秋霞
  • 1篇杨雪
  • 1篇马福东
  • 1篇解正峰
  • 1篇周健
  • 1篇郑泽源
  • 1篇杨阳
  • 1篇张艺鹏
  • 1篇马骏驰

传媒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广州化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聚集态荧光增强型膦亚胺分子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以三苯基膦,六氯乙烷和1–萘胺为原料,通过Kirsanov反应合成出一种膦亚胺类衍生物N-1-萘基三苯基膦亚胺(S1),并运用核磁共振氢谱、傅立叶红外光谱、电喷雾(ESI)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在不同体积比DMF-H_2O体系中的荧光测试中发现S1具有聚集态诱导荧光增强(AIEE)性质。在高水体系(DMF/水=1/9,V/V)中H^+的引入可导致S1的荧光淬灭,其它常见阴阳离子的加入未引起S1荧光性质的显著变化。加入OH-后,S1/H^+复合体系的荧光可恢复,说明S1是一种潜在的可逆型pH荧光指示剂。
杨浩鹏翟大龙张艺鹏马骏驰解正峰石伟
关键词:荧光探针H^+
一种基于2,7-咔唑-芴交替共轭聚合物的荧光开启型汞离子光学探针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Suzuki偶合反应合成出一种主链中含2,7-取代咔唑的蓝光发射共轭聚合物,聚[2,7-(9,9-二辛基芴)-co-2,7-N-十二烷基咔唑](PF27Cz).随着I-(NaI水溶液)的加入,I-的重原子效应使PF27Cz溶液(THF)的荧光逐渐淬灭,其溶液的外观颜色由无色变为浅黄色.通过在相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可知其他阴离子的引入并未使PF27Cz的光学性质产生类似的变化.利用Hg2+与I-之间的高结合常数与络合配比,Hg2+的加入使PF27Cz-I-络合物的荧光逐渐回复,其外观颜色也由浅黄色回复至无色.通过对PF27Cz-I-在递增浓度Hg2+存在下的荧光发射性质进行分析可知其对Hg2+的检出限达约为1.6×10-8mol/L.通过对比实验可知背景金属阳离子的存在对Hg2+的光学响应并无明显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PF27Cz是一类具有较高灵敏度和抗干扰性的turn-on型Hg2+光学探针材料.
石伟马福东郑泽源杨浩鹏杨雪周健杨阳李秋霞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光学探针汞离子
磁性Fe_3O_4@SiO_2@N_3多层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MNP),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在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表面包覆SiO_2且其表面由叠氮(-N3)基团进行修饰,制备了一种新Fe_3O_4@SiO_2@N3复合材料。TEM和IR对材料形态结构及包覆情况的分析,显示SiO_2包覆在Fe_3O_4表面,形成尺寸约为50 nm,硅球结构清晰较为均匀,单分散性好的复合结构。其与3-叠氮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接枝叠氮基团,形成尺寸为70 nm左右的三层复合结构。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作为合成磁性纳米应用材料的中间体。
高巍李兰耿芹谢洪涛杨浩鹏
关键词:磁性纳米叠氮反相微乳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