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现松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放疗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晚期
  • 3篇疗效
  • 2篇药组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中药
  • 2篇中药组
  • 2篇中药组合物
  • 2篇肿瘤
  • 2篇腺癌
  • 2篇积液
  • 2篇恶性

机构

  • 11篇青岛市肿瘤医...
  • 4篇青岛大学
  • 4篇青岛市第三人...
  • 1篇青岛医学院

作者

  • 15篇杨现松
  • 4篇刘杰
  • 3篇张真
  • 3篇李萱
  • 2篇张小涛
  • 2篇毛沛
  • 2篇褚磊
  • 2篇韩翔
  • 2篇李青
  • 1篇杜国威
  • 1篇邢晓波
  • 1篇杨萍萍
  • 1篇吴雪松
  • 1篇邹进军
  • 1篇郝娟芝
  • 1篇颜莉

传媒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陕西中医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腹部疾病...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BRT与IMRT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性临床研究
文章旨在比较SBRT大分割放疗与IMRT常规放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将64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SBRT组32例,IMRT组32例,一组行SBRT大分割放疗,每次4~5Gy,每日1...
杨现松马学真刘杰张小涛张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晚期乳腺癌治疗效果和病情监测的实用价值。方法:对6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疗效作出评价的同时,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TSGF值。结果:晚期乳腺癌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有效者血清TSGF之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动态观察血清TSGF值变化对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病情监测尤其是治疗后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杨现松褚磊刘杰李萱
关键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晚期乳腺癌放疗序贯治疗
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7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放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6%(29/36),对照组为47.22%(17/3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为(35.44±3.45)%、CD8+为(32.45±3.02),对照组外周血CD4+为(29.43±3.32)%、CD8+为(38.87±3.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放化疗能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亚群状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杨现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尼妥珠单抗药物治疗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按照重量分数比配制的如下组分:石决明8-12克,天麻5-8克,蜈蚣2-4条,广郁金8-12克,红花4-8克,菖蒲4-8克,僵蚕4-8克,胆草6-10克,桑枝8-12克,全蝎1-...
杨现松毛沛李青
文献传递
超声波探头标记笔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探头标记笔架,主要解决穿刺病理或穿刺病灶范围的体表定位,病灶靶区放射治疗的体表定位等问题。该超声波探头标记笔架包括,夹持架、夹笔头、定位螺栓。特征在于:夹持架卡扣在超声波探头上,调节定位螺栓使其夹...
邹进军于竹芳杨现松
文献传递
珠香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疼痛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珠香散对慢性皮肤溃疡患者疼痛程度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慢性小腿疼痛性皮肤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常规创面组织病理检测及消毒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用药中药珠香散换药至伤口愈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皮肤组织中TGFβ1mRNA表达、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χ2=4.329,P<0.05);静息性疼痛、接触性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647~4.174,P<0.05);创面皮肤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平均灰度值(AO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4.054~10.044,P<0.05)。结论:珠香散有助于缓解慢性小腿疼痛性皮肤溃疡患者疼痛症状,提高TGFβ1mRNA表达,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黎英豪杨现松杨萍萍
关键词:疼痛转化生长因子-Β
一种治疗邪热内结型肺炎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邪热内结型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原料药按照重量单位配制如下:生石膏30-45克,瓜蒌20-35克,大黄5-10克,杏仁8-12克,知母12-18克,苍术8-12克,赤芍12-18克,柴胡8-12克...
杨现松李青毛沛
文献传递
SBRT与IMRT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性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SBRT大分割放疗与IMRT常规放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方法:64例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SBRT组32例,IMRT组32例,一组行SBRT大分割放疗,4~5Gy/次...
杨现松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
姜黄素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机制探讨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姜黄素是印度香料姜黄中主要的姜黄类化合物。姜黄素在肿瘤增殖和侵袭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探讨姜黄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MDA-MB-231细胞,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观察姜黄素对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FCM结合PI及AnnexinⅤ-FITC双标记染色测定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PTN、MMP-9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30μmol/L作用MDA-MB-231细胞24、48和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20±0.91)%、(36.78±0.69)%和(37.41±0.41)%,姜黄素60μmol/L作用24、48和72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37.41±0.41)%、(46.49±0.80)%和(53.84±1.50)%。各浓度组不同作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27,P<0.001;不同浓度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1.916,P<0.001;两者间存在协同交互效应。DMSO对照组与姜黄素30、60μmol/L作用MDA-MB-231细胞24h后,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12.40±13.61)、(146.80±13.25)和(98.60±8.23)个/视野,穿膜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减少,细胞侵袭能力受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9.002,P<0.001;DMSO对照组与经过5、10、20、30和60μmol/L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24h后,各组坏死和凋亡晚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04±0.98)%、(8.71±1.15)%、(11.04±1.04)%、(20.97±1.20)%、(46.87±1.24)%和(56.31±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6.251,P<0.001;姜黄素0(DMSO对照组)、30和60μmol/L作用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h后,PTN mRNA相对比值分别为0.46±0.08、0.31±0.03和0.19±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48,P=0.002;MMP-9mRNA相对比值分别为0.88±0.05、0.54±0.07和0.3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370,P<0.001。姜黄
亓小改韩翔郝娟芝杨萍萍邢晓波杨现松
关键词:姜黄素乳腺癌
NP与MV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研究 ,比较 NP与 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的疗效 ,并观察其毒副作用。方法 :共 6 5例晚期 NSCL C患者随机入组 ,治疗组 30例应用 NP方案 (NVB+DDP) ,对照组 35例应用 MVP方案 (MMC+VDS+DDP)。每病例至少化疗 2疗程。疗效及毒副作用评价均按 WHO标准进行。结果 :治疗组 CR3例 ,PR11例 ,总有效率 46 .6 % ,对照组 CR1例 ,PR12例 ,总有效率 37.1%。治疗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 8.5月 ,而对照组 7.6月 ,两组无差异 (P>0 .0 5 )。两组病例主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静脉炎。结论 :NP方案可以在 NSCL C治疗中作为一线方案逐步应用 。
张小涛张真杨现松杜国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异长春花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