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继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黄萎病
  • 4篇棉花
  • 4篇棉花黄萎病
  • 4篇矿物油
  • 3篇棉花黄萎病菌
  • 3篇黄萎病菌
  • 3篇病菌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ISSR
  • 2篇ISSR分析
  • 1篇真菌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真菌
  • 1篇生物学特性研...
  • 1篇室温条件
  • 1篇苜蓿
  • 1篇苜蓿黄萎病
  • 1篇轮枝
  • 1篇轮枝菌

机构

  • 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伊犁职业技术...

作者

  • 6篇杨继娟
  • 5篇胡小平
  • 3篇杨家荣
  • 3篇张吉光
  • 2篇朱荷琴
  • 2篇白应文
  • 1篇胡东芳
  • 1篇王明霞
  • 1篇陈婧
  • 1篇陈卫民
  • 1篇张莉
  • 1篇陈艳

传媒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室温条件下保存于矿物油中的植物病原真菌存活力被引量:2
2010年
检测了20世纪50、60、70和80年代室温保存于矿物油中的261株植物病原真菌的存活情况,各年代段菌株存活率分别为56.9%、64.5%、72.2%和85.3%。其中1株棉花枯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7 a,1株禾谷镰刀菌存活期达56 a,1株意大利青霉存活期达54 a,1株苹果腐烂病菌存活期达53 a,1株牡丹枝孢霉和4株棉花黄萎病菌的存活期达52 a,是迄今为止使用该方法保存最长期限的报道。同时,测定了22株保存于各年代段的棉花黄萎病菌的产孢量、菌落直径和致病性。结果表明,矿物油室温保存菌株的菌落直径、产孢量与保存年限间无相关性;77.3%的菌株丧失了致病性,其中两株保存期限超过50 a的菌株仍保持较高的致病性。
胡东芳张吉光杨继娟胡小平陈艳杨家荣
关键词:真菌棉花黄萎病菌
矿物油室温保存大丽轮枝菌的存活率及其致病性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棉花上重要的土传病害.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实验室收集并采用矿物油室温保藏了我国各地的棉花枯黄萎病菌约2000余株(杨之为等,1996).检测了矿...
胡小平杨继娟张吉光朱荷琴杨家荣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矿物油大丽轮枝菌存活率
矿物油室温保存棉花黄萎病菌的ISSR分析
棉花黄萎病(Cotton Verticillium Wilt)是棉花上重要的土传病害。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实验室收集并采用矿物油室温保存了我国各地的棉花枯黄萎病菌等约2000余株。前期实验结果表明(胡东芳等,20...
杨继娟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ISSR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苜蓿来源的变黑轮枝菌及其致病性被引量:3
2011年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牧草和控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植被。近年来,苜蓿病害日趋严重,成为苜蓿种植的限制因素。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证病律,从发白矮化的苜蓿病株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变黑轮枝菌(Verticillium nigrescens Pethyhr.),可引起苜蓿叶片发白,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等症状,但发病植株维管束不变色,不形成黑白轮枝菌引起的典型"V"字型病斑。该病菌对苜蓿和茄子有一定致病性。
王明霞杨继娟白应文胡小平
关键词:苜蓿
矿物油室温保存棉花黄萎菌的ISSR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从ITS序列和ISSR分子标记水平对45株棉花黄萎菌进行遗传变异研究,共扩增到178条多态性条带,呈现丰富的多态性。依据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菌株的致病性以及ITS测序结果,可将45个菌株分为弱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强致病类型大丽轮枝菌和变黑轮枝菌3类,ISSR分子标记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类型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与保存年限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所有菌株均表现出了典型的分子标记模式,仅有菌株394的ITS序列出现了单位点突变。
杨继娟张吉光胡小平朱荷琴杨家荣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ITSISSR
苜蓿黄萎病菌中国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解我国苜蓿黄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07-2008年间对苜蓿黄萎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苜蓿黄萎病标样中分离到一种真菌(VA001),依据Koch′s法则,并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白轮枝菌(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old)。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有甜瓜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适合产孢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甜瓜培养基、梅干培养基。在碳源和氮源中,麦芽糖(Maltose)、乳糖(Lactose)、甘露醇(Mannitolum)、赖氨酸(Lysine)、牛肉膏(Beef extract)、氨基乙酸(Aminoacetic acid)、组氨酸(Histidine)有利于病菌的生长;蔗糖(Sugar)、果糖(Fructose)、乳糖(Lactose)、硝酸钠(Sodium nitrate)、丙氨酸(Alanine)有利于病菌的产孢。苜蓿黄萎菌生长和产孢的适宜pH值为7.0-9.5,温度为25℃。
陈婧白应文杨继娟陈卫民张莉胡小平
关键词:苜蓿黄萎病生物学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