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静

作品数:9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子宫
  • 3篇恶性
  • 2篇子宫内膜
  • 2篇细胞
  • 2篇内膜
  • 2篇宫内
  • 2篇宫内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尿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弹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衍生
  • 1篇血小板衍生生...

机构

  • 8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杨静
  • 1篇姚文明
  • 1篇仇金荣
  • 1篇徐江浩
  • 1篇张璐
  • 1篇程文俊
  • 1篇许锋
  • 1篇刘连科
  • 1篇张海锋
  • 1篇徐泽宽
  • 1篇卢凯华
  • 1篇束永前
  • 1篇万一聪
  • 1篇张林
  • 1篇李新立
  • 1篇袁琳
  • 1篇曹剑
  • 1篇杨大震
  • 1篇李静
  • 1篇马小玲

传媒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国际妇产科学...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胞质TGM2依赖GTP抑制TRIM21介导的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
2024年
背景与目的既往研究提示谷氨酰胺转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M2)是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揭示TGM2在胃癌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分析TGM2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分析TGM2在胃癌中的功能,包括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CCK8、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异种移植瘤模型和转移瘤模型。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TGM2在胃癌中潜在的作用靶标。通过功能损益实验和挽救实验验证TGM2对STAT1的调控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STAT1互作蛋白,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最后,通过突变TGM2和使用TGM2的酶活性调节剂(ZM39923和A23187)以明确TGM2通过何种酶活性促进胃癌恶性进展,并阐明其潜在机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TG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其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TGM2过表达/敲低能够促进/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敲低/过表达STAT1能够逆转TGM2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提示TGM2通过抑制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TRIM21被鉴定为胃癌中STAT1的E3泛素连接酶。TGM2通过与GTP结合的酶活性促进TRIM21和STAT1解离。A23187能够抑制TGM2对STAT1的作用,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逆转TGM2的促肿瘤作用。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在胃癌中TGM2调控STAT1的作用和机制,提示TGM2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了解TGM2与GTP结合的酶活性有助于开发靶向药物,优化现有治疗策略。
张璐李清雅杨静徐鹏晖宣哲徐江浩徐泽宽
关键词:STAT1泛素化胃癌
非小细胞肺癌中VEGF-C、PDGF-BB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EnvisionSystem法检测40例NSCLC和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和PDGF-BB的表达;应用淋巴管特异标志Podoplanin检测NSCLC中淋巴管密度(LVD),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VEGF-C和PDGF-BB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VEGF-C:62.5%vs10%,P<0.05;PDGF-BB:60%vs10%,P<0.05)。淋巴结阳性组的VEGF-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94.1%vs39.1%,P<0.05),但未发现PDGF-BB表达与淋巴结有关(76.5%vs47.8%,P>0.05)。NSCLC中淋巴结阳性组的LVD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6.58±2.38vs9.88±1.93,P<0.05),VEGF-C和PDGF-BB阳性表达组的LVD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VEGF-C:14.74±3.62vs9.37±1.35,P<0.05;PDGF-BB:13.84±4.23vs11.06±2.90,P<0.05)。NSCLC中VEGF-C与PDGF-BB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rs=0.422,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PDGF-BB参与了淋巴管生成,但对于促进淋巴结转移可能不是必要的;VEGF-C通过参与淋巴管生成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其预测NSCLC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能性的价值优于PDGF-BB;PDGF-BB和VEGF-C在促进淋巴管生成的作用上可能具有相关性。
杨静束永前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淋巴管生成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大动脉弹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关系的研究
杨静张海锋李静姚文明李新立
诊断性刮宫诊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非子宫内膜癌组(70例)和子宫内膜癌组(3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算预测患者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2.69%(34例)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状态及超声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与超声下血流丰富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取材诊断的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常见,伴有I级以上血流信号的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以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钟艺袁琳张林杨静聂祥琳万一聪马小玲程文俊
关键词: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
大剂量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观察大荆量顺铂(PDD)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全组22例患者,予顺铂80-120mg腹腔内灌注,平均2,4个周期。结果全组22例均可评价,获得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12例,无效(NR)4例,有效率(CR+PR)为81.8%。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结论大荆量顺铂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
仇金荣卢凯华刘连科杨静
关键词:顺铂恶性腹腔积液灌注化疗
宫腔镜下子宫完全纵隔电切术93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治疗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生殖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93例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电话追踪及门诊随访妊娠情况,统计分析妊娠情况及影响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结果:对93例患者的术后生育情况进行跟踪记录,随访12~24个月,随访中位数20个月。①术后76例(81.72%)获得妊娠,累计妊娠次数83次,其中流产累计24人次,活产累计59例;59例活产中,47例(79.66%)剖宫产,12例(20.34%)顺产。与手术前比,手术后妊娠人次和活产人次增加,人均妊娠次数和流产人次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腔镜二次探查后1个月妊娠13例(17.11%),2个月妊娠14例(18.42%),半年内共计妊娠46例(60.53%),术后1年共计妊娠61例(80.26%)。③妊娠患者的年龄、阴道纵隔、宫腔粘连与未妊娠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盆腔粘连、有流产史和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妊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盆腔粘连(OR 8.802,95%CI 6.035~10.635)、流产史(OR 5.053,95%CI 3.256~12.369)为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输卵管畅通(OR 0.051,95%CI 0.016~0.436)为术后妊娠的保护因素。结论:腹腔镜监护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显著降低子宫完全纵隔患者的自然流产率,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盆腔粘连、流产史、输卵管是否畅通是影响子宫纵隔切除术后患者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剑杨静顾小燕许锋王素敏杨大震
关键词:子宫纵隔电切术
ACSL4——恶性前列腺癌的潜在标志蛋白
研究目的:探究ACSL4作为恶性前列腺癌标志蛋白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生信分析;WB实验;MTS;Transwell;RT-qPCR;细胞转染。结果:从GEO、TCGA中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前列腺癌病例以及相关细胞系数据进...
杨静
关键词:前列腺癌标志蛋白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透明细胞癌(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ssociated clear cell carcinoma,AWECC)发病率低,侵袭性强,预后差,相关文献报道较少。AWECC多由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AWE)恶变形成。随着剖宫产等进入宫腔的盆腔手术数量增加,AWE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其恶变机制尚不明确。AWECC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临床上易被误诊为AWE,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AWECC的治疗多来源于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差异性大,缺乏相应的指南推荐。临床上多采用以扩大腹壁肿瘤切除术为主的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能否使AWECC患者获益尚需进一步探讨。目前关于AWECC的研究多为个案报道,综合国内外文献,探讨AWECC的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引起临床医生对疾病诊断的重视,为临床诊治和随访提供证据。
张玮玥杨静季佳楠罗成燕
关键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