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福建植物志》分科索引(续)
- 1997年
- 《福建植物志》共6卷、552.4万字,共计248科。为了便于植物分类工作者以外的人使用《福建植物志》,笔者整理了分科索引材料,分汉语拼音索引与笔划顺序索引两种,刊《林业勘察设计》1997年第1期 P.87~P.92。现再整理四角号码索引,索引中科名前的数字为科名第一个字的四角号码序号,科名后的数字为:卷数一页码数。
- 潘润荣林光
- 关键词:林业勘察设计植物志四角号码植物分类汉语拼音分科
- 木麻黄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更新方式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7
- 2000年
- 自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和防风效能流动观测结果,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相结合的基干林带主要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据此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更新造林研究结果,提出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渐伐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林冠下套种更新方式和林带前沿造林换带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各项技术要求。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品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品系已繁殖300多万株,陆续在邻近县市推广造林,深受当地林业部门和群众欢迎。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年生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 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 张水松叶功富徐俊森林武星林光谭芳林傅忠华陈胜黄荣钦曾国强高美玲
- 关键词:造林树种抗旱造林技术
-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方式、树种选择和造林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30
- 2000年
- 自1992年开始,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对更新改造技术难度最大的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和树种选择、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的改造方法和树种选择以及海岸风口基干林带前沿干旱沙地换带更新造林技术等3大难点问题进行长期、深入和系统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突破上述3种困难立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难点,在更新改造关键技术和树种选择方面取得突破,以期在较短时间内重建新1代稳定、高效、高产优质、结构合理和可持续经营的沿海防护林生态体系。经过长期的、综合性的较大规模试验和示范研究,在海岸带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方式方面,分别提出适宜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方式,如片状林带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低效林带渐伐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和前沿稀疏林带林下套种更新方式等,在研究过程中均有不断创新。经试验研究,提供了适宜的更新树种,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东_1、粤_(701)等。同时,研究开发出以深挖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客土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和容器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由于更新造林技术的重大突破,使造林保存率普遍提高到90%以上,3年内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效益。在林带内侧立地质量最差的木麻黄Ⅲ、Ⅳ类林改造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究提出,一是更换造林树种,用新筛选出的优良树种火炬松、巨尾桉、厚荚相思、湿地松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_(9201)、粤_(501)、粤_(701)等取代当地木麻黄实生苗造林。几年来用木麻黄小枝切基沙培扦插繁殖木麻黄优良无性系苗300多万株,可供造林1500 hm^2。二是改造方法以砍掉木麻黄,用上述优良树种重造和抽行套种效果最好,幼中林生长量比第1代木麻黄可增�
- 张水松叶功富徐俊森林武星林光谭芳林傅忠华李永林陈胜黄荣钦高美玲曾国强
- 关键词:海岸带木麻黄树种选择
- 木麻黄林微量元素的生物循环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对福建惠安15年生木麻黄林微量元素生物循环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该生态系统的微量元素总积累量为23.022kg/hm,养分元素的年存留量为2.71kg/hm,养分的年归还量为2.986kg/hm,养分吸收量为5.057kg/hm.该林分微量元素循环的平均速率达59.0%,各元素的生物循环速率大小顺序依次为铁>锰>锌>硼>铝>铜.
- 叶功富徐俊森陈洪林光隆学武李志真谭芳林
- 关键词:木麻黄微量元素生物循环
- 海岸带多树种结构基干林带的构建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自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等地海岸沙地,结合木麻黄基千林带更新改造技术研究,对多树种组成结构基干林带构建和调控技术,复层林带培育和冠层结构、多树种组成结构林带混交配置模式和快速成林造林技术以及混交林带防风效益等进行长期试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木麻黄、湿地松混交林混交配置模式早期研究成功的基础上,对其种间关系通过行状疏伐法对林带树种结构比例进行合理调控。调控1年后,通过2个树种树高、直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模式为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2~3行之内,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这种混交配置模式对新1代多树种混交林带构建有较大应用价值。研究表明,通过稀疏和低效基干林带林下用木麻黄优良无性系、湿地松、厚荚相思等树种进行造林的方法,平均保存率75%~96%,2年生幼林高度为老林带1/3左右,预计2~3a 后可达林带高度,实现对低效基干林带快速更新,并形成多树种组成的复层结构林冠,提高林带防护功能。稀疏低效林带林下造林关键技术为,一是控制林带郁闭度,一般不超过0.4;二是造林后3~4a 间,需对老林带进行疏伐,伐后郁闭度控制在0.2左右。在海岸风口多树种组成结构林带混交配置模式的研究方面,经对多树种多行混交,树种间带状混交和树种间行状混交等3种混交配置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在幼林期各混交造林树种的生长效果、林带结构特征、种间关系和防风效能等均以前2种混交配置模式较好,幼林保存率90%以上,主要树种树高年平均生长量1.5~2 m,大部分林带2a 内郁闭成林,达到速生和短期内恢复林带的根�
- 张水松叶功富徐俊森林武星林光谭芳林傅忠华施纯淦王维辉苏全兴姚庆端李永林陈胜黄荣钦曾国强高美玲
- 关键词:海岸带复层林
- 麻竹笋用林栽培试验初报被引量:2
- 1997年
- 连续3年的定位观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麻竹母竹粗细对秆基笋目萌动率和新竹(1—3年生)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增值趋势则明显下降。加强萌动前的管理措施,可望大幅度提高笋竹产量。选择适宜各生态区的优良竹种,也是提高笋用竹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良种要有良法,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各竹种及其品种类型的立地环境,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才能获得高产稳产的目的。
- 沈伟南张芳平林光沈荣贞
- 关键词:麻竹笋期栽培笋用林
-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福建省油茶产量被引量:1
- 1997年
-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福建省油菜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应用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所作的预测可供制定福建省油茶发展规划参考。并对今后加快油茶发展提出建议。
- 林光
- 水分胁迫对木麻黄细胞膜稳定性和细胞保护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6
- 1999年
- 通过干旱胁迫下4种木麻黄小枝膜质过氧化和细胞膜保护酶活性变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木麻黄SOD和CAT活性下降,细胞膜保护系统受损,导致膜质过氧化加剧和质膜透性增大。轻度胁迫下复水能使细胞膜系统恢复结构,强度胁迫则使细胞膜功能难以恢复正常。抗旱性强的树种细胞膜的稳定性高,以木麻黄抗旱力最强,细枝、粗枝木麻黄居次,山地木麻黄抗旱性较弱。
- 叶功富陈如凯陈如凯张水松张木清陈洪林光
- 关键词:木麻黄水分胁迫膜质过氧化质膜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