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立辉

作品数:67 被引量:254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2篇病毒
  • 18篇登革热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2篇虫媒
  • 11篇登革病毒
  • 10篇虫媒病
  • 10篇虫媒病毒
  • 8篇伊蚊
  • 8篇白纹伊蚊
  • 6篇聚合酶
  • 6篇合酶
  • 5篇酶链反应
  • 5篇媒介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5篇防制
  • 4篇登革热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脑炎
  • 4篇逆转

机构

  • 40篇广州军区军事...
  • 18篇广州军区联勤...
  • 7篇广州军区疾病...
  • 3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卫生部
  • 1篇湖北省军区
  • 1篇广州军区政治...

作者

  • 67篇林立辉
  • 48篇方美玉
  • 21篇刘建伟
  • 18篇蒋廉华
  • 11篇刘建伟
  • 11篇彭翼飞
  • 11篇任瑞文
  • 11篇陈翠华
  • 11篇白志军
  • 9篇赵文忠
  • 8篇田小东
  • 8篇陈唯军
  • 8篇洪文艳
  • 8篇田小东
  • 7篇白志军
  • 6篇朱少凡
  • 5篇程刚锋
  • 5篇赵文忠
  • 4篇黄佳亮
  • 4篇黄兆鹏

传媒

  • 15篇中国媒介生物...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解放军预防医...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4篇中华卫生杀虫...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昆虫知识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农药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第九届全军流...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8篇2001
  • 14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7
  • 6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85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岛“不明热”病人血中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抗体调查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调查,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微量法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
方美玉刘建伟洪文燕蒋廉华白志军田小东林立辉赵文忠陈翠华
关键词:甲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文献传递
锤头状核酶的结构及其对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
2000年
刘建伟林立辉赵文忠方美玉
关键词:锤头状核酶HH病毒基因表达
蚋类昆虫引起叮咬性皮炎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弄清海训部队发生群体性皮炎情况,并做好防治。方法在现场采用个案随机调查及走访当地防疫部门,查阅相关文献,逐一分析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发现海训部队开训近一周后就发生皮炎,随机调查64名官兵,出疹率为96.9%(62/64)。尤以双下肢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点、丘疹、水疱样皮疹;其原因为蚋类昆虫叮咬引起。因海训场存在成群结队的蚋类昆虫,从早上6:00一直到黄昏都有叮咬活动,其活动高峰为上午7:00—9:00时,平均密度为28只/人工小时;下午4:00~6:00,平均密度为56只/人工小时。经现场处理后蚋密度下降,皮疹病人逐渐减少,说明防治有效。结论蚋类昆虫引起群体性皮炎应引起重视。
林立辉黄佳亮刘江峰刘金华李云方美玉
关键词:皮炎
白纹伊蚊经口感染、刺叮传播和经卵传递登革病毒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00年
为评价白纹伊蚊在我国传播登革病毒 (DEN)的媒介效能和了解自然界蚊媒体内病毒的保存机制 ,应用 C6 / 36细胞培养结合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 ,研究证明经口感染 DEN的白纹伊蚊 ,不仅对 DEN有较高的感染率 (32 .1%— 32 .8% ) ,而且通过直接叮咬敏感乳鼠 ,也能传播 DEN。对感染♀蚊的子 1和子 2代♀♂成蚊分别进行全蚊匀浆病毒分离和直接叮咬乳鼠法检测 ,也证明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 DEN,至少可传 2代以上。说明白纹伊蚊对 DEN能起较大的媒介效能。且在维持 DEN的自然循环中 。
林立辉方美玉陈翠华彭翼飞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病毒媒介效能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1型登革热病毒及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登革热1型病毒(DV1)TaqMan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根据DV15′端非编码区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4个血清型DV标准毒株为对照,收集40份DV1临床血清为检测标本。通过对DV1标准毒株RT-PCR后,采用体外转录方式获得RNA模板作为阳性对照,检测所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取DV-IgM/IgG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将TaqMan荧光定量PCR和DV-IgM/Ig GELISA进行敏感性比较。结果所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约为每反应10个基因拷贝。发病后不同时间采集的登革热患者血清标本检测结果为:发病1~3d的患者RT-PCR阳性检出率最高(81.25%);4~6dELISA-IgM检出率最高(85.00%);7d后ELISA-IgG检出率最高(75.00%)。结论在登革热的早期诊断中建立的RT-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可作为DV1的快速诊断方法。
白志军刘建伟洪文艳任瑞文陈万山卢业成张复春方美玉林立辉
关键词:荧光定量RT-PCRTAQMAN探针
广东省1990~1998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4
1999年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暴发流行,于1996 年4 月~1998年12 月开展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监测,根据以往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疫情分析,选择广东省3 个监测点,收集血标本95 份及蚊媒标本6000 余只分别作病原分离,并进一步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 PCR 鉴定;采集监测点健康人血标本1025 份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作抗体水平调查。3 个监测点上收集的发热待查患者和蚊媒标本均未能分离出登革病毒。蚊媒监测结果提示:布雷图指数大大超过有效控制指标5 ;全年大部分时间布雷图指数均超过20 以上;血清学调查表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逐年下降;
方美玉陈翠华李锦清李荣彪温卫东彭翼飞林立辉陈湛田小东蒋廉华白志军陈唯军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臭鼩鼱昼夜活动规律的观察
1992年
关于臭鼩鼱的昼夜活动规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1年3—12月在驻广州市郊某部营区用九格粉板法观察了臭鼩鼱的昼夜活动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基本概况驻广州市某部营区位于广州市郊附近的珠江之中的海心沙小岛上。岛上居住人口多。居民3、12月一般22时—23时就寝,次晨6时30分起,6、9月一般22时30分—23时30分就寝,次晨6时30分起。
黄佳亮周培盛周涛林立辉张湘军徐启丰
关键词:活动习性温湿度换板室早
倍硫磷油膜剂的研制
1995年
倍硫磷油膜剂的研制广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广州510507)林立辉,朱少凡,周培盛倍硫磷是一种高效有机磷灭蚊幼剂,用其加工成油膜剂,能将杀虫的有效成分团留在油膜上,并能迅速覆盖于水表面杀灭蚊幼虫,杀灭效果更显著。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林立辉朱少凡周培盛
关键词:倍硫磷杀虫剂灭蚊效果
复方樟脑凝胶驱避剂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复方樟脑胶驱避剂(简称复方樟脑凝胶剂)采用樟脑油、薄荷油、丹皮酚等多种天然植物提取液为主要成份,以聚乙烯醇<,124>(PVA<,124>)、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载体,经多种乳化剂处理后,精心配制而成,为确保...
林立辉韦家海方美玉周惠荣李兴国
关键词: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
文献传递
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效能研究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研究白纹伊蚊在登革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C6 /36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RFPCR检测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IFA)检测血清抗体。结果 :饱吸感染发病乳鼠血的白纹伊蚊 ,对DENⅠ~Ⅳ型有较高的感染率 (50 %~ 58% ) ,通过叮咬敏感动物 (乳鼠 )也能传播这 4个型的DEN。分批检测感染雌蚊的子 1代卵、幼虫及雌、雄成虫 ,证实白纹伊蚊能经卵传递DEN ,至少可传 2代以上。结论 :该蚊对DEN有较大的媒介效能 。
林立辉方美玉陈翠华彭翼飞
关键词:白纹伊蚊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登革热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