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诚彦

作品数:25 被引量:11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社会工作
  • 7篇社会
  • 6篇教育
  • 4篇社会工作专业
  • 3篇农村
  • 3篇高校
  • 2篇心理
  • 2篇少年
  • 2篇社工
  • 2篇社会工作教育
  • 2篇社会认同
  • 2篇实证
  • 2篇农村青少年
  • 2篇青少年
  • 2篇满意度
  • 2篇教育技术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2篇工作教育
  • 2篇公共

机构

  • 25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共江苏省委...

作者

  • 25篇林诚彦
  • 4篇卓彩琴
  • 2篇曾细花
  • 2篇张兴杰
  • 2篇王建平
  • 1篇冯蜀茗
  • 1篇刘辉
  • 1篇陈孟娴
  • 1篇易钢
  • 1篇曾玲
  • 1篇向安强
  • 1篇朱慧劼
  • 1篇苏志豪
  • 1篇杨磊
  • 1篇张翠
  • 1篇罗丽婷

传媒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合作经济与科...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社会工作
  • 2篇社会工作与管...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高教探索
  • 1篇通信世界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体育成人教育...
  • 1篇浙江青年专修...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社会福利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动机类型化研究——以广州市C区L县BX村为例
2023年
愈发严重的农村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不仅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为了探究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背后的深层动机,通过实地调查,借助类型化方法,提炼出“个体取向-群体取向”“现实回避-现实驱动”的双维模型刻画四个网络成瘾动机原型。在各动机原型的差异对比下,得出如下结论:(1)农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动机类型包括消耗替代型、娱乐投入型、现实差补型和成就驱动型;(2)不同动机类型分别受不同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3)在城乡差异上,农村青少年网络使用主客关系畸形化是导致成瘾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许巧丽王淑仪张慧芳张艺溶吴小云林诚彦
关键词:网络成瘾农村青少年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
2024年
主持人语: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正在深刻改变并将持续改变中国社会治理格局的伟大实践,不仅是关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更是一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理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得到充分实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成熟,为当代中国的社会治理研究积累了丰富且生动的经验资料。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应当适应时代变化,回应时代诉求,不断丰富社会治理的理论体系与经验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鲜明的社会学理论视野和学科注脚。我们组织了主题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青年谈,以期为社会治理研究的同行们抛砖引玉。袁迎春在梳理基层社会矛盾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演进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聚合治理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实地调研归纳这一治理机制所面临的困难,进而作出反思。杜伟泉基于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数字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优化路径。林诚彦通过呈现一个真实的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协同治理的行动研究案例,说明协同治理理念是如何被应用在未成年人心理危机治理工作中,获得怎样的成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式公共服务框架下协同治理具备怎样的模式特征和实践特色。杜沙沙重点论述了情感治理的历史渊源、独特优势、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将情感治理作为预防和处理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治理机制。朱慧劼从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配的深层逻辑出发,重点论述了整体性治理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出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五篇文章结合理论视角、经验分析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多元路径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我们期�
袁迎春杜伟泉林诚彦杜沙沙朱慧劼
关键词:协同治理整体性治理
残疾人支持性就业模式建构——基于“广州慧灵”的实践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为主、量化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对广州慧灵的支持性就业进行了经验总结,并对支持性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建构出智障人士支持性就业模式。该模式认为支持性就业的有效推进需要微观、中观、宏观系统的协同支持,微观系统主要体现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单位的支持,中观系统主要体现为政府政策支持,宏观系统主要体现为社会文化支持,不同系统发挥不同的支持功能。
卓彩琴林诚彦张凤琼欧阳婷
关键词:残疾人
教育技术专业中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教育心理学作为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组成,应主动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但一直以来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心理学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落后,忽视培养学生理论学习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迁移能力。通过采用合作学习、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自学—讲课—讨论"教学策略,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提高课程实效性,并经过定性、定量方法进行效果评价表明该教学模式效果显著。
林诚彦曾细花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理论选择与实践整合——基于社区能力建设理论的社区服务行动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包括服务困难群体和推动社区发展两方面,但在实践过程中两者总是存在冲突和张力。以广州市B街社会工作站的6年服务历程为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范式呈现专业社会工作在社区服务实践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能力建设理论指导专业实践,实现服务群体和社区发展的整合,最后提炼出社区能力建设的阶段进程及不同阶段对应的服务治理问题、能力建设维度和社会工作行动策略。结果表明,以社区能力建设理论为框架实现社区群体服务和推进社区发展的有机整合有助于消解整合目标之间的张力、不同领域之间的张力、理论和实务的张力、不同主体之间的张力、行动和结构的张力。而社会工作社区实践具备群体服务和社区发展的双重性,其实践本质是社区发展和服务群体的动态平衡和有机整合。
林诚彦卓彩琴
应协力拓宽乡镇社工职业发展空间被引量:1
2023年
自民政部召开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以来,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在全国全面推开,很多地方已经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乡镇(街道)社工站提供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吸引了不少人才进入社会工作行业.同时,为了确保社工站建设运营规范、高标准推进,各地也普遍重视驻站社工的选聘、培育等工作.但现实中,乡镇社工流失问题还是普遍存在,人才难留、难育也困扰着社工站相关管理方,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专业性受到极大挑战.
林诚彦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发展空间
社会工作教师社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兼对教师“领办机构”的反思被引量:5
2017年
通过对某高校社工系专业教师的访谈,提出了在专业早期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教师的认同经历了从职业认同、专业认同到集体认同的三个阶段。认同发展解释了社会工作教师在面临外在制度环境约束时,如何建构其行动策略的主动性。讨论认为在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三化进程中,实务参与过程推动社会工作专业认同形成,集体认同推动社会工作教师领办机构。因此,社会工作三化政策制定不仅应重视对从业者群体的利益驱动,还应注重将社会工作从业者们"组织起来"、实现集体认同的建构。
林诚彦
关键词:社会认同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治理行动逻辑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来,高校学生参与社区治理日益受到教育部门重视。通过访谈高校大学生,总结大学生参与治理的具体表现形态,并就此提出研究建议。
李曼雅李蕙李渊僡彭颖林诚彦
关键词:高校治理
"谈网色变?"多维视角下再谈农村青少年与互联网
2022年
振兴乡村始终是新中国历史方位下的重大使命.作为乡村发展的后备性、内生性力量,农村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世纪中后期,随着网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也渐渐踏入千家万户.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83亿,其中农村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为94.7%,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显现,相关研究与报道层出不穷.
张艺溶罗嘉乐颜雨萱林诚彦
关键词:互联网网民规模农村青少年信息网络时代农村未成年人青少年健康
福利三角供给主体的关系探讨:互补还是嵌入?——以智障成年人的福利获得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现有福利三角的研究主要关注供给内容的互补性,由于这些研究假设供给主体是独立的平行关系,因而忽略了从获得角度对供给主体关系的考察。本文通过对智障人士福利获得情况的调查分析,运用Logit回归模型发现家庭变量对智障成年人获得政府和市场福利都有显著影响。国家、市场作为福利供给者,与智障人士作为福利获得者之间的互动是嵌入家庭之中的,家庭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越高的智障人士越容易获得福利。以"嵌入"代替"互补"来描述中国福利供给机制更为恰当,福利三角中的家庭供给方在弱势群体福利获得过程中承担着枢纽作用。这种福利供给的嵌入机制可能带来隐性社会排斥,导致福利分配在弱势群体内部的不平等。据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福利制度设计中增加家庭福利政策,消除福利获得障碍,让福利获得更公平。
林诚彦卓彩琴
关键词:排斥智障人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