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金华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厅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量
  • 1篇穴距
  • 1篇杂粮
  • 1篇杂粮生产
  • 1篇生品
  • 1篇套种
  • 1篇清种
  • 1篇豌豆
  • 1篇粒数
  • 1篇抗黄1号
  • 1篇花生
  • 1篇花生品种
  • 1篇间套
  • 1篇间套种
  • 1篇蕉芋
  • 1篇高粱酒
  • 1篇播期

机构

  • 2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2篇陈树玉
  • 2篇林金华
  • 1篇方辉
  • 1篇蓝新隆
  • 1篇唐兆秀

传媒

  • 1篇福建农业
  • 1篇花生学报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花生品种抗黄1号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播期(A)、穴粒数(B)、穴距(C)、纯氮量(D)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抗黄1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产量效应排序为C>A>B>D,穴距和播期是影响抗黄1号产量的关键因子,其次是穴粒数,影响最小的是纯氮量。最优处理组合为A3B3C1D1,同时,还就各因素对产量结构、植株性状、生育进程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唐兆秀陈树玉林金华蓝新隆
关键词:花生播期穴距
我省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2001年
杂粮以其独特的风味、较高的营养价值、特殊的保健作用等,作为主粮的补充和调剂,在我省各地每年都保持一定的种植面积。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种稻比较效益较差,加之早籼谷退出保护价收购,而种植杂粮经济效益较好,受效益驱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杂粮的生产。但由于我省属缺粮省份,人多地少,以往农业部门主抓水稻、甘薯、马铃薯等大宗作物生产,杂粮生产处于农户自发种植状态,生产力水平总体低下。本文针对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问题,提出对应的发展思路,以期为我省杂粮的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林金华陈树玉方辉
关键词:杂粮生产蕉芋清种间套种豌豆高粱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