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诗苗
- 作品数:42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其中单纯放疗组85例,同步放化疗组78例。两组均采用加速器6MVX线常规分割放疗,每周5次,每次2Gy,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放疗至36~38Gy,随后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或小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鼻咽部总剂量为68~70Gy/7周,颈部根治量为60~68Gy,预防量为50~55Gy,同步放化疗组于放疗第1周及第5周配合化疗,化疗方案为甲酰四氢叶酸钙200mg/m2,d1-5,氟脲嘧啶500mg/m2,d1-5,顺铂20mg/m2,d1-3。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7.2%和65.9%,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62.4%、50.6%与78.2%、69.2%,5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43.5%、32.9%与67.9%、51.3%,单纯放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5年内局部复发和5年内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8.2%、30.6%与32.1%、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步放化疗组黏膜反应、胃肠道反应及白细胞减少均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近期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降低转移率。
- 张亚军段诗苗徐全敬江浩沈学明
- 关键词:鼻咽肿瘤
- 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整体挡铅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使用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确诊的60例鼻咽癌患者,按组问均衡设计将其前瞻性地分为常规挡铅放疔组(A组)和整体挡铅放疗组(B组)各30例,6MVX线照射鼻咽部,总剂量70~75.8Gy.35~38次,摄片法制作整体挡铅保护垂体、脑干、小脑、眼球、口腔等重要器官,按RTOG和EORTC/RTOG标准观察急性期放射损伤。结果:两组急性期放射损伤比较,整体挡铅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垂体功能下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1),放射性中耳炎、视力下降、放射性咽炎和口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采用整体挡铅技术能有效保护正常组织,减少了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且应用方便、安全、重复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 徐全敬段诗苗
- 关键词:鼻咽肿瘤整体挡铅技术
- 鼻咽癌放疗面罩固定技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面罩标记法摆位误差值,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方法:面罩开窗法和不开窗法各10例,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每周在加速器下摄验证片1次,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结果:中心点在X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25±0.56)mm,不开窗法为(2.67±1.56)mm;中心点在Y轴上偏离值开窗法为(1.32±0.60)mm,不开窗法为(2.91±1.71)m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的2、3、4周开窗法中心点在X、Y轴上偏离值均比不开窗法有不同的优势(P<0.05-P<0.01)。结论:面罩开窗标记法照射野重复性与准确性比面罩不开窗标记法有显著的提高,是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精度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段诗苗江浩
- 关键词:鼻咽肿瘤
-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 陈培培段诗苗江浩吴云来张雷徐全敬申建赵家成
- 关键词:放射疗法摆位误差螺旋断层放射治疗食管肿瘤
- 提高肺SBRT精度的多窗位动态组合诊疗手段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同窗位描绘肿瘤真实范围的能力以寻找最佳窗位组合。方法本研究提出三个指标(目标肿瘤可偏移空间、目标肿瘤体积一致性,目标肿瘤图像置信度)对115例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的MVCT图像进行评估。结果对于存在边缘晕征的肿瘤,调整窗位可以获得目标肿瘤更真实的范围,窗位值达到-612HU效果最佳;对于局部密度变化单一边缘清晰的病灶,窗位的调整带来的图像引导精度提高不明显;对于存在瘤周弥漫性炎症的病灶,窗位调整不适用,无法提高图像引导精度。结论多窗位动态组合可以获取更真实的肿瘤范围,有助于降低图像引导误差,提高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精度。
- 李梦雨段诗苗张雷周咏春
- 关键词:窗位图像引导
- 鼻咽癌外照射摆位误差分析及改进建议
- 2002年
- 目的 分析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摆位误差 ,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摆位 ,并用激光定位灯进行摆位验证。结果 鼻咽癌患者侧卧位耳前野上缘与下缘及左缘与右缘剂量存在偏差 ,颈前、后切线野头后仰标准不一 ,口腔受量过高。结论 鼻咽癌常规外照射采取头颈固定器或固定枕固定 。
- 段诗苗任克杰沈学明江浩
- 关键词:鼻咽肿瘤放射疗法外照射摆位误差分析
- 食管癌适形调强放疗累及野和扩大野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癌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探讨不进行淋巴结预防照射是否可行。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行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共68例,根据CTV范围不同分成淋巴结累及野组(累及野组)和淋巴结扩大野组(扩大野组)。结果: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9%、41%和61%、39%(P=0.56),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6%、48%和68%、49%(P=0.78)。累及野组和扩大野组总失败率分别为63%和66%(P=0.89),局部失败率为53%和59%,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47%和44%,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8%和7.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扩大野组肺V10、V20、V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累及野组,其中V10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累及野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扩大野组相似,野内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放疗是安全的。
- 李多杰李红伟何斌汪庚明蔡汉飞段诗苗沈学明江浩彭开桂
- 关键词:食管肿瘤
- 食管癌调强放疗累及野照射的同期对照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靶体积对食管癌5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疗效及失败模式的影响,验证累及野照射(IFI)的可行性和最佳适应证。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行根治性IMRT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共88例进行同期对照研究,44例进入IFI组,44例进入预防性淋巴结照射组(ENI)。结果:IFI组和ENI组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45.5%和70.5%、43.2%(P>0.05)。IFI组和ENI组局部失败率为27.3%和22.7%,远处转移失败率分别为22.7%和18.2%,野外区域失败率分别为11.4%和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提示对于原发病灶位于胸上段或临床Ⅰ期者,IFI组野外区域失败有增加趋势。ENI组肺V_5、V_(20)、V_(30)及肺平均受量等指标均大于IFI组,其中V_5和肺平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FI组在生存率、局部控制率方面和ENI组基本相似,但对于原发病灶位于胸上段或临床Ⅰ期者,应谨慎选择IFI。
- 李多杰李红伟崔珍何斌刘静景蔡汉飞段诗苗江浩
- 关键词:食管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 四维CT联合四维锥形束CT在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为代表的高精度放射治疗在肺癌治疗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用,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更加精确的剂量计算方法以及先进的影像及剂量验证算法的应用则为高精准放射治疗的实现提供保证。四维CT(4D CT)能够较好的显示肿瘤受呼吸影响的个体化运动,四维锥形束CT(4D-CBCT)作为勾画并获得肿瘤内靶区(ITV)的一种图像引导技术(IGRT),可以为实现精准治疗提供保证,上述两种技术结合能够纠正位移误差,实施监测肿瘤的运动范围并确保运动的靶区在照射范围内,是实施SBRT的保证。以肺癌精确放射治疗应用研究中的IGRT为切入点,综述4D CT联合4D-CBCT在肿瘤SB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肺癌的临床放射治疗提供参考。
- 刘欣张菲菲段诗苗
- 关键词:肺癌
- 53例颈椎受侵鼻咽癌的常规和调强放疗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比较颈椎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使用调强放疗(IMRT)和常规放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颈椎受侵无远处转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53例,其中调强放疗24例,肿瘤靶区剂量72 ~74 Gy/33次.常规放疗29例,靶区剂量68 ~74 Gy/34 ~37次.全部患者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的同步化疗及放疗后4~6周期的辅助化疗.结果 调强组和常规组3年总生存率为87.7%和65.5%,5年总生存率为45.5%和9.1%(x2 =6.89,P<0.05);两组间的局部无进展3年生存率分别为87.4%和69.9%,5年生存率为49.4%和9.4%(x2=13.26,P<0.05).但两组间的无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为94.4%和40.8%,5年生存率为79.8%和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分期(x2=8.53,P<0.05)和调强放疗(x2=8.02,P<0.05)为患者总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调强组放疗后口干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Z=-2.67,P<0.05),两组患者急性口咽黏膜炎和骨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放疗相比,颈椎受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行调强放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但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同时,调强放疗可以降低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 江浩汪庚明宋宏伟徐洪波张亚军周育夫蔡汉飞段诗苗
- 关键词:鼻咽癌调强放疗常规放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