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海霞
-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管内占位的诊断思维:椎管内孤立性纤维瘤被引量:5
- 2016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3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背部疼痛,起初症状较轻,能耐受,伴有双下肢麻木,乏力等不适感,症状渐加重,现步行明显受限,两便无异常。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外院MRI提示上胸段椎管内占位。影像表现:MR平扫及增强检查(图1)示胸4~5椎体水平椎管内占位,病灶位于髓外硬膜下,T_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_2WI不均匀略高信号,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增强后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附着处硬膜似有强化,脊髓受压推移。术前考虑脊膜瘤。
- 沈情王一凡毕海霞梁宗辉
- 关键词:影像诊断椎管内占位孤立性纤维瘤
- 皮肤黏液癌一例
- 2013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78岁。主因右侧面部红色丘疹2年余,于2011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面颊处出现一米粒大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也未进行任何诊治。近1年来皮损逐渐增大,并伴有接触后少量出血。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病史30余年,2型糖尿病史20年。1993年因“子宫出血”,行“子宫、卵巢切除术”:
- 何惟薇林尽染毕海霞吴文育
- 关键词:皮肤
- Ⅰ型、Ⅲ型胶原在老年传输功能障碍性结肠便秘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 2019年
- 目的Ⅰ型、Ⅲ型胶原在老年传输功能障碍性结肠便秘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结肠的老年传输功能障碍性便秘3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结肠手术治疗,非便秘性老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结肠组织HE染色,2组黏Ⅰ型、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未见明显的炎性反应,未发现黏膜下层和肌间神经丛病变的发生。观察组可见黏膜层明显的慢性炎性反应,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主要集中在固有膜中,黏膜下肌层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化;肌层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肌间神经丛细胞空泡变性和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观察组Ⅰ型、Ⅲ型胶原表达的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观察组的Ⅰ型胶原纤维明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1),而Ⅲ型胶原表达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老年传输功能障碍性结肠便秘患者结肠壁I型、Ⅲ型胶原出现明显增多,其中以Ⅲ型胶原增加更为明显,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 殷晓星周琨毕海霞
- 关键词:胶原纤维老年
- 肾脏占位的诊断思维:乳头状肾细胞癌
- 2017年
- 病例资料 患者,男,81岁,1周前因"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就诊;无肉眼血尿,无排尿困难;无腰酸、腰痛;无发热。
影像表现:B超示左肾实质占位(3.4 cm×3.7 cm)(图1)。CT示左肾上极一大小约4.18 cm×3.99 cm类圆形等密度肿块影,平扫密度尚均匀,CT值约32 HU,境界较清楚,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皮质期CT值约35 HU,
- 张士玉毕海霞梁宗辉
- 关键词:影像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
- 乳头型颅咽管瘤19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乳头型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25~66岁,平均44岁。镜下见肿瘤组织由复层上皮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形成乳头状结构。其中1例包括两种类型,部分肿瘤为造釉细胞型伴有胆固醇裂隙,小部分为乳头型,1例伴有少量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1例伴有鳞状上皮分化。结论颅咽管瘤的乳头型较造釉细胞型少见,影像学易与垂体腺瘤相混淆,明确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
- 韩春张福林唐峰毕海霞胡杰徐伟黄锋平
- 关键词:颅咽管瘤乳头型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脑室内外占位的诊断
- 2016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2个月前出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应减慢,轻度头晕症状,平素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无肢体活动障碍或发作性抽搐。1周患者反应减慢症状加重,并出现记忆减退症状,日间活动减少;近2d 患者卧床,精神萎靡,体力明显下降,进食减少,偶有尿失禁。
- 沈情王一凡毕海霞梁宗辉
- 关键词:影像诊断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
- 黑色素性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黑色素性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黑色素性室管膜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临床表现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25岁,临床表现为第四脑室肿块,进行性增大,伴有头痛、呕吐。镜下见圆核瘤细胞散在分布,形成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室管膜菊形团和乳头状结构,并见散在黑色素细胞。免疫表型:EMA、GFAP和vimentin均(+)、Ki-67增殖指数<1%,HMB-45(+)证实黑色素细胞存在。结论黑色素性室管膜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确诊依赖免疫表型。
- 毕海霞唐峰韩春张福林
- 关键词:室管膜瘤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
- 脉络丛乳头状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脉络丛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间1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观察其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和免疫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脉络丛乳头状瘤,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5~51岁,中位年龄31岁。发病部位分别为第四脑室(7例)、侧脑室(4例)、左桥脑小脑角(2例)。光镜下肿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由单层立方形或假复层柱状上皮围绕纤维血管轴心形成。肿瘤细胞异型性小,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位于上皮基底部,核分裂象未见或偶见。其中4例有钙化,2例有黏液变性,1例有骨化,1例有纤维化。结论 脉络丛乳头状瘤为中枢神经少见的良性肿瘤,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需与脑膜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鞘瘤和转移性乳头状癌等相鉴别。外科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良好。
- 韩春毕海霞张福林唐峰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学
-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年龄为49-86岁;肿块均位于左侧乳房,肿块界清,切面灰白或灰黄色,呈分叶状或囊性;镜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有筛状和管状-梁状和突体型构型。肿瘤实质由腺上皮细胞、基底样细胞和皮脂腺分化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ER、PR和Cerb B-2均阴性,上皮细胞表达CK7、CK5/6和CD117;基底样细胞具有肌上皮细胞特征,表达CK5/6和P63。4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均无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随访3-66个月,无复发及转移情况发生。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为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其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较好,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 毕海霞韩春张群丽张沁朱琪唐峰
-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样囊性癌免疫组织化学
- 椎管内占位的诊断思维:血管母细胞瘤被引量:1
- 2016年
- 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患者3个月余开始出现双下肢无力,左下肢为重,行走不稳,自觉感觉障碍。遂来我院就诊,胸椎MR提示:胸6~7椎水平髓内占位。查体四肢肌力Ⅳ度,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皮层感觉存在,左下肢感觉障碍。双下肢腱反射强阳性。影像表现:
- 宋慧晔彭秀华毕海霞梁宗辉
- 关键词:影像诊断椎管内占位髓内肿瘤血管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