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肠癌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组织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结直肠
  • 2篇结直肠癌
  • 2篇结直肠癌组织
  • 2篇癌组织
  • 1篇血管发生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浓度
  • 1篇抑素
  • 1篇预后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牛云霞
  • 2篇王晨昱
  • 2篇杨爱军
  • 2篇李敏
  • 2篇刘伟
  • 1篇王金穗
  • 1篇焦作义
  • 1篇尚丽娜
  • 1篇马宁
  • 1篇尚立娜

传媒

  • 1篇首都医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内皮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CD133^+细胞表达VEGF的影响
2010年
目的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分离结肠癌干细胞,并检测内皮细胞对这些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分别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和无血清培养法富集CD133+细胞,利用MTT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W480细胞和CD133+细胞中CD133及VEGF的表达;将SW480细胞或磁珠分选CD133+细胞分别在6种培养条件下进行培养:SW480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serum-supplied medium,SSM)中培养、SW480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serum-freemedium,SFM)中培养、磁珠分选CD133+细胞在SFM中培养、SW480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SM中共培养、SW480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FM共培养、磁珠分选CD133+细胞与内皮细胞在SFM共培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结肠癌细胞中CD133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SW480细胞系中存在少量的CD133+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连续传代并且表现出更强的增殖潜力以及克隆形成能力。经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SW480细胞高表达VEGF,低表达CD133,而免疫磁珠分选的CD133+细胞所形成的细胞球低表达VEGF,高表达CD133。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SW480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CD133表达率逐渐增加,添加内皮细胞诱导后无血清培养的SW480细胞与前者相比CD133阳性率显著增加(P<0.05)。经过1周的连续培养后,CD133+细胞表达VEGF的比例没有变化,添加内皮细胞诱导1周后,CD133+细胞表达VEGF的比例显著增加(P<0.01)。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SW480细胞表达VEGF的比例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但是添加内皮细胞诱导后无血清培养1周的细胞与无内皮诱导培养条件下的细胞相比VEGF表达增加(P<0.01)。结论内皮细胞能够促进CD133+细胞的自我更新维持其未分化状态,并且内皮细胞能够通过诱导CD133+细胞表达VEGF来促进血管的生成。
尚立娜杨爱军王晨昱刘伟牛云霞李敏
关键词:CD13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内皮细胞
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血清浓度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VEGF和endostatin与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7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变患者和32例健康者外周血清VEGF、内皮抑素水平。分析外周血VEGF、内皮抑素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果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VEGF水平、内皮抑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变患者和健康者(P<0.05)。肝硬变患者外周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VEGF与生存时间显著负相关(r=-0.74;P<0.001)。血清VEGF较高的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血清VEGF较低的肝癌患者(P=0.004)。结论论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清VEGF、内皮抑素水平升高。检测外周血清VEGF、内皮抑素水平有助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
蒙锦莹牛云霞马宁焦作义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预后评估
DKK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W480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第一部分   目的:检测DKK3和vWF在CRC、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及与MVD的关系。   方法:用S-P法检测DKK3、vWF蛋白在CRC、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结果:与癌旁粘膜组织相比较,癌组织中...
牛云霞
关键词:肿瘤转移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血管发生
文献传递
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抑癌基因DKK3(dickkopf homolog 3 gene)在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而部分肿瘤内皮血管表达DKK3;vWF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其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目前两者对肿瘤的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两者与微血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4例结直肠癌组织制作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KK3、vWF蛋白和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DKK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与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与vWF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生长部位无关(P>0.05),但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均与MVD无相关性(P>0.05);DKK3和vWF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无相关性(r=0.1310,P=0.2090)。结论:DKK3的低表达和vWF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可能有关,可望成为一个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牛云霞王晨昱杨爱军刘伟尚丽娜李敏王金穗
关键词: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VW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