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作品数:42 被引量:256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河南省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辨证治疗银屑病临床体会 银屑病又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病情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给患者带来莫大的肉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势。目前,治疗思路是以血论治,大多分... 周国秀 刘爱民 王丽关键词:银屑病 发病机制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文献传递 顶泌汗腺汗囊瘤1例 报告1例顶泌汗腺汗囊瘤.患者女,54岁,左上眼睑囊性物1年余.镜下真皮深层可见多个单房性囊肿,囊壁由两层细胞组成,内层为高柱状细胞,胞浆嗜酸性,可见顶浆分泌,外层为肌上皮细胞,呈扁平长形,有空泡. 方玉甫 王丽 赵爱霞关键词:顶泌汗腺 组织病理 走罐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8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观察走罐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走罐+阿维A胶囊,观察组给予走罐+桃红四物汤加减,疗程均为21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中医辨证斑块型银屑病(中医证候)评分;检测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血液黏度;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1例。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9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2%(P<0.05);观察组DLQI、PASI、中医证候评分,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有效患者6个月随访复发率3.85%(2/52)低于对照组的19.23%(5/2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79%(3/79),低于对照组的24.68%(19/77)(P<0.05)。结论走罐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斑块型银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王丽 吴盘红 徐俊涛 屠远辉 方玉甫 李庆娟关键词:走罐 桃红四物汤加减 斑块型银屑病 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0例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皮损处外涂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同时进行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组给予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治疗4周PAS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为率8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结论:蜈黛软膏外涂联合闪罐、走罐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与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全身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疗效相当,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徐俊涛 马飞 刘爱民 王莹 马垟垟 王丽 方玉甫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 走罐疗法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 斑秃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斑秃病标在皮毛,本在脏腑,与肾、肝、脾、气血关系密切, 治疗上以补肾、疏肝、养血、活血为主,亦有从肺论治。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斑秃,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现从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及综合疗法三个方面予以综述。 王丽关键词:斑秃 中医药治疗 中医外治 综合疗法 文献传递 基于Th1/Th2失衡及炎症反应探讨封髓丹加味对痤疮的影响 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封髓丹加味对痤疮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封髓丹加味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组各8只,于大鼠耳廓皮下注射痤疮丙酸杆菌(P.ances)建立痤疮大鼠模型,治疗组分别以含生药1.75 g/mL、3.5 g/mL及7 g/mL的封髓丹加味进行灌胃处理,连续处理7 d;观察大鼠耳部皮损情况及组织病理变化,计数炎性细胞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h1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Th2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the toll-like receptor family,TRLs)/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封髓丹加味可有效改善痤疮大鼠耳廓增厚、红肿及丘疹症状,减轻耳廓皮损组织中炎性浸润、间质出血和水肿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封髓丹加味高剂量显著下调痤疮大鼠皮损评分、皮损组织中炎性细胞数、IL-4、IL-10、TRL2、TRL4及NF-κB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IL-2、IFN-γ水平(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髓丹加味可有效改善痤疮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L/NF-κB信号通路、纠正Th1/Th2失衡有关。 徐俊涛 方玉甫 王莹 王丽 赵巍关键词:痤疮 TH1/TH2失衡 炎症反应 火针联合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 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局部皮损联合背腧穴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稳定期轻度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火针联合刺络拔罐,2周1次;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外涂卡泊三醇乳膏,每日2次。60例患者共治疗8周,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skin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ndicators,DLQI)评分、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步检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IL-23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且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7A、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17A、IL-23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火针联合刺络拔罐干预稳定期轻度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疗效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17A、IL-23的表达有关。 吴盘红 刘爱民 王丽 赵巍关键词:银屑病 血瘀证 火针 刺络拔罐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8例CS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依巴斯汀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以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治疗前后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瘙痒、风团数目、风团直径、风团出现频率、风团持续时间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组胺、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组胺、IgE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DLQI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脾虚湿蕴证CSU患者疗效确切,在症状改善、临床疗效、炎性指标、生活质量等改善上均优于单独依巴斯汀片治疗,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徐俊涛 王莹 王丽 刘爱民 方玉甫关键词:荨麻疹 依巴斯汀 麻黄附子细辛汤 疗效 安全性 基于Th1/Th2失衡和血清P物质探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9 2022年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湿敷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Th1/Th2平衡和血清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机制。方法:将24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1(脱落3例)、对照组2(脱落2例)和对照组3(脱落1例)。治疗组予刺络拔罐+中药湿敷+基础治疗;对照组1予刺络拔罐+基础治疗;对照组2予中药湿敷+基础治疗;对照组3仅给予基础治疗。均治疗9 d。观察各组疼痛程度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疼痛和疱疹康复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SP含量;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疼痛程度评分、血清IL-4和SP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主观睡眠质量评分、血清IFN-γ含量和IFN-γ/IL-4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疼痛程度评分、血清IL-4和SP含量低于对照组3(P<0.05),主观睡眠质量评分、血清IFN-γ含量和IFN-γ/IL-4高于对照组3(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对血液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以及止疱、结痂和脱痂时间均低于对照组3(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指标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96.55%,56/58)、对照组1(92.98%,53/57)和对照组2(91.38%,53/58)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3(74.58%,44/59,P<0.05)。4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刺络拔罐联合中药湿敷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可有效促进Th1/Th2平衡恢复并降低血清SP含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治疗效果,且有利于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风险。 王丽 方玉甫 徐俊涛 王刚 耿庆娜 李庆娟 王莹关键词:带状疱疹 刺络疗法 中药湿敷 白细胞介素4 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发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治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全国76家皮肤科参与“痤疮周”义诊的痤疮患者(n=5787)继发敏感性皮肤的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总结人口学信息、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医疗行为、环境因素、地区等资料,明确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果5787例中,女3979例(68.76%),男1808例(31.24%),平均年龄(25.63±6.66)岁。痤疮继发敏感性皮肤共1840例,检出率为31.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痤疮严重程度,皮肤类型,家族史,日常行为(如使用护肤品品牌≥4个/d、洗澡/桑拿、使用空调、使用剥脱类洗护用品、运动、洗脸频率>2次/d),医疗行为(如半年内口服维A酸类药物,1个月内外用过壬二酸和维A酸类药物、进行过激光治疗,1周内进行过化学剥脱治疗)和环境因素(如季节交替、粉尘、刮风、夏季、春季、日晒时间4h/d、秋季、地区)可能是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结论本调查初步明确了痤疮患者继发敏感性皮肤的影响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在痤疮治疗中应兼顾敏感性皮肤的治疗,以提高痤疮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何倩 涂颖 何黎 路永红 许爱娥 邱湘宁 陈玉 郭燕妮 张晋松 杨钰鑫 杨瑾 邓永琼 张丽 何淑娟 王丽 雷霞 商干伟 张建波 许昌春 肖文 侬秀川 梁作辉 杨婷 李彩霞 房慧 杨滢瑶 张玲琳 张薇 毕晓东 方杰 李刚 杨洪英 凌昕 高睿迪 刁庆春 吕新翔 冯颖颖 胡信林 林向飞 尤海燕 梁羽萍 杨凤元 李雪莉 刘俐 陶诗沁 孙振亮关键词:痤疮 敏感性皮肤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