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琴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周继刚运用风药治疗皮肤病经验被引量:1
- 2009年
- 曾晓王亚琴杨会军
- 关键词:皮肤病中医药疗法
- 豚鼠小肠绒毛内脂褐质类物质的再观察
- 2005年
- 目的:为确定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结缔组织内及上皮内一种脂褐质类似物的性质而进行此研究。方法:豚鼠小肠各段,进行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在荧光显微镜蓝色紫外光的激发下,小肠绒毛内的这种颗粒呈现出很强的黄绿色荧光;电镜下,这些颗粒多为吞噬状态,有的胞内颗粒可有一层单位膜包被,颗粒内含物为非均质性的,呈典型脂褐质的形态特征。结论:存在于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的颗粒属脂褐质类物质。
- 肖长义王亚琴
- 关键词:小肠绒毛荧光显微镜电镜观察上皮内黄绿色内含物
- 豚鼠小肠绒毛内脂褐质类物质的性质及可能的生理意义
- 2006年
- 为确定小肠在机体衰老生理方面的意义,我们曾对豚鼠小肠绒毛内所见到的一种颗粒性物质进行过初步观察,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为进一步确定存在于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的这些颗粒物的性质,我们借助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对其做了进一步的观察。
- 肖长义王晓丹王亚琴
- 关键词:小肠绒毛生理意义荧光显微镜生理方面机体衰老颗粒物
- 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内残余体类物质形成及排出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鼠睾丸内残余体物质的形成与转归.方法:大鼠睾丸石蜡切片,做残余体特异性染色观察;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在残余体特异性染色下,部分生精小管内可见有被染成深蓝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颗粒.这些颗粒最早于生精周期Ⅰ期,至精子排放时,颗粒全部聚集于生精上皮的表面.当精子释放后,颗粒即迅速向小管周边移动,并贴近管周的基膜部.电镜观察,位于生精上皮表面的残余体内含有不同电子密度的结构成分,在残余体向管周移动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高电子密度的脂质包涵体.在生精小管周边的细胞和基质内,以及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均可以见到类似的脂质包涵体.结论:大鼠睾丸生精过程中产生的残余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转化过程,形成脂质包涵体,以胞吐及扩散转移的方式,最终被排出于生精小管之外.
- 肖长义王亚琴黎家华汤桂成魏霞
- 关键词:睾丸生精小管形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