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鸣

作品数:88 被引量:270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7篇动脉
  • 24篇儿童
  • 22篇介入
  • 19篇小儿
  • 19篇介入治疗
  • 18篇肺动脉
  • 16篇心肌
  • 15篇川崎
  • 15篇川崎病
  • 14篇肺动脉高压
  • 13篇缺损
  • 12篇间隔缺损
  • 10篇心肌病
  • 10篇先天
  • 10篇先天性
  • 10篇肌病
  • 9篇蛋白
  • 9篇室间隔
  • 9篇室间隔缺损
  • 8篇心脏

机构

  • 6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6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作者

  • 88篇王凤鸣
  • 65篇秦玉明
  • 46篇王大为
  • 43篇杨世伟
  • 35篇曹黎明
  • 22篇李军
  • 17篇赵乃琤
  • 15篇龚晓平
  • 12篇周凯
  • 12篇赵乃峥
  • 11篇钱建华
  • 11篇朱善良
  • 10篇胡宝珍
  • 8篇曹黎明
  • 7篇赵乃铮
  • 7篇钱建华
  • 6篇龚小平
  • 6篇吴利伟
  • 6篇黄元勋
  • 6篇周凯

传媒

  • 15篇实用儿科临床...
  • 8篇江苏医药
  • 5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5篇2006(第...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第十三届江浙...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2009年江...
  • 2篇江苏省第十三...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55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器型号≤6 mm组,分析两组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封堵器型号≤6 mm组比较,封堵器型号≥7 mm组VSD直径明显偏大,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例数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曹黎明肖岳王凤鸣秦玉明
关键词: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
暴发性心肌炎21例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2003年8月-2007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并确诊的21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12例;年龄0.5~8.0岁。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或风湿性等其他心脏疾病。分别表现为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脑综合征等。患儿入院后均予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结果暴发性心肌炎21例患儿心电图和酶学检查均异常。超声心动图示心脏扩大17例。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14例。患儿经综合治疗后18例好转,CK-MB降至正常,出院时及出院后1.5个月检查心脏大小恢复正常。3例死亡。结论暴发性心肌炎可致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预后较好。若出现心脑综合征,安置临时起搏器可帮助患儿度过急性期。
周凯秦玉明曹黎明杨世伟王凤鸣钱建华朱善良赵乃峥龚晓平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丙种球蛋白肾上腺皮质激素儿童
儿童心肌炎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是儿科严重慢率性心律失常,可导致心功能不全及心源性休克,如诊治不及时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笔者回顾性分析45例心肌炎引起Ⅲ度AVB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周凯赵乃琤曹黎明秦玉明杨世伟王凤鸣
关键词:心肌炎儿童心源性休克心功能不全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评价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儿童房间隔缺损 (ASD)和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效果、安全性及其并发症等。方法 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诊断ASD、PDA患儿 ,在透视和 (或 )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 ,术后 2 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分别经胸超声、心电图和X线胸片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6例ASD患儿 ,球囊测量值 13~ 2 8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13~ 30mm ;2 5例PDA患儿 ,造影测量值 2~ 7.7mm ,选择封堵器直径 4~ 12mm。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造影或TTE显示 10例存在残余分流 ,术后 3个月TTE检查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和再通 ,肺动脉压下降。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PDA和ASD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 ,适合儿童继发孔型ASD及各种类型PDA的介入治疗。
赵乃琤王大为王凤鸣龚小平秦玉明胡宝珍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自然病史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自然病史和预后因素。方法通过住院时仔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检,并进行心电图、X线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出院后定期复诊或信访获取病人资料。结果 65 例中男33例,女32例。治愈15例,好转24例...
王凤鸣王大为赵乃琤秦玉明曹黎明
文献传递
儿童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近、远期疗效随访观察
肺动脉瓣狭窄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可导致右心室肥厚,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本文介绍了本院采用单球囊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患者126例的过程,分析了长期随访的结果。
曹黎明秦玉明杨世伟周凯钱建华朱善良赵乃峥龚晓平王凤鸣
关键词:单球囊肺动脉瓣狭窄手术治疗远期疗效
文献传递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对患儿心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I以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估该治疗方法对患儿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2004-01—2005-06在南京市儿童医院接受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18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以及免疫抑制法分别测定18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患儿在行球囊扩张治疗不同时间点血浆心肌钙蛋白-I和CK-MB水平。结果术后心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即刻所测心肌钙蛋白-I达到所有时间点的峰值[为(1.34±0.32)μg/L],而1d后绝大多数患儿心肌钙蛋白-I仍维持在术后即刻水平,术后3d已显著下降[为(0.43±0.20)μg/L],与术前[(0.31±0.11)μg/L]相比差异已无显著性。CK-MB于术后即刻也明显升高[为(44.7±8.9)U/L],与术前[为(24.2±7.10)U/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术后1d则明显下降,于术后3d降至术前水平[为(27.2±5.3)U/L]。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存在对心肌细胞的损伤作用,但这种损伤是暂时的、可逆的。
秦玉明王大为曹黎明杨世伟赵乃铮王凤鸣钱建华龚晓平周凯胡宝珍
关键词:肺动脉狭窄心肌钙蛋白球囊成形术心肌损害
CD14基因多态性和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之间的关系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由免疫介导引起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冠状动脉,可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动脉瘤,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在我国,川崎病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最...
刘飞李军杨世伟秦玉明王凤鸣王大为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CD14基因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心律失常22例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发生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心血管科2002-09—2006-03经导管介入治疗VSD 108例,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儿共计22例,动态观察22例患儿封堵术前心电图(ECG)以及封堵后发生心律失常ECG的变化及其处理。结果22例中2例在术中反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被迫中断;8例患儿术后3d内出现加速性交界性或室性自主心律伴干扰性房室分离,经治疗后均转为窦性心律,其中2例患儿1个月后才恢复窦性心律;6例患儿术后3d内出现束支传导阻滞,经治疗后3例恢复正常,3例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束支传导阻滞;5例患儿术后3d内发生高度AVB,其中3例经使用激素、维生素C、果糖及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和临时起搏器治疗后,均在1周内恢复窦性心律,另2例患儿经治疗后,1例于10d后转为窦性心律,1例于术后2年时仍有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1例患儿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结论术后早期出现的心律失常多能恢复,而后期出现的传导阻滞多为器质性损伤。对已经出现传导阻滞的患儿关键是早期治疗,适当延长术后观察时间。
曹黎明秦玉明王凤鸣龚晓平钱建华赵乃峥周凯杨世伟王大为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律失常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探讨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确诊为KD34例患儿急性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测定其中32例恢复期患儿血清sVCAM-1、TNF-α水平,26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KD组血清急性期sVCAM-1、TNF-α[(97.8±35.6)、(73.9±21.7)μ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1.2±8.9)、(2.7±1.8)μg/L],差异有显著性(Pa<0.01);KD患儿恢复期血清sVCAM-1、TNF-α水平[(46.9±16.8)、(4.3±2.9)μg/L]下降显著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1);而KD恢复期患儿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sVCAM-1与TNF-α呈正相关(r=0.798P<0.001)。结论sVCAM-1、TNF-α可能参与KD发病的病理过程,血清sVCAM-1、TNF-α检测有助于对KD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李军杨世伟曹黎明于毅王凤鸣秦玉明王大为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肿瘤坏死因子-Α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