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蓉

作品数:34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炎症
  • 17篇炎症性
  • 17篇炎症性肠病
  • 17篇克罗恩
  • 17篇克罗恩病
  • 17篇肠病
  • 16篇溃疡
  • 15篇结肠
  • 15篇结肠炎
  • 15篇溃疡性
  • 14篇溃疡性结肠炎
  • 6篇抗体
  • 5篇血浆
  • 5篇英夫利西
  • 4篇CROHN病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蛋白
  • 3篇英夫利西单抗
  • 3篇死因

机构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市消化疾...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消化疾病...

作者

  • 34篇王天蓉
  • 29篇冉志华
  • 20篇沈骏
  • 17篇童锦禄
  • 16篇黄美兰
  • 12篇乔宇琪
  • 11篇朱明明
  • 8篇郑青
  • 7篇蔡青
  • 5篇钱孝先
  • 4篇徐锡涛
  • 4篇张凤
  • 4篇戴张晗
  • 3篇聂芳
  • 3篇萧树东
  • 3篇孙颖
  • 2篇陈之琦
  • 2篇陈胜良
  • 2篇张晓敏
  • 2篇周一泉

传媒

  • 7篇胃肠病学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4篇中华炎性肠病...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3篇胃肠病学和肝...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中外医学教育评价模式被引量:26
2012年
评价模式是目前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瓶颈。尽管笔试等传统方法仍在国内外医学教育评价中广泛应用,但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随着对医师能力要求的提升,针对医师部分基本能力仍缺乏评价手段。欧美国家在课程改革的同时,注重对相应评价模式的发展,因此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应运而生。这些方法适用于形成性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为医学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选择。
乔宇琪郑青陈芳源梁晓沈骏王天蓉冉志华
关键词:课程改革终结性评价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停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年
背景:英夫利西单抗(IFX)治疗克罗恩病(CD)合并活动性肛瘘获得缓解后,部分停药患者会在数周至数年内复发。目的:探讨IFX治疗CD肛瘘停药后复发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6月-2019年5月在上海仁济医院应用IFX治疗CD肛瘘、获得影像学部分或完全缓解后停药病例的临床资料,提取人口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和复发信息,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肛瘘复发和肠道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复发影响因素。结果:共56例IFX治疗CD肛瘘后停药的患者纳入研究,停药时肛瘘影像学完全缓解26例,部分缓解30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0.5个月,21例(37.5%)患者肛瘘复发。停药后12、24、60个月肛瘘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9.0%、33.7%和42.8%,肠道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7%、31.2%和56.4%。多因素分析显示,非狭窄非穿透型病变(HR=9.711,95%CI:1.210~77.939,P=0.032)、直肠累及(HR=3.034,95%CI:1.119~8.231,P=0.029)是IFX停药后CD肛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IFX使用次数多则为保护因素(HR=0.885,95%CI:0.792~0.990,P=0.032)。结论:CD肛瘘经IFX治疗获得缓解停药后复发率高,非狭窄非穿透型病变和直肠累及是肛瘘复发的危险因素,增加IFX使用次数可减少肛瘘复发。
徐锡涛陆君涛朱明明王天蓉戴张晗童锦禄冉志华
关键词:CROHN病英夫利西单抗停药复发
莫沙必利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背景:莫沙必利作为一种促胃肠动力药早已被推荐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然而目前遵循罗马Ⅲ标准FD诊断分型和症状评估原则进行的莫沙必利治疗FD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目的:评估莫沙必利改善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病例连续选自2006年12月~2007年9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符合罗马ⅢFD诊断标准中PDS和EPS诊断的患者。先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无安慰剂治疗反应者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给予莫沙必利5mgtid×1周或安慰剂1片tid×1周,然后进入1周药物清洗期(安慰剂1片tid),最后给予安慰剂或莫沙必利继续治疗1周。各阶段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FD症状评估。结果:共纳入FD患者83例,安慰剂总有效率为19.3%,67例对安慰剂无治疗反应者进入莫沙必利疗效观察研究,随机进入治疗流程组合A或B者分别为34例和33例。与安慰剂治疗相比,莫沙必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总症状积分(14.4±6.8对1.4±1.3,P<0.05),对PDS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和EPS的上腹部疼痛和烧灼感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莫沙必利对PDS和EPS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和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对PDS和EPS均有治疗效果,对PDS的有效率优于EPS,是安全、有效的FD治疗药物。
季洁如高玮许平王天蓉陈胜良
关键词:莫沙必利餐后不适综合征上腹痛综合征病例对照研究
炎症性肠病患者CD27~CD70共刺激途径的激活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CD27CD70共刺激途径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循环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比较炎症性肠病患者CD27-CD70表达与正常对照者间的差异。方法共纳入62例克罗恩病(CD)、64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CD27-CD70蛋白的表达;SYBR—green实时PCR法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27-CD70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肠黏膜组织CD27CDT0蛋白的表达。结果CD和UC患者血浆中CD27CD70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值均〈0.05)。ROC曲线的分析表明,CD27-CD70对区分C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以及区分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P值均〈0.05)。CD患者血浆中CD27和CD70水平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EDAI)无关(r值分别=0.055和0.024,P值分别为0.678和0.852),且UC患者血浆中CD27和CD70水平与EDAI无关(r值分别-0.077和0.021,P值分别为0.547和0.869)。CD患者和U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27和CD70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的表达(P值均-0.000)。免疫组化实验表明CD患者和UC患者肠黏膜组织CD27和CD70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值均-0.000)。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肠黏膜中均存在CD27-CD70途径的激活,但血浆中CD27-CD70的水平不能反映内镜下疾病活动程度。选择性干预CD27CD70共刺激通路可能成为缓解或减轻炎症性肠病进程的有益尝试。
冉志华沈骏郑青聂芳童锦禄钱孝先蔡青张凤黄美兰王天蓉萧树东
关键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血浆早老蛋白-1对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2012年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早老蛋白-1(Presenilin-1)的表达和对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克罗恩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Presenilin1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观察血浆Presenilin-1水平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克罗恩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d0.01)和克罗恩病患者(P=0.0053),同时血浆对Presenilin-1水平对克罗恩病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显著的鉴别价值(AUC=0.7657,P〈0.01),但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与内镜疾病活动性无显著相关性(Spearman r=0.1224,P=0.4022)。【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Presenilin-1表达水平增高,可能对鉴别诊断克罗恩病有一定价值。
沈骏乔宇琪冉志华童锦禄朱明明王天蓉黄美兰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血液血液
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的激活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6,TRAF-6)在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的表达,及其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TRAF-6蛋白的表达,SYBR-green 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F-6mRNA的表达。数据处理使用Graph Pad Prism5。结果克罗恩病患者(P=0.000)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P=0.000)血浆TRAF-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但是克罗恩病患者(r=-0.114,P=0.377)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r=0.044,P=0.727)血浆TRAF-6表达水平和内镜下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显著的相关性。克罗恩病患者(P=0.000)和溃疡性结肠炎(P=0.000)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F-6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的表达。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均存在TRAF-6的激活,但血浆TRAF-6的高表达不能反映内镜下的疾病活动程度。
沈骏冉志华童锦禄聂芳蔡青黄美兰王天蓉钱孝先张凤
关键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短期疗效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edolizumab,VDZ)治疗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至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收治的使用VDZ诱导治疗的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改良Mayo评分和内镜Mayo评分(Mayo endoscopy score,MES)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分析VDZ治疗后第6周和第22/30周的临床和内镜缓解率,并比较分析第0周和第22/30周的白蛋白、血红蛋白、CRP、ESR和粪钙卫蛋白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9例UC患者,41.0%患者既往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失败。VDZ诱导治疗6周时,69.2%(27/39)患者达到临床缓解,82.1%(32/39)的患者有临床应答。第30周时,76.9%(30/39)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84.6%(33/39)的患者有临床应答。第22/30周内镜下黏膜愈合率为50.0%(16/32)。随访至30周时,7例(17.9%)患者停用VDZ治疗,其中4例因治疗无效且疾病加重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12.8%)患者对VDZ部分应答者给予VDZ缩短疗程和/或联合用药,均获得临床缓解。第22/30周内镜MES评分较第0周显著下降(P<0.05)。第22/30周时粪钙卫蛋白和ESR较第0周明显下降(P<0.05)。随访中未出现严重感染、过敏及新发肿瘤等情况。结论VDZ短期内可安全有效地改善并维持U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表现。
戴张晗陆君涛王天蓉孙颖徐锡涛朱明明童锦禄冉志华俞文梅乔宇琪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
血清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谷浓度联合C反应蛋白水平对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继发性失应答的预测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评估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开始诱导治疗14周时的血清IFX谷浓度和CRP水平在预测IFX维持治疗CD患者发生继发性失应答方面的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接受IFX治疗的43例CD患者,在第0、2、6周予5 mg/kg静脉滴注IFX进行诱导治疗,随后每隔8周予相同剂量的IFX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在第1次注射IFX后14周时检测患者血清IFX谷浓度和CRP水平,采用 Harvey-Bradshaw指数评分对CD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进行评估.根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成失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分析两组患者诱导治疗开始14周时的IFX谷浓度和CRP水平的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ROC曲线.结果 经过中位随访时间54周后,43例CD患者中,18例(41.9%)对IFX持续应答,11例(25.6%)对IFX失应答.在IFX诱导治疗后14周时,失应答组血清 IFX 谷浓度为2.30 μg/mL(0.52 μg/mL,2.92 μg/mL),低于持续应答组的5.10 μg/mL (3.54 μg/mL,9.34 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236,P=0.001);失应答组血清CRP水平为3.10 mg/L(0.38 mg/L,21.70 mg/L),高于持续应答组的0.51 mg/L(0.27 mg/L,1.5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1.732,P=0.015).ROC曲线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开始后14周时,血清IFX谷浓度和CRP水平预测失应答的 AUC值分别为0.864(95% CI 0.728-0.999)和0.694(95% CI 0.469-0.920),灵敏度分别为83.3% 和81.8%,特异度分别为94.4% 和54.5%,准确度最高临界值分别为3.115 μg/mL和5.93 mg/L.结论 CD患者在 IFX诱导治疗开始后14周时的血清 IFX 谷浓度〈3.115 μg/mL和CRP水平〉5.93 mg/L可能是IFX维持治疗期间发生失应答的有效预测因素.
张启维孙颖王天蓉沈骏郑青冉志华
关键词:CROHN病C反应蛋白
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升高对炎症性肠病的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分析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4(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4,TRAF4)水平对于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中TRAF4蛋白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血浆TRAF4水平对于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TRAF4水平与内镜下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数据处理使用GraphPad Prism 5。结果克罗恩病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RAF4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克罗恩病患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TRAF4表达水平和内镜下疾病活动指数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TRAF4水平增高,对区分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具有诊断价值,但血浆中TRAF4的水平不能反映内镜下疾病活动程度。
沈骏冉志华童锦禄蔡青黄美兰王天蓉钱孝先张凤
关键词: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内科学课程整合学生自评量表的设计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设计内科学课程整合学生自评量表,并评价信度及效度。方法由学生现场完成量表填写,由教师统一回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结果经过专家考评,量表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α为0.950,折半信度系数为0.840,因子分析显示,5个因子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67.665%。结论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折半信度及结构效度,适合临床教学使用。
乔宇琪梁晓王天蓉郑青冉志华
关键词:课程整合问卷量表信度形成性评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