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设

作品数:17 被引量:83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全氟
  • 5篇毒性效应
  • 3篇毒理
  • 3篇毒理学
  • 3篇毒理学研究
  • 3篇污染
  • 3篇基因
  • 3篇斑马
  • 3篇斑马鱼
  • 2篇化合物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家族
  • 2篇氟化
  • 2篇PFOS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家族
  • 1篇毒理学效应
  • 1篇毒性
  • 1篇血清
  • 1篇鸭子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7篇王建设
  • 14篇戴家银
  • 4篇张亚婷
  • 3篇张薇
  • 3篇张红霞
  • 1篇方雪梅
  • 1篇许振成
  • 1篇崔瑞娜
  • 1篇麦碧娴
  • 1篇冯志勇
  • 1篇胡国成
  • 1篇许木启
  • 1篇曹宏
  • 1篇石志敏

传媒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氟类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0年
全氟类有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该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难以被水解、光解、微生物降解及动物体代谢,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毒性以及长距离迁移等特性,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目前,从世界各地采集的环境样品、野生动物血清、组织样品以及人类体内都检测到了多种PFCs。该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已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综述了全氟类化合物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在生物体内的转化与代谢过程及其毒理学效应,并对PFCs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行初步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相应参考。
方雪梅王建设戴家银
关键词:PFOAPFOS毒理学效应
全氟壬酸暴露下斑马鱼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基因的性别差异表达
1.引言全氟类化合物(PFC)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迄今为止已在几乎所有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检出,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自从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璜酸(PFOS)被限制生产后,其排放已逐...
张薇张亚婷张红霞王建设戴家银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正>随着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深入发展,生态毒理学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正从基因、蛋白质、器官和整体水平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的短短几年间,以××组学(-omics)构成的学科及其相关研究如雨...
戴家银王建设
文献传递
氟化工工人及周边居民血清中全氟辛酸含量与HDL-C及miR-26b和miR-199-3p的相关性研究
1.引言全氟有机物(PFCs)属于一类含有高能量C-F共价键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该类物质在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从世界各地采集的动物血清、组织样品以及人类血清及体液样品内都能检测到这类物质,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PFOA...
王建设张亚婷张薇金一和戴家银
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知识整合到生态毒理学中形成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通过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能够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水平更深入理解毒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更敏感、有效的生物标记物,形成潜在的强有力的生态风险评价工具。介绍了生态毒理基因组学和生态毒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以及DNA芯片技术和2D-凝胶电泳技术在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戴家银王建设
关键词:DNA芯片技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替代品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随着对传统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环境健康潜在风险的关注,PFOS和PFOA 等主要化合物被禁用或限制使用.鉴于PFASs 在现代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性,越来越多PFASs 的替代品被生成出来,并广泛投入应用.
王建设潘奕陶盛南师国慧戴家银
全氟壬酸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全氟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迄今为止已在几乎所有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检出,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1]。自从2002年被限制生产后,全氟辛酸和全氟璜酸等的排放已经逐步减少,但是其他长链或...
张薇张亚婷张红霞王建设戴家银
关键词:斑马鱼毒性效应基因表达理化性质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替代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2017年
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此类化合物具有高能量的C-F共价键,因此具有优良的理化特性和生物稳定性。由于存在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长距离迁移以及毒性等问题,长链PFASs(C>7)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寻找能够替代PFASs的新型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可能替代PFASs的新型氟化替代品,PFASs替代品在各类环境介质中的分布、持久性、人体暴露及毒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特别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PFASs替代品的环境污染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周秀鹃盛南王建设戴家银
关键词:环境行为毒性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替代品的环境行为与环境毒理学研究进展
王建设潘奕陶盛南师国慧戴家银
全氟壬酸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及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
<正>全氟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产品,迄今为止已在几乎所有的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检出,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自从2002年被限制生产后,全氟辛酸和全氟璜酸等的排放已经逐步减少,但是其他长链或...
张薇张亚婷张红霞王建设戴家银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