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明

作品数:49 被引量:3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5篇地震
  • 7篇断裂活动性
  • 6篇滑坡
  • 6篇发震
  • 6篇发震构造
  • 5篇地震滑坡
  • 5篇土壤
  • 5篇裂带
  • 5篇M
  • 4篇断裂带
  • 4篇土层
  • 4篇活动性
  • 4篇汉中盆地
  • 3篇地貌
  • 3篇第四纪
  • 3篇断层
  • 3篇震源
  • 3篇山体
  • 3篇土壤取样
  • 3篇青藏

机构

  • 3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地震局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49篇王明明
  • 10篇梁明剑
  • 10篇刘韶
  • 7篇周本刚
  • 7篇马超
  • 6篇陈晓利
  • 5篇王世元
  • 5篇史丙新
  • 4篇李大虎
  • 4篇张威
  • 4篇吴微微
  • 3篇李传友
  • 3篇孔军
  • 3篇何玉林
  • 3篇韩竹军
  • 3篇周荣军
  • 3篇鲁长江
  • 3篇许冲
  • 2篇王虎
  • 2篇郑文俊

传媒

  • 8篇地震地质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四川地震
  • 3篇华南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16中国...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中国地震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3年香格里拉-得荣M_S5.9级地震震中区地质地貌调查被引量:11
2017年
2013年8月28日和8月31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发生M_S5.2、M_S5.9地震,两次地震相距约10 km,期间又发生多次强余震,该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川滇菱形块体西北边界的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我们通过对震中区断裂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前人对该断裂第四纪活动研究方面的成果,对德钦-中甸-大具断裂带震中区附近的活动性、运动特征等进行了揭示和探讨。野外调查揭示该断裂在瓦卡镇至推改村沿线断裂在近地表为高角度逆冲性质,这与前人对香格里拉-得荣地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研究揭示的该地区拉张应力环境不太协调,也与断裂整体的右旋走滑运动性质不太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走滑断裂在走向转变处于近地表形成的局部效应,并不能代表断裂带总体的运动性质。德钦-中甸-大具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总体表现为以右旋走滑为主的运动性质。
王明明刘韶史丙新黄成程
关键词:川滇菱形块体
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被引量:146
2013年
芦山地震区发育着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大邑隐伏断裂、双石-大川断裂、盐井-五龙断裂、耿达-陇东断裂等活动断层.地震现场应急科学考察表明,沿这些活动断层及其邻近地段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地表可见到一些脆性水泥路面挤压破裂现象,说明在双石镇、太平镇、龙门乡、隆兴乡等地存在着NW-SE向局部的地壳缩短,结合余震的空间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等资料,推测芦山地震属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尚未发生历史地震破裂的地震空段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徐锡伟闻学泽韩竹军陈桂华李传友郑文俊张世民任治坤许冲谭锡斌魏占玉王明明任俊杰何仲梁明剑
关键词:地震地表破裂带青藏高原
基于地震滑坡敏感性分析的同震滑坡分布格局--以2014年MS6.5鲁甸地震诱发滑坡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2014年8月3日发生于云南省东北部鲁甸县的M_S6.5地震触发了显著的同震滑坡并造成了严重地面破坏和人员伤亡。与已有地震诱发滑坡事件相比,鲁甸地震同震滑坡的空间分布较为特殊:与震中和已知断裂的关系都不明显,滑坡密度最大的区域并不在震中附近区域,且通常用于判断滑坡空间分布范围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也不能解释这样的分布格局。与以往研究地震滑坡与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不同,文中着重讨论地震滑坡敏感性对地震滑坡的控制作用。基于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文中计算了鲁甸地震滑坡影响区的坡体临界加速度值,并用来衡量地震滑坡敏感性程度:临界加速度值小,表明地震滑坡敏感性程度高,滑坡需要的外力较小,坡体在地震动作用下容易失稳;反之,坡体就越稳定。结果表明,鲁甸震区地震滑坡敏感性程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沿牛栏江及其支流沙坝河、龙泉河两岸分布,震中及其北部地区的地震滑坡敏感性程度较低。对比研究区坡体地震滑坡敏感性分布与实际滑坡分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地震滑坡敏感性程度较高的区域往往是发生大量滑坡的地区。进一步,文中讨论了根据地震滑坡敏感性判断同震滑坡格局的优势,认为地震滑坡敏感性对同震滑坡的分布起到了控制作用;同时,区域性地震滑坡敏感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同震滑坡分布格局,还可以为震源构造的研究提供依据,并且可以作为震后滑坡快速评估及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的基础。
陈晓利张凌王明明
关键词:地震滑坡
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地震断裂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技术的地震断裂检测方法,包括S1、根据山体结构,规划两架无人机获得山体的3D扫描信息和山体的图像信息;步骤S2、构建山体三维坐标图像;步骤S3、对获取的山体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得到若干条山体裂缝轮...
梁明剑吴微微周文英王明明廖程左洪
汉中盆地发育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汉中盆地是一个北东东一近东西向展布的晚新生代盆地,盆地位于秦岭山脉南缘、青川断裂尾端,西起勉县,东至洋县,长100km,宽近30km。汉中以西,北东向梁山隆起自西南延入盆地,将盆地西部分为粱山南、北两个断陷。汉中盆地呈西宽东窄的楔形,盆地第四系厚度达700~1000m,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青川断裂自西南向东北延入盆地,构成盆地西侧边界,秦岭为盆地北侧的屏障,汉中盆地北缘断裂、南缘断裂为盆地的控盆断裂,二者在盆地东侧交汇,盆地逐渐尖灭。
王明明
关键词:汉中盆地发育机制断裂活动性
汉中盆地发育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汉中盆地是一个北东东—近东西向展布的晚新生代盆地,盆地位于秦岭山脉南缘、青川断裂尾端,西起勉县,东至洋县,长100km,宽近30km。汉中以西,北东向梁山隆起自西南延入盆地,将盆地西部分为梁山南、北两个断陷。汉中盆地呈西...
王明明
关键词:汉中盆地发育机制断裂活动性
文献传递
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被引量:13
2010年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以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约180k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等影响因素进行确定性及面积发育率分析,探讨它们与滑坡、崩塌等灾害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低于1km的地段,滑坡崩塌的发生频率达13.5%,高于其它地段;坡向为东向、北东向、南东向的坡体的滑坡崩塌发生率较其它方向大;随着坡度的增大,滑坡、崩塌的分布也在增大,坡度大于30°的区域滑坡发生频率较高。采用2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获得大体一致的划分结果:①基于综合确定性系数与面积发育率方法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66%的滑坡崩塌落入较高危险和高危险区域;②采用判别分析法获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73%的滑坡崩塌判定为不稳定区域。其中,判别分析法选用的地震动、坡度、曲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都对滑坡分布具普遍的影响作用。
陈晓利周本刚冉洪流王明明
关键词:地震滑坡
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交会区断裂几何展布及运动特征研究
2024年
走滑断裂系的几何复杂段落可以影响大地震破裂的起始、扩展和结束,并最终决定了大地震破裂的长度和最大震级。四川宁南至云南巧家一带为青藏高原东边界则木河、大凉山和小江断裂的交会区,针对三条断裂曾开展过1∶5万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但对三条断裂的交切关系认识仍不充分,并且缺乏从断层系统的角度认识该地区断裂的几何展布和运动特征。本文针对断裂交会区开展了航片解译及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识别出小江断裂北段的走向在巧家以北发生约25°的偏转,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弯曲构造;宁南盆地构成了则木河断裂和小江断裂的分段边界,为宽约4.5 km的拉分盆地,该地区断裂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兼具正断运动为主。宁南盆地及小江断裂走向上的弯曲构造共同组成了宁南—巧家拉分区,该拉分区成为东边界断裂大地震破裂传播的障碍体,而大凉山断裂和小江断裂在巧家附近交会,两者之间缺少明显的几何障碍体,很难阻止大地震破裂的传播。该断裂交会区的断裂几何展布、断裂运动特征及破裂分段等研究结果,为我们预测断裂沿线宁南、巧家和东川的强震灾害类型和特征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明明陈翰李圣
德钦-中甸-大具断裂现今运动性质探讨
<正>2013年8月28日和8月31日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香格里拉县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地区发生Ms5.2、Ms5.9地震,两次地震相距约10km,期间又发生多次强余震。作为发震构造的德钦-中甸-大具断...
王明明周荣军李大虎史丙新
关键词:断裂带正断层
文献传递
甘孜-玉树断裂(甘孜-巴塘段)的几何结构特征
<正>甘孜-玉树断裂甘孜至巴塘段总长330km(图1),根据断裂几何展布的调查结果可将断裂分为数个几何段落,各段落间又以左阶斜列、右阶斜列以及斜交的方式交汇,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在这些交汇地区形成特殊的地貌效应,如拉...
王明明周荣军刘韶张威马超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