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艳
- 作品数:11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研究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7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芍药汤治疗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方法将40只清洁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汤组及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大鼠制成胃肠湿热型模型后,再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治疗14 d后,处死大鼠前对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完毕后麻醉大鼠,腔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27(IL-27),并取病变结肠进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结果 DAI评分及CMDI评分方面,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芍药汤组评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方面,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组,芍药汤组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血清IFN-γ及IL-27方面,模型组明显低于空白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芍药汤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汤能明显降低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7水平,并可相应升高其血清中IFN-γ及IL-27水平,其可能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机制之一。
- 罗敏吴强朱蓉李帅军胡响当王晓艳杨宗亮
- 关键词: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
- 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核因子-κ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研究芍药汤对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芍药汤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制备胃肠湿热型模型,然后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灌肠法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胃治疗10 d后处死大鼠,取新鲜结肠黏膜标本提取核蛋白,利用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为基础的Trans AMTMNF-κB P65试剂盒检测各组NF-κB相对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0.263±0.041)],模型组大鼠NF-κB相对活性明显增高[(0.467±0.08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大鼠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明显降低[(0.271±0.08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芍药汤能明显降低胃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黏膜NF-κB相对活性,可能是其治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罗敏李帅军胡响当王晓艳林仁敬杨周雨
- 关键词:芍药汤溃疡性结肠炎核因子-ΚB
- 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中药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5只)和模型组(45只)。模型组小鼠皮下注射盐酸吗啡2.5mg·kg-1·d-1建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等渗生理盐水,共45d。将造模成功的4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只)、白术七物颗粒组(15只)和莫沙必利组(15只)。各组小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对照组小鼠予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于给药第14天计算每组小鼠当天粪便干重,末次给药后测定并对比分析各组小鼠肠道墨汁推进率。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小鼠粪便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肠道墨汁推进率提高,且白术七物颗粒组改善程度优于莫沙必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能增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小鼠的肠道传输功能。
- 邓如丹何永恒王晓艳
-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 四妙君逸软膏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促愈的一般药理学实验研究
- 目的:对四妙君逸软膏进行一般药理学研究,为下一步新药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四妙君逸软膏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ICR小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空白基质组、及四妙君逸软膏低、中、高剂量组。成功造模后,切口对应换药,记录...
- 王晓艳
- 关键词:一般药理学
- 文献传递
- 白术七物颗粒剂对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NO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在白术七物颗粒剂干预作用下气阴两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NO改变情况,发现白术七物颗粒剂在治疗气阴两虚型STC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50只。造模大鼠按照2.5 mg/kg剂量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注射45 d。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5 d后,灌服(青皮、枳壳、附子,剂量13 g/kg),连续30 d,建立气阴两虚型STC大鼠模型。除10只验证模型建立成功外,将其余4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白术七物颗粒高、低剂量组、莫沙必利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外,余治疗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应用ELISA、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白术七物颗粒剂对气阴两虚型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NO的含量影响。结果白术七物颗粒剂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O阳性表达细胞减少,分布相对较稀疏,平均光密度值降低。结论白术七物颗粒剂治疗气阴两虚型STC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结肠组织中NO的含量来实现的。
- 林仁敬鲁海燕刘涛何永恒聂晶宋艳王晓艳徐胜艳
- 关键词:NO
- 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自动痔疮套扎术对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 研究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自动痔疮套扎(R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二科收治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8例(外痔表现为结缔组织性外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甲组36例行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RPH术,乙组32例行外剥内扎术联合RPH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术后尿潴留、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结果 两组的术后24 h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组的治愈率高于乙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环状外痔切除闭合术联合RPH术对环状混合痔患者疗效明显,较外剥内扎术联合RPH术能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 王韩李帅军陆文洪李鑫磊王晓艳
- 关键词:外剥内扎术自动痔疮套扎术环状混合痔
- 四妙君逸软膏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促愈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四妙君逸软膏换药用于肛肠病术后止痛促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肠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四妙君逸软膏组、龙珠软膏组和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每组均60例,分别进行治疗。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统计疗效,临床观察至创面全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变化、创面止痛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 (1)四妙君逸软膏组用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2)四妙君逸软膏组术后48 h内4个观察时点止痛效果及其续用镇痛药情况,与龙珠软膏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前3次换药结束后0.5 h时点止痛效果,与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龙珠软膏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与龙珠软膏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妙君逸软膏止痛效果优于盐酸丁卡因胶浆,明显优于龙珠软膏;促愈作用优于龙珠软膏,明显优于盐酸丁卡因胶浆;且在用药过程中是安全的。
- 何永恒鲁龙生王晓艳
- 关键词:肛肠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
- 自动痔疮套扎(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运用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痔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剪口结扎术)和治疗组(RPH结合剪口结扎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RPH结合剪口结扎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结合剪口结扎术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 罗敏胡响当李帅军王晓艳林仁敬
- 关键词:RPH
- 白术七物颗粒合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15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白术七物颗粒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推广提供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将6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4组,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生物反馈组、白术七物颗粒组、莫沙比利组。分别进行对应治疗,观察4组临床疗效。结果: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疗效明显优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七物颗粒+生物反馈组治疗后不透X线标志物残留数少于另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七物颗粒结合生物反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生物反馈或单独使用白术七物颗粒或莫沙比利口服,且不良反应轻,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晓艳邓如丹何永恒
- 关键词: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中西医结合疗法生物反馈治疗
- 天马颗粒剂在抑制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研究天马颗粒剂对结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抑制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疗的确诊为结直肠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天马颗粒剂辅助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化疗,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及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年后治疗组患者复发生率、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时分别为(49.2%、52.71%、42.56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7.3%、36.48%、28.13月)。随访一个疗程后治疗组主要免疫指标Ig A、Ig M、Ig G、C3分别为(0.81±0.23、0.72±0.24、8.13±1.05、1.59±0.21)g/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65±0.15、0.60±0.15、6.45±0.89、0.95±0.20)g/L。治疗组腹泻、神经炎、肝功异常、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等副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仅腹泻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天马颗粒剂能明显提高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降低结直肠癌手术后复发及转移的几率,能降低患者化疗引起的副反应。
- 彭天书谢彪聂甜胡响当李梅杨宗亮李帅军王晓艳罗敏何永恒
- 关键词:天马颗粒剂结直肠癌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