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君
- 作品数:13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水利部现代水利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富营养化湖泊湖滨带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以太湖梅梁湾为例
- 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水环境最严重的问题。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包括外源、内源控制和生态修复。其中湖滨带生态修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外源控制,但是它对内源污染的控制还不清。本研究在富营养化浅水...
- 王洪君
- 关键词:富营养化内源污染生态功能
- 太湖生态型岸边带构建、稳定和保护技术
-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附近的湖滨带主要是由岩石、山体组成,陡峭山坡型湖盆,湖滨带水生植物种类比较简单。本文通过开展大量的室内模拟实验、野外现场考察和研究,从而确立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构建、稳定和保护工程的设计方案。
- 王为东尹澄清王洪君卢金伟
- 关键词:生态系统建设太湖
- 文献传递
- 太湖湖滨带秋、冬季CH_4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期间,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湖区,采用原位静态暗箱方法。沿水体至陆地方向对两种典型湖滨带进行了CH4的近地(水)表面浓度体积分数和CH4排放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的富营养化湖泊湖滨带是CH4的排放源,其近地(水)表面的CH4体积分数变化范围为1.889×10^-6 ~14.151×10^-6,高于大气背景的CH4体积分数(1.745×10^-6)。研究区中,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CH4体积分数最高,为(13.208±1.333)×10-^6。观测期间,研究区的CH4排放通量变化在-179~83344μg/(m^2·h)之间,秋、冬季CH4排放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0530±22030)μg/(m^2·h)和(106±354)μg/(m^2·h)。在有植被的湖滨带,CH4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空问梯度变化,CH4排放通量从水体向陆地方向先升高,至水向辐射区达到最高,然后随地表土壤层水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与其它各区的CH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是湖滨带的CH4高排放区,因此在进行水体CH4排放评估时必须单独考虑有植被的水向辐射区。
- 王洪君王为东卢金伟杨龙元尹澄清
- 关键词:湖滨带CH4通量
- 太湖滨岸带芦苇区沉积物磷的特征被引量:14
- 2007年
- 为了进一步揭示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滨岸带沉积物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影响,探讨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对沉积物磷的生态效应,于2003年9月18日、10月17日和12月3日,用柱状采样器分别在太湖梅梁湾滨岸带芦苇区和无草对照区采样。用HClO4-H2SO4消化法和H2SO4-H2O2消煮法测定芦苇区和对照区沉积物及芦苇根、茎组织中的总磷含量。结果表明,在芦苇生长旺盛期(9月),芦苇区和对照区沉积物的总磷含量最高,在芦苇生长的衰弱期(10月),其总磷含量次之,在芦苇生长的枯萎期(12月),其总磷含量最低;对照区沉积物距地表0~2cm的表层是磷的富集峰值层,而芦苇生长区距地表4~7cm的沉积物层为磷的富集峰值层;芦苇须根对磷的富集效应大于其根状茎,而芦苇根状茎对磷的富集效应又大于其茎,但它们的总磷含量都小于距根0~2cm范围芦苇根际沉积物的总磷含量。
- 徐德兰雷泽湘王洪君刘正文
- 关键词:磷沉积物芦苇
- 植被型岸边带对藻类的捕获与水源保护研究被引量:15
- 2006年
-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频繁暴发的水华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尚难保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在短期内奏效,如何应对突然暴发的水华、保证供水安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植被型岸边带可以大量捕获来自开阔水体的漂浮藻类,并使之在岸边区迅速降解,从而减少了进入水厂的藻类生物量.据观察,水华暴发期植被型岸边区的叶绿素a浓度高达3.2×105μg/L,是开阔水体的3000~4500倍.因此饮用水源地周边岸边区的生态修复极其重要,充分发挥岸边带的拦截功能可有效降低藻华对供水的危害.
- 王洪君王为东卢金伟尹澄清
-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富营养化水华岸边带
- 滨湖区生态工程对水流泥沙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导致周边地区水质性缺水严重。湖滨带生态恢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而该地区湖底缺乏植物能扎根的松软底泥、风浪较大和水下光能不足,很难在自然条件下恢复水生植被。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图通过一些人工调控的措施如:丁坝、离岸顺丁坝、水下丁坝系统等为水生植被的恢复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由于湖滨带水体环境十分复杂,国内也没有这方面成功的先例,因此要通过模拟试验来选择一套既能有益于泥沙在示范工程区预定区域沉积,又能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生植被创生的较为稳定的水体物理环境的方案。
- 卢金伟王洪君李世森王为东尹澄清
- 关键词:水动力条件泥沙沉积
-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系统
-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系统。涉及湖泊、水库岸边和其他水体的保护和修复。系统外观呈Y字形,左右支体与原岸边带毗邻,主体伸向水体。由抛石区和种植区组成,在种植区栽种挺水植物。在丁坝头部架设漂浮体结构,...
- 王为东卢金传王洪君尹澄清
- 文献传递
-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6
- 2007年
-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Eh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mg·L-1降到4.5mg·L-1;在非植物生长季则从9.7mg·L-1降到6.2mg·L-1.湖滨带水体Eh在150mV左右波动,空间变化趋势与溶解氧变化同步.沉积物Eh也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变化,在植物生长季,各区沉积物均处于较强的还原状态(-158^-101mV);而在非植物生长季,由开阔水体向植被型湖滨带Eh逐渐升高.在沉积物的垂直剖面上,开阔水体Eh自表层沉积物向下逐渐降低,而在A区的植被覆盖区则是先降低,大概在5cm深处开始逐渐升高,于20cm深左右达到峰值.根据上述植被型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特点,可以推知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有利于去除湖泊氮污染.
- 王洪君王为东尹澄清潘宏凯卢金伟
- 关键词:DOEH
- 潜水丁坝在湖滨带生态恢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7年
- 为保护和稳固湖滨带,在太湖梅梁湾进行生态恢复研究,并成功地实施了示范工程。沿湖滨带共构筑14道潜水丁坝,每道长23~28m,坝间距为40~80m,坝上种植芦苇和菰。构筑的潜水丁坝能经受住太湖常见大风袭击和湖流淘蚀,芦苇和菰等长势良好,湖滨原有芦苇带在一定水深范围内每年向湖延伸2-5cm,坝上其他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螺蛳等自然繁衍。潜水丁坝所起作用为利用自然力改变岸边流场,使泥沙在湖滨带预定沉积区内沉积,减缓岸边侵蚀和降低沉积物再悬浮,从而为湖滨带水生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境条件。研究发现,在微风条件下,潜水丁坝群能有效拦截麇集于岸边的蓝绿藻,并在湖滨带进行消化降解。研究提出的构筑潜水丁坝并种植水生植物的方案为湖滨带生态恢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途径。
- 王为东尹澄清卢金伟王洪君
- 关键词:湖滨带水源地蓝藻水华生物多样性
-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系统
- 一种用于岸边防护并有利于多种生物繁育的潜水丁坝系统。涉及湖泊、水库岸边和其他水体的保护和修复。系统由多个潜坝组成,潜坝外观呈Y字形,左、右支体部与原岸边带毗邻,主体部伸向水体。潜坝由抛石区和种植区构成,在种植区内栽种挺水...
- 王为东卢金伟王洪君尹澄清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