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祯
作品数:
3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文化科学
艺术
经济管理
更多>>
合作作者
吴卫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经济管理
1篇
文化科学
1篇
历史地理
主题
1篇
源流
1篇
字形
1篇
后母
1篇
回眸
1篇
称谓
机构
2篇
湖南工业大学
作者
2篇
王祯
1篇
吴卫
传媒
1篇
艺术科技
1篇
设计
年份
1篇
2013
1篇
2012
共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回眸中国标志设计的源流
2013年
标志,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某种含义的视觉语言,它的出现早于文字和图画,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象征部落氏族血缘的“图腾”。中国的标志设计从最早的图腾符号到今天完整而系统的企业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标志设计也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发挥着塑造品牌、开拓市场的作用。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逐步得到完善,并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未来。
王祯
“司母戊”与“后母戊”鼎称之辩
被引量:4
2012年
2011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30分》爆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单方面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的消息,引发了相关领域的学人重新探讨上个世纪70年代末考古界就争议的"司母戊"与"后母戊"鼎名之称的研究课题;回顾司母戊鼎从被发掘到入住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简要历程,从"司""后"字形和文义上结合被祭者称谓,从图像、文献入手探讨了"司母戊"与"后母戊"鼎称之辩的各自核心史料;指出在没有得到准确且科学的答案之前,大可不必随意更改"司母戊"的鼎名之称,并对国家博物馆更名司母戊鼎的学术性权威提出了质疑。
吴卫
王祯
关键词:
字形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