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素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行星
  • 4篇天体
  • 3篇外行星
  • 3篇系外行星
  • 2篇星系
  • 2篇行星系
  • 2篇行星系统
  • 2篇体积
  • 2篇重力场
  • 2篇卫星
  • 2篇小行星
  • 2篇KEPLER
  • 1篇地球
  • 1篇动力学
  • 1篇宜居
  • 1篇天体测量
  • 1篇天体测量学
  • 1篇天体力学
  • 1篇冥王星
  • 1篇嫦娥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国...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中国科学院紫...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微...

作者

  • 11篇王素
  • 10篇季江徽
  • 3篇董瑶
  • 3篇赵玉晖
  • 2篇陈果
  • 2篇胡寿村
  • 1篇刘佳成
  • 1篇蒋云
  • 1篇余亮亮
  • 1篇高晓东
  • 1篇晋升
  • 1篇鲜浩
  • 1篇张俊波
  • 1篇陈果
  • 1篇方亮

传媒

  • 6篇天文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视野”号成功飞掠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被引量:1
2015年
2006年1月19日,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经过近10年约50亿千米的飞行成功飞掠了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成为迄今距离这颗矮行星最近的人类探测器."新视野"号已传回的科学探测数据显示,冥王星具有由广袤的冰冻平原组成的心形区域,赤道附近有一座年轻的高达3500 m的冰冻山脉.冥王星表面分布着大量甲烷冰,不同区域差异明显.冥卫一卡戎展现年轻复杂多样的地貌:表面有两条巨大的峡谷、北半球有一座山峰位于凹陷当中以及少量撞击坑等.此外,"新视野"号首次获取了冥卫二尼克斯和冥卫三许德拉的表面特征等信息."新视野"号将继续深入遥远神秘的柯伊伯带,这将为我们揭开太阳系边缘的神秘面纱.
季江徽蒋云王素
关键词:冥王星柯伊伯带
系外行星形成和动力学演化研究
季江徽王素晋升陈果
截至2019年4月,人类已探测超过4000颗系外行星,这些发现使系外行星研究成为国际天文学最前沿领域之一。行星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是行星科学研究所关注的基础问题,对于认知一般行星系统形成以及深入了解太阳系自身的起源和演化规律...
关键词:
关键词:系外行星
低质量Kepler行星的潮汐演化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Kepler空间计划发现了大量半径小于4 R_⊕(R_⊕为地球半径)的近轨道行星,成为Kepler探测的特色之一,它们对当前的行星形成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行星与其中心恒星之间的潮汐效应对重塑这类行星的轨道构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各种初始的轨道分布数值模拟了近轨道、低质量行星的潮汐演化,定性地给出了行星最后的轨道分布特征,轨道半长轴和峰值均随着初始的半长轴和偏心率增大而变大.对于初始的平均半长轴在0.1au以内,平均偏心率大于0.25时,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接近.潮汐耗散系数、恒星和行星的质量等相关参数对潮汐演化后的半长轴分布影响都比较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尝试了揭示低质量行星的形成机制:它们很可能形成于原行星盘的较远处,具有中等的轨道偏心率,后来在原行星盘中经历了Ⅰ类迁移到达目前的轨道,但是这不能排除行星的当地形成机制.
董瑶季江徽王素
关键词:天体力学
使用体积离散方法计算不规则小天体表面重力场被引量:1
2015年
在小行星探测任务中,航天器轨道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小行星的非球形引力场的影响.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具有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特点,因此,在没有绕飞轨道数据的情况下,精确计算其引力场非常困难.利用不规则小行星的多面体模型,采用体积离散方法通过直接积分计算小行星引力场球谐系数和表面重力场分布情况.将该方法与多面体方法进行了比较,并以(433)Eros为例,通过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NEAR(Near-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探测器的轨道数据反演结果比较,C20项误差不超过2%,使用该方法对我国小行星探测任务拟探测的(1996)FG3小行星的重力场进行了计算.以嫦娥二号探测器飞越的(4179)Toutatis小行星为例,结合相应的雷达观测数据提供的小行星形状模型,计算其表面引力势情况,为通过飞越任务获取的光学图像分析其表壤的分布、流向等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该方法适用于密度不均匀天体,可为小行星探测任务轨道设计和着陆提供可靠的小行星引力场数据.
赵玉晖胡寿村王素季江徽
关键词:重力场
基于CHES卫星的模拟观测与轨道反演
2024年
迄今为止,视向速度法与凌星法发现了绝大多数系外行星,天体测量法与之相比在行星轨道参数和质量确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CHES)拟基于微角秒级空间天体测量方法搜寻太阳系近邻(距离太阳约10 pc)的100颗类太阳型恒星周围的宜居带类地行星;开展近邻行星系统的全面普查,获取行星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参数,建立完备的近邻系外行星数据库.基于CHES卫星的观测模式与科学目标,针对Alpha Centauri A、模拟太阳系系统、51 Peg与黑洞Cyg X-1进行了模拟观测,生成了天体测量仿真数据,使用Lomb-Scargle与贝叶斯信息准则(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a,BIC)两种周期谱分析行星轨道周期信号,并采用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算法对行星系统进行轨道反演,获得的结果与行星初始参数吻合.进一步讨论了参考星周围存在的巨行星对于宜居行星探测的影响,利用BIC周期谱方法可识别周围可能存在行星的参考星.
暴春晖季江徽谭东杰晋升黄秀敏王素陈果王素刘佳成
关键词:天体测量学
嫦娥二号飞越图塔蒂斯成像策略及预期成像结果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嫦娥二号小行星再拓展试验任务,根据嫦娥二号探测器以及图塔蒂斯小行星轨道参数和太阳光线入射方向计算拍照时的光照条件,基于计算结果建议采用飞越后拍照的策略,并在J2000.0地球平赤道坐标系中给出相机光轴的指向为(118.02°,22.03°).基于国外雷达数据确定的图塔蒂斯形状模型,计算了交会时刻小行星在惯性空间中的指向.利用Oren-Nayar漫反射模型与太阳、小行星和探测器之间的相对位置,采用建议的相机指向,在星空背景下分别对飞越后探测器距离小行星300 km、500 km和1 000 km时刻的成像情况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为任务中获得的图塔蒂斯光学图像所验证.
赵玉晖王素胡寿村季江徽
关键词:航天器
Kepler观测计划中发现的行星构型的形成
研究阐明:Kepler系统中近2:1共振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系外行星系统中近拉普拉斯(4:2:1)共振构型较易形成;近3:2共振形成的条件,即紧致构型的系统和系统中超过三颗行星存在。
王素
使用体积离散方法计算图塔蒂斯小行星表面重力场
针对太阳系小天体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等特点,文章采用体积离散方法计算小天体引力场球谐系数和表面重力场分布情况,并以Eros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文章以嫦娥二号探测器飞越的图塔蒂斯小行星为例,结合相应的雷达观测数据提供...
赵玉晖王素季江徽
关键词:小行星重力场
文献传递
近地小行星(162173) 1999 JU3的热惯量和表面特征研究
2013年
研究了隼鸟2号样品返回计划目标小行星(162173)1999JU3的表面物理与热性质.利用先进热物理模型(Advanced Thermal Physical Model,简称ATPM)研究了该小行星可能的表面热惯量分布,并进一步推测其表面物质特征.同时,估算了其有效直径和几何反照率,分别为D_(eff)=1.13±0.03 km,p_v=0.042±0.003,并得到其平均热惯量大约为(300±50)J·m^(-2)·s^(-0.5)·K^(-1).通过考虑1999 JU3可能的热惯量分布,推测其表面绝大部分区域可能由岩石碎末或细沙等松散物质覆盖,部分区域可能是粗沙和石头的混合物,极少的区域覆盖着大岩石.从这个意义上讲,隼鸟2号样品返回计划在工程上是可行的,其科学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余亮亮季江徽王素
关键词:小行星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利用空间天体测量法寻找下一个“地球”被引量:1
2024年
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Closeby Habitable Exoplanet Survey,CHES)采用空间微角秒级别的高精度天体测量技术,普查太阳系近邻(10 pc内)约100颗FGK等类型恒星,探测宜居带类地行星或超级地球;详细普查宜居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这将是国际上首次近邻宜居带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CHES的有效载荷是一台口径为1.2 m,视场为0.44°×0.44°,焦距为36 m的高像质、低畸变、高稳定光学望远镜,采用同轴三反TMA光学成像系统.为实现宜居带类地行星探测,CHES任务中的测量精度为1μas,是目前国际测量精度最高的空间探测项目.在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背景型号项目的支持下,CHES团队深入凝练和论证科学目标,成功突破了三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畸变大视场高像质空间望远镜光学系统技术的重要突破;突破了10–5 pixel级别星间距测量技术;实现了卫星系统高稳定度姿态控制精度及热控精度的创新.CHES预计发现50颗类地行星,引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季江徽李海涛张俊波张俊波方亮王素方亮陈果王素董瑶李保权陈果鲜浩
关键词:系外行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