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低频超声结合眼动脉检查在诊断颈内动脉闭塞中的效率
- 目的:了解高频、高、低频超声结合在诊断颈内动脉闭塞中的效率。同时,观察眼动脉在颈内动脉闭塞时的特征。方法:本组132 条动脉包括闭塞组29 条,狭窄组(50~99%)55 条,对照组48 条(正常~<50%)。所有颈内动...
- 熊建群王莉石宇文李应华
- 关键词:颈内动脉眼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动脉造影
- 下肢深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之二—临床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的优缺点及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及好患肢体等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56例下肢深静脉受检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年龄、性别、病因及好患肢体等临床分布特征。结果1356例受检者中,共检出下肢静脉流速减慢81例(5.97%),下肢静脉高凝状态31例(2.29%),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3例(4.65%),深静脉血栓形成340例(25.07%)。深静脉血栓好发年龄分布在60至80岁,高峰分布在70~80岁,其中女性200例(占58.82%),男性140例(41.18%),发生在左侧肢体194例(57%),右侧肢体107例(31.5%),双下肢39例(11.5%),性别之间和左右侧患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及P<0.01)。血栓形成的主要病因有长期卧床或制动、手术或创伤、疾病因素(主要为恶性肿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下肢炎性疾病)等。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女性、左下肢多见,发病高峰年龄在70~80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出下肢深静脉各种病变,具有直观性、敏感性及可重复性等优点。
- 熊建群徐小丽陈秀兰李应华王莉
- 关键词: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病变中的诊断效率与误诊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I)对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方法将80例患者90条静脉分为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共270个节段,并与X线静脉造影对照,分析CDI对各节段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CDI诊断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深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20/24)、94.59%(35/37)、77.78%(21/27)、66.67%(8/12)、84.09%(37/44);特异度分别为76.47%(13/17)、94.34%(50/53)、90.48%(57/63)、93.59%(73/78)、91.30%(42/46);准确率分别为80.49%(33/41)、94.44%(85/90)、77.78%(78/90)、90.00%(81/90)、87.78%(79/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20/24)、92.11%(35/38)、86.67%(21/27)、61.54%(8/13)、90.24%(37/41)。髂静脉段血栓漏、误诊8条,股-腘静脉段血栓漏、误诊5条,均为急性、部分栓塞。胫-腓静脉段血栓漏、误诊12条,11例为急性、完全栓塞,1例为慢性、部分栓塞。结论 CDI诊断股-腘静脉段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髂静脉、胫-腓静脉段。尽管CDI对侧支循环形成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但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急性栓塞较易造成漏、误诊。
- 熊建群王莉余琛李应华张勤勤
- 关键词:下肢静脉静脉造影术
- 下肢深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X线静脉造影的比较
- 熊建群李应华王莉徐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