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作品数:13 被引量:73 H指数:4 供职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近50a黑龙江省5—9月气象干旱及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被引量:4 2023年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该区域干旱气候特征对科学开展旱灾防御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1971—2020年农作物生长季(5—9月)黑龙江省8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计算黑龙江省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分析黑龙江省中旱、重旱、特旱日数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对比分析典型干旱、湿润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71—2020年5—9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南部、松嫩平原西部是干旱多发区;干旱日数月际空间分布西多东少、中部腹地局部偏多;中旱、重旱、特旱日数年代际特征明显且均呈减少趋势,中旱减少趋势最明显,变化速率为-1.7 d·(10 a)^(-1)。典型干旱年与典型湿润年的环流存在显著差异,典型干旱年,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受反气旋控制,黑龙江上空受西风带气流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冷暖空气交汇,水汽输送通道不明显,水汽难以到达黑龙江地区;典型湿润年情况则相反。 王莹 张舒 徐永清 阙粼婧 李新华 黄英伟 陈雪 王蕾关键词:大气环流 2000-2017年东北冷涡活动气候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本文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提供的2000-2017年5-8月FNL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东北冷涡的定义,对东北冷涡过程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7年5-8月共有211个东北冷涡过程,其发生频次和冷涡日数均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东北冷涡活动主要集中于44-53°N,122-129°E之间,黑龙江省西北部与内蒙古东部交界的大兴安岭南麓地区以及黑龙江省南部与吉林交界处为东北冷涡活动的密集区,冷涡中心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东北冷涡以单中心为主,多中心冷涡数量随中心个数的增加而显著减少,高频区出现在黑龙江省中南部。 王蕾 王蕾 王承伟关键词:东北冷涡 气候分析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分析 2020年 1引言黑龙江省公路交通近年来发展迅猛,由于黑龙江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灾害性天气种类繁多,恶劣天气通常会导致高速公路路段出现诸如能见度低、路面积冰(积水)打滑等恶劣路况,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3-4月和10-11月为黑龙江省交通事故的多发期,冰雪、大雾等气象灾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尤为突出。 闫敏慧 王蕾 张金峰 高玲 王永波 胡晓径 杨宁关键词:公路交通 交通事故 灾害性天气 黑龙江省公路 气象灾害 Rossby波传播特征及其对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天气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位于我国黄渤海,大风和强降水是可能威胁到该海域航运安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类型。其中寒潮天气过程伴随的冷空气大风以及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产生的大风、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对该海域航运安全造成很大影响。利用1991—202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全球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极东北航道适航期(7—10月)Rossby波沿高空急流能量传播特征及其对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对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沿北半球副热带地区250hPa高空西风急流轴经向风表现为纬向三波型准静止的Rossby波形态;(2)高空250hPa大气准静止Rossby波波源位于地中海地区,波动在此激发并沿急流向东传播,传播过程中波动能量耗散,但波源即地中海地区能量的不断注入,使其得以维持和加强;(3)波作用通量散度指数与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降水量、风速相关系数绝对值达0.5以上,其中位于我国东北部至鄂霍茨克海地区的波作用通量指数与降水量和风速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接近0.9,属于强相关,说明Rossby波沿高空急流传播时能量汇集、加强,对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的降水量、风速影响较大,从而可触发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4)当Rossby波扰动偏强时,向下游传播能量偏强,则西风急流加强,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导致北极东北航道起始段海域降水异常偏多。 杨宁 闫敏慧 陈农 钱眺 王蕾 张金峰 周莹关键词:ROSSBY波 宁夏一次春季突发寒潮极值暴雪过程的等熵位涡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站逐时观测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从天气系统演变、冷空气路径、灾害性天气预报指标等方面,利用315 K等熵位涡对2016年4月2~3日宁夏突发寒潮极值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高空小槽东移合并型,地面有冷高压分裂且主体快速南下,并有锋面相配合,导致强冷空气入侵和锋后降雪。(2)前期环流形势稳定,后期天气系统突变,常规气象资料难以预报,315 K等熵位涡图可作为短时、局地的春季寒潮降雪过程的有效分析和预报工具。(3)等熵位涡清楚地示踪冷空气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咸海区域对流层顶冷空气东移南扩与青藏高原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合并加强,且新地岛平流层下部的冷空气在前期缓慢东移后,自贝加尔湖加速南下对其补充引发寒潮。(4)等熵位涡异常大值可定量、清晰地表述关键影响系统西风带小槽的演变,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5)等熵位涡高值区随时间变化与寒潮演变一致,可提前6 h指示冷空气活动,且等熵位涡大于1.0 PVU区域与寒潮及降雪落区一致,大于0.8 PVU区域与强降温区域一致,可作为精细定量预报的重要指标。 胡亮帆 胡文东 谷思雨 王蕾 王金兰关键词:等熵位涡 2014—2017年哈尔滨地区供暖前与供暖期空气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2014—2017年哈尔滨市常规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气象再分析资料(ECMWF和NCEP),对比分析哈尔滨地区供暖前和供暖期PM_(2.5)、PM_(10)、CO、SO_(2)和NO_(2)这5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和日变化特征,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污染成因。结果表明:供暖期,5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且维持在较高水平。从日平均浓度变化看,SO_(2)浓度受供暖影响最大。PM_(2.5)、PM_(10)、CO和NO_(2)在11月上旬均出现峰值或较大值,PM_(2.5)与PM_(10)变化趋势一致,同源性较高。从日变化时次分布来看,PM_(2.5)、PM_(10)、NO_(2)、SO_(2)、CO均呈双峰分布,各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供暖期燃煤释放的大气污染物与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条件共同导致哈尔滨地区空气污染加重,在秸秆焚烧和供暖排放叠加期间,秸秆焚烧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其对PM_(2.5)浓度估算贡献率可达69.4%。 张舒 阙粼婧 王莹 王蕾 栾晨 孙兆彬关键词:大气污染 供暖 秸秆焚烧 气象条件 黑龙江省春季强降温天气分析与服务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黑龙江省45个站点1984-2014年共30 a的春季(3-5月)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春季强降温天气的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季强降温次数的地域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平原地区明显少于山区。强降温天气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随着强降温次数的增多其区域性越明显。强降温年代、年际次数总体呈增多趋势,并且其年际变化具有显著性特点;强降温天气主要发生在3月,5月份仅在大兴安岭地区有强降温天气发生;各强度强降温次数的变率较大,随着降温强度的增大,强降温次数迅速减少。 王蕾 张舒关键词:强降温 统计分析 最低气温 黑龙江省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2022年 利用调查问卷法、专家评估法对2019-2020年黑龙江省公路交通气象服务情况开展了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公路交通行业最关注的气象要素是降雨,且对降雨、降雪、雨雪冰冻、低能见度或大雾等产品内容关注度较高,行业用户对气象服务产品的时效、形式和获取途径提出了更精细、更及时、更直观、更便捷的服务要求;公路交通行业气象服务贡献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2019年度全省公路交通行业气象服务效益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王蕾 闫敏慧 张舒 杨宁 高玲 孙莉丽关键词:公路交通 气象服务 黑龙江省供暖决策服务气象指标研究 2021年 本文参照日平均气温5℃的全国供暖气温标准,结合黑龙江省气候和天气的地域性特点及最低气温预报的业务实际,研究了黑龙江省初冬时节供暖开炉的最低气温指标,并分析了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和风力等其它气象要素对开炉的影响。研究得出:当最低气温达到2℃,且遇有冷空气入侵、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风力稍大时适宜开炉。按照气象条件错峰开炉,对于保证适时供暖和减少空气污染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闫敏慧 杨宁 钟斯乔 王蕾黑龙江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2024年 选用1994—2023年黑龙江省13个地市汛期(6—8月)逐月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选择线性倾向估计法和滑动平均法探讨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汛期降水对农业的影响,最后给出了防御对策。 高玲 王蕾关键词:汛期降水 农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