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磊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波动型发展是两大部类生产的基本方式
- 1995年
-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社会资本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般规律,但在两大部类增长的关系问题上,后人众说不一。本文试图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产价格规律作用条件下,对两大部类生产的增长方式略陈一孔之见。
- 张改枝王蜀磊
- 关键词:生产资料生产社会资本再生产生产价格
- 对山西省煤炭采空区农村人口迁移的思考——基于制度均衡理论视角的考察
- 2017年
- 煤炭采空区是煤矿作业中的必然产物。因煤炭采空区引发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变化,致使当地居民难以在煤炭采空区上正常地生产和生活,人口迁移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对我国既有制度安排介绍的基础上,从制度均衡理论视角考察山西省煤炭采空区农村人口迁移过程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权益关系的调整和协调,分析说明如何由制度不均衡到制度均衡的演变过程。而现行政策思路难以解决煤炭采空区农村人口被动迁移市民化问题,唯有在制度调整中,最终实现煤炭采空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人口市民化。
- 王蜀磊王艳萍
- 关键词:农村人口迁移
- 对“企业办社会”效率的理论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从企业与政府分工的内部与外部环境暗含的前提出发 ,分析了国有企业办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指出企业办社会的普遍存在并有继续存在趋势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本身 ,也为“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有效途径。“企业办社会”效率高低应区别“资源配置微观效率”和“资源配置宏观效率”两个概念 ,不能笼统地讲“企业办社会”是低效率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中 ,真正彻底地解决“企业办社会”
- 王蜀磊
- 关键词:企业社会职能分离产权公共经济学
- 农民流动与我国投资结构变迁
- 2000年
-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不仅是劳力资源的再配置 ,而且是农民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与此转移相匹配的资金问题并成为投资的主体。农民自己解决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资金短缺的困难 ,也引起了我国投资主体、投资结构的巨大变化 。
- 吕世辰王蜀磊
- 关键词:农民流动农民投资农业投入
- 户籍制度对劳动力转移制约的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劳动力转移服从成本—收益原则,劳动力跨区域转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迁入地收益应大于迁出地收益和迁移成本之和。根据这一基本法则考察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和中国市场化改革中的劳动力转移,可以发现二者的区别:在传统经济体制中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行政转移型,劳动力转移困难且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在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步转变为自主转移型为主,但以户籍为首的制度体系的存在,形成了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加大了劳动力的转移成本。对此,应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出发,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的改革。
- 王蜀磊王艳萍
- 关键词:户籍制度劳动力
-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状况与缩小对策被引量:3
- 2004年
-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日趋扩大趋势 ,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一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所以 ,“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 ,方可解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的问题。
- 王蜀磊王艳萍李珍
- 关键词:居民收入差距政府
- 反就业歧视:政府的又一重要职能被引量:1
- 2007年
- 王蜀磊
-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企业企业管理就业歧视
- 山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被引量:1
- 2007年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山西农业只能根据现有的自然禀赋和农业经济的投入能力,走"并合赶进式"的现代化之路,走非均衡发展之路;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走优势农业之路,这才是山西农业现代化之路。
- 王蜀磊
- 关键词:山西农业自然禀赋
- 试论大学生毕业论文教学的改革被引量:23
- 2005年
- 毕业论文是系统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如何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距离,使这一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需要从毕业论文的进行方式、指导教师、教学环节、管理体制和评审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
- 王蜀磊
- 关键词:毕业论文高等教育大学生
- 对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考察——以城中村改造的制度均衡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城中村是我国城乡隔离制度安排背景下,政府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城市快速扩张的产物,是政府以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回避与主要利益群体冲突的产物。如何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制度变迁角度对城中村改造和农民市民化进行研究,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间的不均衡,农民对制度需求的强度减弱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制度变迁的难度,无疑为政府加快对城中村改造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既有条件下如何在路径依赖中实现制度的均衡,首要问题就是真正保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落实。
- 王蜀磊王艳萍
- 关键词:城中村市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