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正芳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理工学院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诗歌
  • 2篇寒山
  • 1篇道家
  • 1篇弟子规
  • 1篇叙事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学问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形象
  • 1篇吟诗
  • 1篇渊源
  • 1篇源流
  • 1篇月相
  • 1篇中国学术
  • 1篇诗家
  • 1篇诗僧
  • 1篇手法
  • 1篇通感
  • 1篇通感手法
  • 1篇企业

机构

  • 7篇江苏技术师范...
  • 3篇江苏理工学院
  • 1篇江南大学

作者

  • 10篇甘正芳
  • 2篇李顺春
  • 1篇李寒

传媒

  • 5篇江苏技术师范...
  • 3篇江苏理工学院...
  • 2篇职教通讯(江...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问考谈
2015年
学问之于有五千年文明之华夏学人而言,似乎应验了时下之网络热词"你懂的",然而,能真"懂"学问者却寥寥无几。考其源流,学问乃吾国传统词汇,最初学与问各自独立,春秋战国时,学与问结合而逐渐形成学问之概念。从比较角度观之,中西对学问价值之理解、治学目的与对待学问之态度不同,从而导致西方重视为学问而学问,为求真而求知,重法则、理论或概念,而吾国则为立业而学问,为求成而求知,重事实与实证。做学问无捷径可走,而在于学与问,学而致知,问以解疑;做学问需耐得住寂寞,更需智慧之陶冶;做学问在于涵摄万物,融古通今,以穷理、博文、笃行与蓄德;做学问必超越一己之群体、民族与文化,方能做天下之学问。
甘正芳
关键词:学问源流
寒山在日本的经典化及其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寒山是我国唐代著名诗僧,然由于诸多原因,其诗歌历来被文学正典忽视甚至排斥。与此不同的是,当寒山诗歌在唐宋传入日本时,却受到热捧而被奉为禅诗之经典。寒山诗歌在日本经典化的过程:始于僧俗之庋藏,经由刊刻、刊印之传播,再到注释、翻译之本土化,终于诗选、研究论著之硕果。在这一经典化的过程中,我国宋元的寒山题材绘画、神话传说、禅者形象等,对日本绘画、文学和民间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甘正芳
关键词:寒山诗歌
论李贺诗歌创作中的通感手法被引量:2
2004年
通感在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个性特征鲜明,极富新意和独创性。中唐诗人李贺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通感艺术手法,奇想联翩,构思精巧,体现出一种奇诡、冷艳和瘦硬的风格。本文探讨和分析了李贺诗歌中通感的基本形式,并从通感的角度分析了其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甘正芳李顺春
关键词:诗歌通感艺术形象
“野客吟诗月作魂”——论李白诗歌中之明月
2006年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甘正芳
关键词:明月渊源精神契合
“禅是诗家切玉刀”——浅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禅意被引量:2
2007年
对李商隐的人生经历与佛教的关系、其诗歌中的佛禅体现以及其超越痛苦的禅学观照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虽然李商隐与佛禅有着化不开的情缘,但由于其对人生过于执着,他永远不可能超越人生的痛苦而达于光明的彼岸,永远也不能真正超尘出世,走向空虚寂灭的境界。
甘正芳
关键词:诗歌
《弟子规》之与现代生活
2014年
作为吾国启蒙教育经典之《弟子规》吸收儒家文化精髓,将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及学文等日常行为规范化、具体化和生活化,其所提倡之孝道思想、教育思想及做人之行为规范等均对时下之社会极具指导价值和人文意义。
甘正芳
关键词:《弟子规》孝道教育企业
人与自然:论道家的深层生态思想
2011年
自西方深层生态学诞生以来,中国道家思想便成为现代深层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源泉。道家强调自然万物平等,提倡以道观物,物无贵贱;道家的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成为自然哲学的基础;道家主张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圣人境界。这些都是现代深层生态学的核心。因此,在环境恶化、生态危机日趋严峻的当下,深入发掘道家的生态智慧,不仅可完善或重构深层生态学,而且可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提供智性的生态思维方式。
甘正芳
关键词:道家
中西学术考释
2016年
中西学术渊源有自,然稽考各自之缘起及沿革却予人以启迪。春秋战国迄至现代,中国学术历经学术由分到合及由中西方学术融合之过程,最终确立中国现代学术之范式。而西方学术源于古希腊,经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后,学术团体陆续成立,学术期刊诞生并急速发展,从而使西方学术活动与学术交流频仍。中西学术各有差异,但若真能思考二者之异并将西方学术作为有益的他山之石,中国学术比肩世界顶尖学术将企足可待矣。
甘正芳
关键词:中国学术西方学术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被引量:3
2008年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甘正芳李顺春
关键词: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策略
跨越时空的诗僧——论寒山的诗禅佛韵
2009年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来,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甘正芳李寒
关键词:寒山
共1页<1>
聚类工具0